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尼山聖境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尼山聖境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東南25公里處的尼山省級文化旅遊度假區內。尼山是中國先哲孔子的誕生地,是歷代儒客朝拜之聖地,據《史記》記載:孔子父母「禱於尼丘而得孔子」,尼山因此聞名遐邇。

尼山聖境度假區總規劃占地35.76平方公里,尼山聖境一期作為度假區的核心景區,規劃占地8平方公里,總體創意為「孔子的世界,世界的孔子」,功能定位為「文化修賢度假勝地」和「世界級人文旅遊目的地」,核心文化主題為「明禮生活方式」,是一項集文化體驗、修學啟智、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教育培訓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載體。[1]

中文名尼山聖境外文名Nishan Sacredland地理位置曲阜市尼山鎮聖像路9號開發公司曲阜尼山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性氣候著名景點尼山聖境 尼山孔廟占地面積35.76 km²開放時間1月1日至4月30日:08:30-17:00;5月1日至12月31日:日場:08:30-15:00;夜場:15:00-21:00風貌特色孔子湖風光、群山環繞、依山傍水電話區號0537郵政編碼273100所屬市曲阜市


歷史淵源

據《史記》記載:孔子父母「禱於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揚遐邇。孔子因為尼山而得名仲尼,尼山因為孔子「集大成」而成為中國文化源頭的重要標誌之一。在昌平山北面的沂河岸邊,有一古村落叫「魯源村」,魯國在此設立昌平鄉,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在昌平鄉擔任陬邑大夫。《闕里文獻考》載:「昌平山在尼山南五里,下有魯源林。即《史記》所云昌平鄉也。」因昌平山下多泉,泉水匯入沂河西去,乃魯水之源,故村名魯源。康有為手書「古昌平鄉」石碑立於村中。孔子父親生活過的魯源村,孔子母親的家鄉顏母莊,孔子出生的夫子洞,形成中國文化特有的聖父、聖母、聖人的聖境格局,尼山聖境由此得名。

地理環境

尼山聖境周邊山環水抱,共同成為山東省省級文化旅遊度假區的有機組成部分。尼山海拔340餘米,五峰並峙,五川匯流,有元代楊奐所著《東遊記》所稱的尼山八景:雄渾並峙的五老峰,尼山孔廟後門前的中和壑,洗硯涮筆的智源溪,傳說中老虎餵養孔子的坤靈洞(夫子洞),孔子臨川一嘆的觀川亭,和文德林、白雲洞、魯源村。另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尼山孔廟建築群。

尼山南側的聖水湖原稱「尼山水庫」,始建於1958年,2017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尼山西側為昌平山,因山頂平而廣闊,古人取吉祥之意而得名,孔子父親叔梁紇曾任昌平鄉陬邑大夫。東南為顏母山,以孔子母親顏征在命名。

主要景點

尼山聖境宮像區

宮像區北倚尼山,東鄰尼山書院-夫子洞,南眺聖水湖,核心建築為孔子像和大學堂。

孔子像

孔子像,高72米,由著名雕塑家吳顯林先生主持設計,以唐代畫家吳道子《先師孔子行教圖》為參考,按照「可親、可敬」、「師者、長者、智者」的形象定位進行塑造,統領尼山聖境文化空間制高點。2015年12月,孔子像正式落成。

大學堂

大學堂依山而建,整體呈退台式形制,儒家思想智慧與現代建築藝術結合,包含集賢廳、大學之道、七十二賢廊、仁廳、義廳、禮廳、智廳、信廳、禮樂堂等有序的、儀式化的文化空間。大學堂是文化的學堂、藝術的殿堂,通過東陽木雕、山西泥塑、蘇州刺繡、福州漆畫、景德鎮陶瓷畫等中國傳統藝術經典之作,表達不同的文化主題。

大學堂大量應用廊柱、穹頂等建築手法,集合殿、堂、廳等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 力求建成既充滿傳統文化元素、又富有創新意識的傳世文化建築之作,構成集博物、典禮、講堂、會議、演藝以及其他配套功能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建築。

《金聲玉振》大型禮樂演藝

以「世界的孔子」和「孔子的世界」作為立意方向,整場演出縱貫人的一生,演繹出「由凡入聖」的過程,引導觀眾走進「風雅頌」的禮樂畫卷,感受明禮生活方式。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總製片人、G20峰會《最憶是杭州》總製作人沙曉嵐擔任《金聲玉振》藝術總顧問。2018年,《金聲玉振》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

《金聲玉振》演出:大學堂禮樂堂的《金聲玉振》演出,共三篇九章。將詩、樂、舞等中國古典藝術形式與當代藝術的舞台裝置、大型機械、全息影像等手段相結合,以四季更迭、人生九大階段所涉及的重要儀式為主軸線,展現普通人在聖賢思想的指引下不斷成長的過程。

魯源村遊客服務中心

這裡是尼山聖境的門戶,毗鄰尼山,南有大沂河,對望昌平山,是《史記》所記載的孔子故里。主要建設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服務設施,是提供來客接待、旅遊諮詢、導遊服務、遊客集散等綜合性服務的聚集區。

尼山孔廟

尼山孔廟掩映在蔥鬱、別有特色的古柏林之中。此廟初名為叔梁紇廟。唐《括地誌》載:「叔梁紇廟亦名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縣五十里尼丘山東址」。五代後周顯德(公元954—960年)間,兗州太守趙侯於尼山再建廟奉祀,宋仁宗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孔子四十六代孫、襲封文宣公孔宗願「作新宮廟、有殿、有寢、有講堂、有學舍(原在廟西側,現已不存)、有祭田」,已成為主祀孔子的廟宇。

尼山書院

尼山書院又名「尼山誕育書院」,位於尼山孔廟東北百餘米處。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尼山孔廟增加講堂、學舍,具備了書院功能,後因戰爭等原因幾度廢棄。至元二年(1336年),中書左丞王懋德奏請正式設置尼山書院,並保舉彭璠為山長。父老鄉親積極地參與到舊址探尋與書院重修,「凡齊魯之境,賢卿大夫、士民好事者,大出錢而勸成之。」

觀川亭

尼山書院門前東側臨崖處有觀川亭,《論語·子罕》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句。相傳孔子在此觀五川匯流(五川:智源溪、夫子河、張馬河、顏母河、田黃河),元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建亭紀念,亭為木架結構,無斗拱,單檐灰瓦歇山頂。

夫子洞

觀川亭東側崖下有夫子洞,又稱「坤靈洞」。相傳孔子出生後,父親嫌其醜陋而棄於荒野。時值酷暑,孔子被老虎叼到山洞餵養,一隻老鷹用翅膀為他扇風,這就是「鳳生虎養鷹打扇」的傳說。夫子洞為天然石室,「中橫石床石枕,皆天成也,而不可動。」

尼山書院酒店

尼山聖境首個開放式文化體驗空間,酒店為獨立庭院式客房,可以度假休閒,體驗古人的耕讀生活;也可以舉辦會議,擁有中西餐、健身房、游泳館、酒吧等設施。

第五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2018年9月26日上午,第五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尼山聖境開幕。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3位專家學者將在3天內開展30餘場次「文明對話」,共同探討實現文明相融相通的路徑,為構建人類文明共同體獻計。本屆論壇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由尼山論壇理事會、濟寧市人民政府承辦,以「同命同運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回顧先賢智慧,審視生存發展,回應人類關切,探索未來路徑,最後達成共識:不同文明在對話中要充分表達思想、闡發觀念,在溝通交流中增進了解、強化共識,以更加博大的胸懷,尊重差異,欣賞不同,容納各方,碰撞出平衡紛爭、消弭裂痕的智慧。文明對話,就是要讓多樣文明在互動中煥發光彩,讓千姿百態的世界熠熠生輝。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致辭中說,尼山是一座震古鑠今的文明之山、一座彌高彌新的思想之山、一座棲息心靈的精神之山、一座弦歌不輟的教化之山、一座光耀四海的智慧之山。我們站在儒家思想的源頭,一起探尋中華文明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尼山啟示」。

2018年央視中秋晚會主會場

9月5日,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秋晚會新聞通氣會在首都北京舉行。記者了解到,一年一度的央視中秋晚會定名為「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秋晚會」,並將在濟寧曲阜尼山舉行。 據悉,這是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三台合一後面向全球推出的第一個「中秋晚會」,不僅如此,這也是「中秋晚會」首次走進孔孟之鄉,因而備受海內外觀眾關注。

位於黃河之濱、泰山腳下的山東尼山,是中國儒家至聖先師孔子的誕生地,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眾所周知,濟寧被稱為孔孟之鄉、曲阜則被稱為東方聖城,選擇濟寧曲阜作為秋晚主會場,對中華傳統文化和儒家文明的弘揚與尊崇之意不言而喻。

此外,兩個海外分會場設立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與澳大利亞悉尼。據悉,這是「央視秋晚」自開辦以來第一次跨出國門在海外設立分會場,因此在兩個分會場的選址上也頗具標誌性意義。位於東南亞的吉隆坡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節日習俗在當地的華人華僑中保存良好。地處南半球的悉尼,則國際化、時尚化特點鮮明,華人華僑社團數量多,影響力強。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