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尼格羅人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尼格羅人

來自網絡的圖片

尼格羅人(Negroes),世界三大人種之一,泛指世界各地的黑人。也特指分布在非洲大陸撒哈拉以南的黑人居民。

主要由蘇丹尼格羅人和班圖尼格羅人組成。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尼格羅人

外文名; Negroes

性質; 世界三大人種之一

泛指; 世界各地的黑人

簡介

體質特徵 其體質特徵為皮膚黝黑,頭髮鬈曲,體毛極少,鼻扁唇厚,齶凸明顯。

語言文字 語言多屬尼日爾-科爾多凡語系和尼羅-撒哈拉語系,部分屬閃-含語系。大多尚無文字。

宗教信仰 大部分人保持傳統信仰,相信萬物有靈,崇拜祖先;西非、中非和東非很多人信奉伊斯蘭教,也有人信奉基督教。按族源、歷史、語言、文化和地域,

社會關係 可分兩大支系,成為兩大民族集團:蘇丹尼格羅人和班圖尼格羅人。大多按父系傳譜、居住和繼承財產,部分按母系組織社會。主要從事鋤耕農業,在無舌蠅區發展畜牧業,狩獵和捕魚在某些地區也占重要地位。此外,自16世紀起有大批非洲黑人被歐洲列強掠賣到美洲為奴,其後裔也屬尼格羅人,通常稱作美洲黑人。

兩大民族集團

蘇丹尼格羅人 Sudan-Negroes

尼格羅人種的古老支系。簡稱蘇丹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呈長方形的兩河一湖(尼日爾河-乍得湖-尼羅河中上游)地區。分屬西非和中非多個國家。按地域可分為西蘇丹、中蘇丹和東蘇丹3個類型,在體質特徵上各有特色。西蘇丹人身材高大,長頭直鼻;中蘇丹人多為短頭;東蘇丹人主要為尼羅特人,成人男子平均身高180~182厘米,膚黑如漆。在語言上分屬3大語系,即尼日爾-科爾多凡語系、尼羅-撒哈拉語系和閃-含語系。

從傳統文化、歷史沿革和考古資料看,東蘇丹尼羅特人的發祥地在尼羅河中上游;西蘇丹和中蘇丹各族的發祥地則在尼日爾河、乍得湖以及撒哈拉中部地區。尼羅特人曾參加古埃及文明的創建;西、中蘇丹人則創立了蘇丹農耕文化,並開發了西非熱帶森林地區。公元前5世紀和前1世紀,在西蘇丹北部的毛里塔尼亞和塔克達(今尼日爾北部)分別出現了銅器。公元前5世紀左右,東蘇丹的麥羅埃人掌握了煉鐵技術。公元前5世紀後期,西蘇丹的諾克和喬斯高原出現了鐵器和赤陶。公元1世紀,乍得湖西南的達伊馬居民也掌握了煉鐵技術。7世紀後,受伊斯蘭教文化影響,出現了一系列國家。

蘇丹尼格羅人的傳統社會多行一夫多妻制。男女均行割禮。中蘇丹和東蘇丹舉行成年儀式時,有摘除下門牙的習俗。除阿肯人和拉貢部落外,多按父系續譜、居住和繼承財產,有的按雙系。蘇丹尼格羅人主要從事鋤耕農業,種植粟類或薯芋類;薩赫勒地區以畜牧業為主。手工業、漁業和狩獵在不同地區亦占一定地位。西蘇丹和中蘇丹地區歷來貿易發達。

班圖尼格羅人 Bantu-Negroes

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國家的主要居民。又稱班圖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團。屬尼格羅人種的年輕支系。主要分布在北緯4°以南,包括剛果盆地、 大湖地區、 贊比西河和林波波河流域。北界西起比夫拉灣,東至朱巴河下游(號稱班圖線 ) ,南達好望角。

主要民族有尼亞盧旺達人 、隆迪人、馬誇人、巴剛果人、祖魯人、馬拉維人、紹納人、科薩人和盧巴人。班圖尼格羅人語言均屬尼日爾 - 科爾多凡語系尼日爾-剛果語族貝努埃-剛果語支,自成一大語群,舊稱班圖語系。

下分7個分支:西北班圖 、東北班圖 、剛果班圖、中央班圖、東班圖、西班圖和東南班圖。多保持傳統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分布在赤道東非沿海地區的信奉伊斯蘭教,其他地區部分人信基督教。班圖人行一夫多妻制。部分地區男子行割禮,部分地區存在年齡結群制度。東非和南非的一些畜牧民族喜飲鮮牛血,不吃魚。剛果班圖、中央班圖和東北班圖多按母系續譜、居住和繼承財產,其餘則按父系。考古資料證明,班圖文化的真正發祥地在東非大湖及剛果河下游地區。公元1世紀東非班圖人掌握了制陶術,3世紀已知冶鐵技術。

7世紀中央班圖人掌握了煉銅技術。10~12世紀出現一系列國家:基塔拉、布霜果、莫諾莫塔帕;稍晚又出現剛果、隆達、布干達、巴盧巴、盧旺達、斯瓦西里等國。原始班圖人為農耕部落,在遷移擴散中,吸取了尼羅特人和庫希特人的畜牧文化,以及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的漁獵文化,發展了漁牧混合經濟。大致以贊比西河為界,在河以北(舌蠅分布區)以鋤耕農業為主,多種植玉米、高粱、粟、薯蕷、香蕉和豆類;在河以南(無舌蠅區)以畜牧業為主,飼養牛、羊,兼事農耕。部分地區手工業水平較高,沿海地區貿易發達。赤道非洲各族受到奴隸貿易的劫掠,人口一度大減。[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