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尖頭葉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尖頭葉藜(學名:Chenopodium acuminatum),是中央種子目藜科藜屬的植物。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葉片寬卵形至卵形,莖上部的葉片有時呈卵狀披針形。花兩性,胞果頂基扁,圓形或卵形。種子橫生,直徑約1毫米,黑色,有光澤,表面略具點紋。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莖直立,具條棱及綠色色條,有時色條帶紫紅色,多分枝;枝斜升,較細瘦。葉片寬卵形至卵形,莖上部的葉片有時呈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1~3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有短一尖頭,基部寬楔形、圓形或近截形,上面無粉,淺綠色,下面多少有粉,灰白色,全緣並具半透明的環邊;葉柄長1.5~2.5厘米。

花兩性,團傘花序於枝上部排列成緊密的或有間斷的穗狀或穗狀圓錐狀花序,花序軸(或僅在花間)具圓柱狀毛束;花被被扁球形,5深裂,裂片寬卵形,邊緣膜質,並有紅色或黃色粉粒,果時背面大多增厚並彼此合成五角星形;雄蕊5,花葯長約0.5毫米。胞果頂基扁,圓形或卵形。

種子橫生,直徑約1毫米,黑色,有光澤,表面略具點紋。花期6~7月,果期8~9月。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狹葉尖頭葉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 Willd.藏藥喔萘:全草治瘡傷《中國藏藥》。全草:用於風寒頭痛,四肢脹痛。 [1]

植表價值

一年生草本植物反枝莧和綠珠藜在不同的光、營養等可利用資源和不同的密度、萌發時間等制約因素下,個體大小,形態結構,營養生長,繁殖生長等生活史特性的表型可塑性來揭示植物種群對變化環境的適應和生活史對策。

主要變種

狹葉尖頭葉藜

本變種與原種的區別在於葉較狹小,狹卵形、矩圓形乃至披針形,長度顯著大於寬度。Hook. et Arn. 1838年根據琉球的標本,在Bot. Beechey's Voy. 269發表的C. vachelii,描述葉為寬橢圓形(ovalis); Moq. 1849年將其降為尖頭葉藜的變種C. acuminatum Willd. var. vachelii。1861年, Benth. Fl. Hong-kong. 286, 將其並人尖頭葉藜。Iljin在Fl. URSS. 6: 59, 1936, 又承認C. vachelii Hook. et Arn.,認為該種分布達蘇聯遠東,但描寫葉為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蘇聯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標本與該書記載相符),顯然Iljin的C. vachelii和Hook. et Arn.的C. vachelii概念不同。原則上同意Benth.的意見,但從尖頭葉藜的兩個亞種在中國分布的情況看,應列為subsp. virgatum (Thunb.) Kitam. 的異名。

產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包括西沙群島)、廣西。生于海濱、湖邊、荒地等處。日本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米至2,9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河岸、荒地以及田邊,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分布範圍

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浙江、河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生於荒地、河岸、田邊等處。日本、朝鮮、蒙古及蘇聯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