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國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尼日利亞國旗

中文名稱:尼日利亞國旗

外文名稱:The national flag of Nigeria

所屬國家: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

產生: 1959年

長寬之比:2:1

正式形成時間:1963年10月1日

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旗面自左至右由綠、白、綠三個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1]。其顏色綠、白、綠三個縱向的長方塊象徵不同種族的北、南和西部三個地區。[2]

國旗簡介

尼日利亞是非洲古國之一,因境內的尼日爾河而得名。十五世紀大部分地區歸屬當時強大的桑海帝國。1472年歐洲殖民者栢繼入侵。19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59年尼日利亞全國國旗設計比賽中獲選,此國旗由一名學生設計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亞獨立,並採用上述國旗。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仍沿用此面國旗。

國旗含義

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國旗是長方形、由綠、白、綠三個垂直相等的長方形構成旗面。靠旗杆一面和旗飛角一面為綠色,旗面中間為白色。綠色象徵豐饒的森林肥沃的農業,全國處處綠菌;白色象徵和平和統一永存人間。設計者是一位留學於倫敦的尼日利亞學生。[3]

國徽

尼日利亞國徽制定於1960年,它以黑色盾徽上的一個白色波紋狀「Y」字母為中心圖案。字母「Y」形象地表明尼日爾河與貝努埃河在尼日利亞境內的匯合交融;純黑的底色代表兩河沿岸的千里沃土,這兩條河是尼日利亞人民生命的搖籃;它們不僅給尼日利亞人民提供了飲用水源,而且還促進了國內航運業的發展,為尼日利亞人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盾徽兩側昂然挺立的白馬是國家尊嚴的標誌,頂端的紅色凝聚着民族的力量。一條黃色飾帶跨過國徽下端的美麗田園,上面用英文寫着尼日利亞格言:「團結與忠誠」。

尼日利亞簡介

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位於6°27′N,3°24′E,處於西非東南部的國家,非洲幾內亞灣西岸的頂點,鄰國包括西邊的貝寧,北邊的尼日爾,東北方隔乍得湖與乍得接壤一小段國界,東和東南與喀麥隆毗連,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

尼日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總人口1.73億,占非洲總人口的16%,也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2013年,尼日利亞國內生產總值(GDP)5099億美元。

尼日利亞是非洲能源資源大國,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和出口大國。截止2014年已探明石油儲量居非洲第二、世界第十;已探明天然氣儲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八;已探明76種礦產中有34種具備商業開採價值。

尼日利亞政局基本保持穩定,自實行民選政治以來社會發展總體平穩。但隨着國內種族和宗教衝突日益激烈,恐怖活動愈加頻繁,使尼日利亞面臨的安全風險不斷升高。

首都

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Abuja)坐落在尼日爾州境內,是小部族格瓦里族聚居的地方,為尼日爾州、卡杜納州、高原州和克瓦拉州的交匯點,距離拉各斯約500公里,是全國的地理中心。它地處中央高原的西南邊緣,為熱帶大草原丘陵地帶,人口稀少,空氣新鮮,景色秀麗。

1975年,穆罕默德軍政府提出了興建新首都的建議。1979年10月,沙加里文官政府正式批准新首都阿布賈的設計藍圖,並開始第一期建設工程。1991年12月正式從拉各斯(Lagos)遷入。人口有40萬(2000年)。

國家事件

當地時間2018年5月1日下午1時許,尼日利亞東北部城市的一座清真寺和一處集市遭遇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數十人喪生。[4]

2018年5月6日,尼中北部卡杜納州一村莊日前遭武裝分子襲擊,造成至少45人死亡。[5]

2018年10月18日,尼日利亞北部卡杜納州發生一起大規模部族衝突事件,造成至少55人死亡。[6]

世界排名

2018年5月,《世界移民報告2018》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報告顯示尼日利亞主要僑匯匯入189.6億美元,位居第六。[7]

自然資源

尼日利亞自然資源豐富,截止2014年已探明具有商業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包括天然氣、煤、礬土、鉭鐵礦、黃金、鐵礦石、石灰石、錫、鋰、鈮、滑石、瀝青、岩鹽、石膏、高嶺土、寶石、大理石、磷酸、硅砂、硅藻土、黏土、石墨、鋅等30多種礦藏,斑脫土和重晶石斑脫土(由火山灰分解作用形成的一種黏土)和重晶石是原油鑽井作業所用泥漿的主要原料。尼日利亞斑脫土探明儲量為7億噸,重晶石探明儲量超過750萬噸。該國所產的重晶石特有比重為4.3左右。儘管這些自然資源有很大的儲量,但該國的採掘工業還處於初級階段。截止2014年9月已探明石油儲量372億桶,居非洲第二位,世界第十位,以開採速度可再開採30年。尼日利亞天然氣資源也很豐富,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5.3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八和非洲第一位,已開發量僅占總儲量的12%。煤儲量約27.5億噸,為西非唯一產煤國。森林覆蓋率為17%。[8]

禮儀

尼日利亞人在施禮前,總習慣先用大拇指輕輕地彈一下對方的手掌再行握手禮。尼日利亞豪薩人對親密的好友相見,表示親熱的方式不是握手,也不是擁抱,而是彼此用自己的右手使勁拍打對方的右手。尼日利亞豪薩人晚輩見長輩要施禮問安。一般情況下,要雙膝稍稍彎曲一下,向前躬一下身子。平民見酋長,必須先脫鞋走近酋長,然後跪下致禮問安,在酋長沒下命令的情況下是不能隨便站起來的。

尼日利亞有許多部族,其習俗與文化傳統有很大差別,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約會與準時。事先約會很重要,特別是與政府官員約會。尼日利亞人雖然一般不太有時間觀念,但他們理解西方人遵守時刻的習慣。由於在尼日利亞國內旅行很艱難,所以對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估計要留有充分餘地。

談話中應迴避的一個話題是宗教。恰當的話題是有關尼日利亞的工業成就和發展前景。尼日利亞人還喜歡談論非洲的政治活動,特別是他們對非洲統一組織、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以及其他非洲國家所作出的貢獻。

習俗

黑人國家

尼日利亞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黑人國家,黑人人口占非洲黑人的五分之一。尼日利亞人對實施種族歧視制度的南非具有憎惡感。因此,去過南非的人不能直接入境尼日利亞。在尼日利亞商談時應避免談有關南非的事,另外,還需注意所攜帶的印刷品不要涉及南非。

多妻制

實行「一夫多妻」的民族至今雖然仍有不少,但卻以非洲尼日利亞的猶羅巴族人最為盛行。當地的男人,妻子越多,表明地位越崇高,越有聲望。在那裡,地產、房屋都不值錢,更沒有什麼銀行可供人儲蓄存款,最實在的財富便是妻子。

奇怪的是,這裡的女人都很熱衷嫁給擁有多妻的男人,她們認為這是無上的光榮。在她們看來,如果「不幸」嫁給了一個妻子少的男人,那便是畢生的恥辱。

衣着

在尼日利亞,有一個古老的坎巴里部族,至今保留着赤身裸體俗。體態豐滿的年輕姑娘,僅用一條尺把寬的土布沿肚臍下一圍,便可在熙來攘往的集市上行走,如入無人之境。

美食

尼日利亞人最愛食用傳統的「五色板」,即用玉米面(黃色)、本薯面(淺黃色)、豆類面(咖啡色)、蔬菜(綠色)、西紅柿(紅色)混合在一起燒制而成的糕狀或湖狀食物。他們喜食粥湯,卡努里人喜食「布拉布斯科」,即用黍米熬的粥,吃時淋上熟油,香氣誘人;豪薩人喜食「圖活粥」,即有黍米、高梁米、大米合煮,再配以用調味汁拌好的魚、肉和各種蔬菜。至於湯類,較為普及的是用炸甜瓜干、葫蘆干、西紅柿塊、魚或雞合煮的「埃古西湯」,用肉末和香蕉煨製成的「阿卡拉湯」,香而不膩、別具一格。他們對中國飲食懷有極大的興趣,他們用餐一般習慣以手抓飯,社交場合也使用刀叉。尼日利亞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

旅遊

拉各斯

維多利亞島上的海灘和塔克瓦海灣,是拉各斯的遊覽勝地。這裡的國家博物館珍藏着豐富的尼日利亞文化遺產,吸引着大批的旅遊者。

卡拉巴爾

卡拉巴爾是尼日利亞港市,克羅斯河州首府。在國境東南端,卡拉巴爾河友岸,距河口64公里。天然良港,可容納吃水6米的船隻。15-19世紀殖民者掠奪奴隸曾由此運出。1900-1906年為南尼日利亞首都。現為橡膠、棕油、棕仁、椰乾等的貿易、加工中心和出口港。近海漁業很盛,有魚類加工和水泥、鋸木、造船業。有卡拉巴爾大學、師範學院等。有航空站。

卡諾

卡諾是尼日利亞的歷史古城,位於國境北部,坐落在哈代賈河上游高原上,這裡原是西非穿越撒哈拉沙漠同北非、東非進行駱駝商隊貿易的交通要塞,素有「沙漠港口」之稱,現為尼日利亞北部工商業重鎮和文化、交通中心。市區名勝古蹟眾多,氣候涼爽宜人,花木爭艷,每逢旱季時期,遊客紛紛來此避暑遊覽。

卡諾城舊城區的泥築城牆,呈不規則的橢圓形,全長24公里,高4米左右,有14個城門,迄今基本保存完好。城內名勝古蹟很多,坐落在舊城中央位置的埃米爾王宮,占地廣闊,建築宏偉,外觀樸實,內部豪華,是卡諾最著名的古建築。每逢伊斯蘭教重大節日,埃米爾(亦稱上王或酋長)身着色彩繽紛的民族服裝,由馬隊和持古代兵器的衛士簇擁出席集會或遊行,陣容龐大,威風凜凜,浩浩蕩蕩,引得萬眾矚目。中央清真寺塔尖高聳,寺內祈禱大廳寬敞華麗,寺前廣場面積很大,整個建築為深黃色,寺內寺外可同時容納10幾萬人做禮拜,是老城區最巍峨堂皇的建築。庫米爾市場是非洲的古老市場之一,從16世紀初便是進出撒哈拉沙漠的駱駝商隊的歇腳處,也是當時大西洋到尼羅河之間的重要商貿場所之一。整個舊城區劃分為100個小區,每個區都有一座清真寺和一個傳統市場。

同中國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於1971年2月10日建交。建交以來雙邊關係發展順利。2005年,中尼兩國元首就雙方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達成共識。2009年兩國舉行首次戰略對話。

中尼簽有貿易、經濟、技術、科技合作和投資保護等協定,並設有經貿聯委會。尼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也是中國主要投資目的地國。2016年中尼貿易額106.64億美元,同比下降28.65%,其中中方出口97.58億美元,進口9.06億美元。2017年1至6月,雙邊貿易額67.5億美元,同比增長22.1%,其中中方出口59.7億美元,進口7.8億美元。中方出口商品主要為機電產品和紡織服裝等,進口原油和液化天然氣等。

中尼簽有文化合作協定和高校合作議定書。尼拉各斯大學和阿齊克韋大學各建立了1所孔子學院。2009年10月,「2009中國文化聚焦非洲」活動在尼舉行。2010年,中央電視台第4套和第9套節目在尼落地。2012年3月,中尼簽署互設文化中心的協定。5月,尼日利亞文化中心在北京設立。2013年9月,中國文化中心在尼首都阿布賈設立。

1993年起,中方每年向尼提供獎學金名額。2010/11學年,中方向尼提供獎學金名額138個。蘇州大學和拉各斯大學已作為合作夥伴入選中國教育部「中非大學20+20合作計劃」。

中尼兩軍交往始於20世紀80年代。2001年9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訪尼。同年7月,尼國防國務部長阿德拉賈率團訪華。2004年5月,尼國防部長寬庫瓦索率團訪華。2007年4月,尼國防部長伊龍西訪華。2008年6月和2009年7月,尼國防部長穆斯塔法兩次訪華。2009年4月,尼海軍司令易卜拉欣訪華。2010年11月,尼空軍參謀長烏瑪爾訪華。2013年7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上將會見隨同喬納森總統訪華的尼代理國防部長奧巴達。2014年5月,中國海軍第16批護航編隊訪尼,與尼海軍舉行聯合演練。[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