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鬼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鬼釵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小鬼釵,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小花鬼針草BidensparvifloraWilld.的全草。具有清熱,利尿,活血,解毒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腸炎腹瀉,小便澀痛,風濕痹痛,跌打瘀腫,癰疽瘡癤,毒蛇咬傷。[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小鬼釵
漢語拼音:Xiáo Guǐ Chāi
別名:鹿角草、山黃連、土黃連、不怕日草、小鬼叉手、鬼針草、鬼疙針、刺針草、細葉鬼針草、細葉刺針草、小刺叉、鍋叉草、一包針
性味:味苦、微甘,性涼
功能:清熱,利尿,活血,解毒
主治: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腸炎腹瀉,小便澀痛,風濕痹痛,跌打瘀腫,癰疽瘡癤,毒蛇咬傷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小鬼釵

拼音名:Xiáo Guǐ Chāi

別名: 鹿角草、山黃連、土黃連、不怕日草、小鬼叉手、鬼針草、鬼疙針、刺針草、細葉鬼針草、細葉刺針草、小刺叉。鍋叉草、一包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dens paruiflora Willd.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小花鬼針草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間採收,鮮用或切段干用。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路邊荒地、林下及水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陝西、甘肅、河南。

原形態

小花鬼針草 一年生草本,高20-90cm。莖下部圓柱形,有條紋,中上部常為鈍四方形,無毛或被稀疏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2-3cm,背面微凸或扁平,腹面有溝槽,槽內及緣有疏柔毛;葉片長6-10cm,二至三回羽狀分裂,第1次分裂深達中肋,裂片再次羽狀分裂,小裂片具1-2個粗齒或再作第三回羽裂,最後一次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銳尖,邊緣梢向上反卷,上面被短柔毛,下面無毛或沿葉脈被稀疏柔毛,上部葉互生,二回或一回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單生,具長梗;總苞筒狀,基部被柔毛,外層苞片4-5枚,線狀披針形,邊緣被疏柔毛,內層苞片常僅1枚,托片狀;托片邊緣透明;無舌狀花;盤花兩性,6-12朵,花冠筒狀,冠桅4齒裂。瘦果線形,略具4棱,長13-16cm,兩端漸狹,有小剛毛,頂端芒刺2枚,有倒刺毛。

性狀

性狀鑑別

全長30-50cm,莖下部圓柱形,有縱條紋,中上部常為鈍四方形;表面暗褐色。單葉對生,完整葉展平後為二至三回羽狀分裂,小葉片條狀披針形,葉緣全緣稍向上反卷,上面被短柔毛,下面無毛或沿中脈被稀疏柔毛;上部葉互生,二回至一回羽裂。頭狀花序單生莖、枝端,花黃棕色。氣微,味微苦。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扁平細胞,切微延長,外被角質層。皮層數列薄壁細胞,在四棱處為厚角組織。韌皮纖維束分布於韌皮部外,斷續成環狀,韌皮部狹窄。維管束多達30個;射線薄壁細胞排列整齊;髓部寬廣,髓細胞中多見草酸鈣方晶和澱粉粒。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平,外被角質層;柵欄組織1列,細胞長圓柱形,海綿組織較厚,細胞間隙較大,細胞形狀不規則。主脈維管束外韌型。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小鬼釵注射液的半數致死量為173g/kg,可信限區間為170.2-175.8g/kg。體外無溶血作用。對家兔角膜無刺激性症狀。家兔股四頭肌刺激實驗中,局部組織有充血現象。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 6-羥基香豆精(6-hydroxy-coumarin),7-羥基-6-甲氧基香豆精(7-hydroxy-6-methoxy-coumarin),齊墩果烯(0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柚皮芸香甙(nariratin),蘆丁(rutin),5,7,2′,5′-四羥基黃酮(5,7 2′,5′-tetrahydroxyflavone),酸棗仁甾醇-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1→3)-α-L-去氧塔洛糖基(1→2)-α-1-L-阿拉伯糖基]

藥理作用

對消化系統作用:小鬼杈注射液40g/kg皮下注射,對大鼠、豚鼠幽門結紮性潰瘍有顯着抑制作用,45g/kg皮下注射,也顯着減少小鼠應激性胃潰瘍面積;小鬼叉 46g/kg還顯着抑制小鼠利血平性潰瘍發生。小鬼叉40g/kg、20g/kg皮下注射,均明顯減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酸度。小鬼叉對離體豚鼠胃肌條收縮無影響;但靜脈注射40g/kg,於給藥後5-l5分鐘就完全抑制在體雞胃的運動,直至2小時不恢復。小鬼叉腹腔注射 45g/kg,顯着抑制小鼠腸道炭末推進。

性味

味苦;微甘;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活血;解毒。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腸炎腹瀉;小便澀痛;風濕痹痛;跌打瘀腫;癰疽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2]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論述

《內蒙古中草藥》:「治腸炎腹瀉,闌尾炎,感冒發燒,跌打損傷及蟲蛇咬傷。」

臨床應用

用於治療感冒發燒,腸炎腹瀉,風濕性關節炎,闌尾炎,蛇咬傷,癰癤腫痛和小便澀痛等。

相關配伍

  • 1、治咽喉痛:小花鬼針草15-30g。水煎服。
  • 2、治急性胃腸炎,腹瀉:小花鬼針草30g。水煎服。(1-2方出自《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 3、治小便疼痛:鮮山黃連每次30-60g。酌加冰糖煎服。
  • 4、治下消手足酸軟無力:鮮山黃連30g,木本白椿根30g。合豬小肚燉服,連服4次。(3-4方出自《泉州本草》)[3]

參考資料

  1. 小鬼釵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小鬼釵中醫世家
  3. 小鬼釵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