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萼耬斗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尖萼耬斗菜(學名:AquilegiaoxysepalaTrautv.&C.A.Mey.)是耬斗菜屬的一種草本植物,根粗壯,圓柱形,外皮黑褐色。莖高40-80厘米,粗3-4毫米,上部多少分枝。基生葉數枚,為二回三出複葉。花3-5朵,較大而美麗,微下垂;苞片三全裂;鈍;萼片紫色,稍開展,狹卵形,花瓣瓣片黃白色,雄蕊與瓣片近等長,花葯黑色,心皮5,種子黑色。5-6月開花,7-8月結果。生海拔450-1000米間的山地雜木林邊和草地中。分布於中國遼寧、吉林及黑龍江,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 中文學名: 尖萼耬斗菜
- 拉丁學名: 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 & C. A. Mey.
- 別 稱: 血見愁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毛茛目
- 科:毛茛科
- 屬:耬斗菜屬
- 種: 尖萼耬斗菜
- 分布區域: 中國遼寧、吉林及黑龍江,朝鮮、俄羅斯
- 命名者及年代: Trautv. & C. A. Mey., 1856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50-1000米間的山地雜木林邊和草地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遼寧、吉林及黑龍江。在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
草本植物,根粗壯,圓柱形,外皮黑褐色。莖高40-80厘米,粗3-4毫米,近無毛或被極稀疏的柔毛,上部多少分枝。基生葉數枚,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寬5.5-20厘米,中央小葉通常具1-2毫米的短柄,楔狀倒卵形,長2-6厘米,寬1.8-5厘米,三淺裂或三深裂,裂片頂端圓形,常具2-3個粗圓齒,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無毛或近無毛;葉柄長10-20厘米,被開展的白色柔毛或無毛,基部變寬呈鞘狀。莖生葉數枚,具短柄,向上漸變小。[1]
花3-5朵,較大而美麗,微下垂;苞片三全裂;鈍;萼片紫色,稍開展,狹卵形,長2.5-3.1厘米,寬8-12毫米,頂端急尖;花瓣瓣片黃白色,長1-1.3厘米,寬7-9毫米,頂端近截形,距長1.5-2厘米,末端強烈內彎呈鈎狀;雄蕊與瓣片近等長,花葯黑色,長1.5-2毫米;心皮5,被白色短柔毛。蓇葖長2.5-3厘米;種子黑色,長約2毫米。5-6月開花,7-8月結果。
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治婦女病,加水煎煮成流膏,稱「血見愁膏」(東北草本植物志)。
根:活血。用於勞傷。全草:用於感冒。
全草:調經,活血。流浸膏:用於月經不調。
【土家藥】亮殼草,石膽七:根莖用於感冒,勞傷身痛。
【朝藥】尖萼耬斗菜:全草治失眠,頭痛,黃疸,肺炎《圖朝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