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飛揚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飛揚草 原圖鏈接

小飛揚草 小飛揚草別名乳汁草、痢疾草、細葉飛揚草。根小,莖細長,紅棕色,稍被毛,質稍韌,中空。葉對生,多皺縮,灰綠色或稍帶紫色。花序生於葉腋,花小,干縮。有的帶有三角形的蒴果。生於路邊或山坡草地濕潤的沙質土上。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台灣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之功效。[1]

形態特徵

小飛揚草一年生草本 , 根纖細 , 長 10-15 厘米 , 直徑 2-3.5 毫米 , 常不分枝 , 少數由末端分枝。小飛揚草莖直立 , 自基部分枝或不分枝 , 高 15-30 厘米 , 直徑 1-3 毫米 , 無毛或被少許短柔毛。小飛揚草葉對生 , 狹長圓形或倒卵形 , 長 1-2.5 厘米 , 寬 4-8 毫米 , 先端鈍或圓 , 基部圓形 , 通常偏斜 , 不對稱 , 邊緣全緣或基部以上具細鋸齒 , 上面深綠色 , 下面淡綠色 , 有時略帶紫紅色 , 兩面被稀疏的柔毛 , 或上面的毛早脫落 ; 葉柄極短 , 長 1 一 2 毫米 ; 托葉三角形 , 分離或合生。小飛揚草苞葉 2 枚 , 與莖生葉同形。小飛揚草花序數個簇生於葉腋或枝頂 , 每個花序基部具纖細的柄 , 柄長 3-5 毫米 ; 總苞陀螺狀 , 高與直徑各約 1 毫米或稍大 ; 邊緣 5 裂 , 裂片卵狀三角形 ; 腺體 4, 邊緣具白色或淡粉色附屬物。雄花數枚 , 微伸出總苞外 ; 雌花 1 枚 , 子房柄長於總苞 ; 子房三棱狀 , 無毛 ; 花柱 3, 分離 ; 柱頭 2 淺裂。蒴果三棱狀 , 長約 1.5 毫米 , 直徑約 2 毫米 , 無毛 , 成熟時分裂為 3 個分果爿。小飛揚草種子卵棱狀 , 長約 1.2 毫米 , 直徑約 0.8 毫米 , 每個棱面具數個皺紋 , 無種阜。花果期 8-12 月。[2]

生長環境

小飛揚草生於園地、曠野荒地 、 灌叢及田間、路邊或山坡草地濕潤的沙質土上。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台灣等地。[3]

功效與作用

小飛揚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利濕、消腫、瘧疾、痢疾、泄瀉、濕疹、乳癰、痔瘡、。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4]

相關配伍

治瘧疾:小飛揚草四兩,水煎,沖紅砂糖適量,在發作前二小時服。

治痢疾:小飛揚草一兩,老茶葉五錢。煎水,沖蜜糖服。

治菌痢、腸炎:小飛揚草三至五錢。水煎服。

治小兒急驚:小飛揚草二兩,洗淨搗爛,合米泔水攪勻,去渣煎沸,沖蜜糖服。

治皮膚瘙癢,皮炎,濕疹,痔瘡出血:小飛揚鮮品適量煎水洗患處。

治乳癰:小飛揚草和片糖搗爛敷患處,有消炎退腫之效。

治纏腰蛇:小飛揚草一撮,蒜草一隻。搗爛,調冷開水塗患處。
[5]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