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堯都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堯都區是臨汾市轄區。位於山西省[1]境南部、臨汾市境中部。東臨浮山縣,西與蒲縣、鄉寧、吉縣為界,南與襄汾縣接壤,北與洪洞縣毗連。總面積1307平方千米。總人口81萬人(2013年末)。全區轄10個街道、10個鎮、6個鄉:解放路街道、鼓樓西街道、水塔街道、南街街道、鄉賢街道、辛寺街道、(鐵)路東街道、車站街街道、汾河街道、濱河街道、屯裡鎮、喬李鎮、大陽鎮、縣底鎮、劉村鎮、金殿鎮、吳村鎮、土門鎮、魏村鎮、堯廟鎮、段店鄉、賈得鄉、賀家莊鄉、一平垣鄉、枕頭鄉、河底鄉。區政府駐路東街道華州路1號。

地處臨汾盆地中央。境內東為太岳山脈,西為呂梁山余脈,中部為斷陷盆地,汾河縱貫南北,將全區分為汾西、河東兩個基本對等的部分,形成東西兩山夾平原的地貌。全區山地面積627平方千米,丘陵面積138平方千米,台地134平方千米,平原417平方千米。最高處豹子梁,海拔1688米。汾河縱貫南北。屬暖溫帶半乾旱氣候。名勝古蹟有姑射山風景名勝區、堯廟、堯陵、牛王廟戲台、東嶽廟戲台、后土廟戲台、高堆新石器遺址、金城堡新石器遺址、平陽鼓樓、鐵佛寺、龍子祠等。

歷史沿革

堯都區古稱平陽,傳為帝堯所都。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為晉國平陽縣;戰國時為韓武子初都之地。秦置平陽縣,故治在今市區西南10千米金殿鎮,屬河東郡。西漢末王莽改香平,東漢復舊。三國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於縣置平陽郡。十六國時為劉淵都。前趙置雍州,後廢。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禽昌縣治徙今區境,屬平陽郡。六年廢平陽縣。太和十一年(487年)復置,徙治今市區。孝昌二年(526年)僑置永安、隰城2縣,尋於永安縣僑置西河郡,2縣俱屬之。後廢隰城縣,置唐州,五城郡、縣及定陽郡、縣均徙治今區境,隸唐州。建義元年(528年)改晉州,徙治今市區。

東魏時定陽郡、縣治徙今介休區境。天平四年(537年)於今區境置敷城郡、縣,隸晉州。興和二年(540年)於今區境置北五城郡。北周廢五城、北五城2郡及敷城郡、縣,禽昌縣治徙今襄汾縣境。隋開皇元年(581年)改平陽縣為平河縣、永安縣為西河縣、平陽郡為平河郡,廢西河郡。三年廢平河郡,改平河縣為臨汾縣。大業三年(607年)改晉州為臨汾郡。尋廢西河縣。義寧二年(618年)改臨汾郡為平陽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西河縣,改平陽郡為晉州。三年升晉州為總管府,次年升都督府,治今市區。貞觀六年(632年)廢府,復為晉州。十七年西河縣廢入臨汾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晉州為平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晉州。五代梁開平四年(910年)廢晉州,置定昌軍。貞明三年(917年)改建寧軍。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改建雄軍。五代晉復為晉州。

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為晉州平陽郡。政和六年(1116年)昇平陽府。金天會六年(1128年)於縣置河東南路。興定四年(1220年)於今市區西置平水縣,屬絳州。元廢府,改河東南路為平陽路。大德九年(1305年)改晉寧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為平陽府。後廢平水縣,於臨汾縣置河東道。民國初年廢府、道,縣直屬省。

1948年析置臨汾市,市、縣俱屬晉南區,為行署駐地。1949年撤市入縣,屬臨汾專區,為專署駐地。1954年與運城專區合併為晉南專區,為專署駐地。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臨汾地區,為行署駐地。1971年(一說1970年8月)析置臨汾市。1983年7月撤縣入市。2000年11月1日,撤銷臨汾地區和縣級臨汾市設立地級臨汾市和堯都區,臨汾市更名為臨汾市堯都區,以原縣級臨汾市的行政區劃為都區的行政區劃。區政府仍駐鼓樓東大街原址。地級臨汾市政府駐堯都區解放西路。

1996年,臨汾市(縣級)面積1304平方千米,人口約62萬人。轄8個街道、9個鎮、16個鄉:南街街道、車站街道、辛寺街道、鼓樓西街街道、鄉賢街街道、水塔街道、解放路街道、鐵路東街道、魏村鎮、土門鎮、吳村鎮、大陽鎮、喬李鎮、北城鎮、金殿鎮、縣底鎮、劉村鎮、西頭鄉、龍祠鄉、堯廟鄉、城隍鄉、一平垣鄉、郭行鄉、東張鄉、小榆鄉、泊莊鄉、賀家莊鄉、大蘇鄉、段店鄉、枕頭鄉、賈得鄉、屯裡鄉、河底鄉。市政府駐鼓樓東大街。

1999年3月8日,經省政府批准,將臨汾市北城鎮轄區劃出,設立山西省臨汾經濟術開發區(省級)【該區位於臨汾市區西北(原北城鎮),西起汾河東堤壩,東至平陽北街南起向陽西路,北到澇河泄洪渠。總規劃面積7.8平方千米,起步區面積0.8平方千米】。

2000年2月28日,屯裡鄉改為屯裡鎮,原行政區劃不變。同月,城市街道辦事處所的賈莊、東關、西關、鼓樓南,掛甲莊、水門街、鄉賢街、鼓樓北8個村委會改為14個居委會。6月26日,堯廟鄉改為堯廟鎮,原轄行政區劃不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堯都區常住總人口724403人,其中,解放路街道36673人,西街街道30648人,水塔街道16580人,南街街道40670人,鄉賢街街道35161人,辛寺街街道17468人,路東街道52726人,車站街街道36245人,屯裡鎮16640人,喬李鎮19156人,太陽鎮18339人,縣底鎮25666人,劉村鎮25891人,金殿鎮26373人,吳村鎮24022人,土門鎮21737人,魏村鎮13036人,北城鎮16514人,堯廟鄉18707人,殷店鄉33156人,賈得鄉33578人,東張鄉15178人,郭行鄉8552人,大蘇鄉9907人,城隍鄉10428人,賀家莊鄉7814人,泊莊鄉19270人,小榆鄉16308人,龍祠鄉19836人,一平垣鄉15527人,西頭鄉7008人,枕頭鄉18563人,河底鄉10190人,果樹廠6836人。

2001年3月,堯都區啟動撤併鄉鎮調整區劃工作,至4月底按計劃完成。原14鄉11鎮調整為6鄉10鎮:泊莊鄉併入劉村鎮,大蘇鄉併入賈得鄉,東張鄉併入段店鄉,西頭鄉併入土門鎮,龍祠鄉、小榆鄉併入金殿鎮,郭行鄉併入大陽鎮,城隍鄉併入縣底鎮;屯裡鎮、堯廟鎮、吳村鎮、魏村鎮、喬李鎮、一平垣鄉、枕頭鄉、河底鄉、賀家莊鄉保持原建制。同時,北城鎮併入車站街街道;原果樹場轄區改設汾河街道,水塔街、南街,鐵路東、解放路、鄉賢街、辛寺街、鼓樓西街7個街道行政區劃不變。調整後,堯都區轄水塔街、南街、鐵路東、解放路、鄉賢街、辛寺街、鼓樓西街、車站街、汾河9個街道,屯裡、堯廟、吳村、魏村、喬李、劉村、土門、金殿、大陽、縣底10個鎮和一平垣、枕頭、河底、賀家莊、賈得、段店6個鄉。(44個居委會、381個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堯都區常住總人口944050人,其中,解放路街道60070人,鼓樓西街街道55999人,水塔街街道33649人,南街街道55876人,鄉賢街街道58307人,辛寺街街道35856人,鐵路東街道94098人,車站街街道40590人,汾河街道9690人,屯裡鎮20530人,喬李鎮18105人,大陽鎮22428人,縣底鎮33518人,劉村鎮56850人,金殿鎮65795人,吳村鎮23178人,土門鎮29948人,魏村鎮14364人,堯廟鎮37017人,段店鄉43174人,賈得鄉47737人,賀家莊鄉4352人,一平垣鄉15981人,枕頭鄉19114人,河底鄉10111人,濱河辦事處37713人。

2015年末,堯都區轄10個街道、10個鎮、6個鄉(合計26個),57個居委會、372個村委會(合計429個)。

視頻

堯都區 相關視頻

堯都區金殿鎮伍級小學開展「安全教育日」主題教育活動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