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尹洙(1001年—1047年),字師魯,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北宋散文家,世稱河南先生。[1]代表作:水調歌頭(和蘇子美)、皇雅十首·《大鹵》二章、和河東施待制二首(其一)、皇雅十首(其一)天監、皇雅十首(其十)太平。

尹洙
出生 (1001-04-27)1001年4月27日
中國
逝世 1047年11月3日(1047-11-03)(46歲)
職業 官員、文人
知名作品 《河南先生文集》

目錄

簡介

尹洙(一○○一~一○四七),字師魯,河南(今河南洛陽)人。仁宗天聖二年(一○二四)進士,官絛州正平縣主簿。歷知光澤、伊陽縣。召爲館閣校勘。景佑三年(一○三六),范仲淹貶,洙以爲仲淹忠亮有素,自承爲仲淹之黨,貶監唐州酒稅。康定元年(一○四○),爲永興軍經略判官。慶曆元年(一○四一),坐擅發兵,徙通判濠州。三年,改太常丞知涇州,歷知渭州慶州潞州。五年,因在涇州時爭議營造水洛城事被誣陷,貶崇信軍節度副使,徙監均州酒稅。七年卒,年四十七。有《河南集》二十七卷。事見《安陽集》卷四七《尹公墓表》、《歐陽文忠公集》卷二八《尹師魯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五有傳。 尹洙詩一卷,以《四部叢刊》影印春岑閣鈔本《河南先生文集》爲底本,參校《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北京圖書館藏黃丕烈校明鈔本(簡稱明鈔本)、清光緒三年刊《三宋人集》翻嘉慶十二年秦瀛校本(簡稱光緒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2]

為政經歷

尹洙天聖二年(1024)登進士第,授絳州正平縣主簿,歷任河南府戶曹參軍等職。後充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時值范仲淹因指責丞相而貶饒州,尹洙上疏自言與仲淹義兼師友,當同獲罪,於是被貶為崇信軍節度掌書記,監郢州酒稅。陝西用兵,尹洙被起用為經略判官,累遷至右司諫,知渭州,兼領涇原路經略公事。為其部吏誣訟,貶監均州酒稅。

臨終託孤

慶曆六年(1046年),尹洙病重,當時范仲淹任鄧州,就奏請尹洙來鄧州養病。尹洙到鄧州後,便以後世託付給范仲淹,並請范仲淹、韓琦、歐陽修各作文字以告慰自己。臨終,尹洙告訴范仲淹自己在渭州還有兩個兒子,對家人說我即將遠去,不能再管你們啦;並對賈內翰(鄧州狀元)說,既無鬼神,也無恐懼,絲毫沒有悲戚的表情。

主要作品

尹洙一生喜談兵事,所著《敘燕》、《息戍》、《兵制》都是談兵並講西夏形勢的。其中有歷史經驗,也有現實經驗,並非空談。他又精於史學,歐陽修曾與他商議修《五代史記》。今集中尚存《五代春秋》兩卷。

尹洙繼柳開、穆修之後,提倡古文,反對浮靡的文風。他的《息戍》、《憫忠》、《辨誣》、《退說》、《志古堂記》、《浮圖秘演詩集序》、《論朋黨疏》等篇,都寫得簡古有序。傳說歐陽修學習古文,曾受尹洙的影響(《邵氏聞見錄》卷十五)。尹洙論文,尊崇孟子、韓愈。他說為文章當"務求古之道"。不過,他雖尊韓愈,卻不甚排斥佛老。在《送李侍禁序》中說李君"樂於佛氏之說","非取其所謂報施因果,樂其博愛而已"。他認為佛氏的"博愛"是和孟子的"仁義"相近的。他對那"浮圖其服而儒其心"的秘演,也是讚許的。

所著《河南先生文集》有《四部叢刊》影春岑閣鈔本。

人物思想

尹洙論文,尊崇孟子韓愈;他說,為文章,當"務求古之道"。歐陽修謂"師魯為文章,簡而有法"、"是是非非,務盡其道理,不苟止而妄隨",范仲淹亦稱"其文謹嚴,辭約而理精"。然尹洙所作多章奏記序,一般質樸無文,成就不高。尹洙雖尊崇韓愈,卻不排斥佛老,在《送李侍禁序》中說李君"樂於佛氏之說","非取其所謂報施因果,樂其博愛而已"。著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二卷等傳世。

軼聞典故

范仲淹曾替人寫墓志銘,當他寫畢封好剛要發送時,忽然想到:"這篇銘記不能不給尹洙看看。"第二天,他把墓志銘交給尹洙過目,尹洙看後說:"你寫的文章已經很出名,後代人會以你的文章為典範,因此不可不謹慎啊。現在你把轉運使寫作都刺史,知州寫成太守(漢代官名),雖然是屬於清雅古雋的說法,但現在卻沒有這些官職名稱,後代必然會產生疑惑,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所爭論不休的原因啊。"

范仲淹聽後,頗有感嘆地說:"幸虧請你看了,否則,我幾乎要失誤啊。"

參考資料

  1. 尹洙,古詩詞曲網
  2. 全宋詩作者尹洙介紹,唐詩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