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尕馬羊曲渡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河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境巴顏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約古宗列盆地發源。先由西向東流入四川甘肅兩省交界處,再折向西流入青海省,又北折而後東流,在民和縣官亭入甘肅省,此河段正好繞了一個很大的S形大彎。黃河在青海境內自上而下流經曲瑪萊、瑪多、甘德、達日、久治、瑪沁、河南蒙旗、同德、貴南、興海、共和、貴德、尖扎、化隆、循化、民和十六縣,流程1455多公里,其間辟有許多黃河古渡口。

景點簡介

中文名 :尕馬羊曲渡口

位 置: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

流 程 :1455多公里

地 位 :黃河古渡口

尕馬羊曲渡口處九曲黃河第二彎,即位於青海省興海縣與貴南縣交界處的黃河上,西岸為興海羊曲地方,東岸為貴南縣境。尕馬羊曲渡口是自古貫通興海與貴南,乃至海南州青海各地的黃河關津渡口

景點面貌

據史料記載,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從長安西行,經天水蘭州、入青海民和到樂都縣、西寧市,又過湟中縣鎮海堡,湟源縣日月山,達共和縣倒淌河、切吉草原、再由黃河北岸西上,來到黃河源頭鄂陵湖、扎陵湖(柏海),與吐蕃王松贊干布相會,然後渡黃河經玉樹地區,再西南行,過藏北黑河,逕達拉薩,開闢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唐蕃古道」。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相會後過黃河的渡口就在扎陵湖附近,這是黃河源頭所開闢的第一個古渡口。千百年來這個古渡口對青藏高原與中原的交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縣境多山巒起伏,河流縱橫,湖泊遍布。湖泊大小百餘個,其中較為著名的有鄂陵湖、扎陵湖、托索湖、星宿海、崗納格瑪湖、尕拉海和日格湖。鄂陵湖和扎陵湖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兩個湖泊。鄂陵湖在東,扎陵湖在西,兩湖相距約20公里。黃河水自扎陵湖南端流出,幾經周折,又注入鄂陵湖,從近處山巔望去,這兩個湖宛如一條白色飄帶的兩端繫着兩葫蘆,故人們稱它們為「姊妹湖」。「扎陵」、「鄂陵」均系藏語,其意為灰白和青藍色。鄂陵湖面積為6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因進湖泥沙少,湖水是青藍色。扎陵湖的面積為6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9米,黃河水從西南入湖,將泥沙摻入,風浪泛起,湖水便成了灰白色。「鄂陵」、「扎陵」兩湖水產資源豐富。每當風和日麗,成群小魚漫遊岸邊,游魚清晰可數。據科學工作者調查,這裡的魚屬高原冷水性肉類,都是無鱗肉,約有七、八種。主要有俗稱湟魚或大嘴魚的花斑裸鯉和俗稱小嘴魚的扁咽齒魚兩種。這些魚生長緩慢,要八九年時間才能長到1市斤重。兩湖中均有小島,每個面積約1平方公里左右。島上聚居着10多種侯鳥,如棕頭鷗、斑頭雁、玉帶海鷗、赤麻鴨等。鳥群每年5月飛來,天冷時節離去。每當傍晚或暴風雨來臨之前,遮天蓋地的鳥群飛騰在湖的上空嘎嘎呼叫,聲傳數里。

扎陵湖渡,是黃河源頭的第一個渡口。河運任務比較繁忙,是兩岸人畜往來的唯一水道。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交通建設。於1970年在扎陵湖魚場支線經過處建造了扎陵湖黃河木橋,使往來客商車輛,暢通無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