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360娛樂網 的圖片

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 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隻手拿着刷子在刷洗器皿,表示飲食已盡,以此表示終盡之意。本義是器中空無,淨盡,泛指竭盡完盡。引申為終盡完了竭盡。由終盡義引申為死亡、達到極限。由竭盡義,即全部用出、使盡義引申為範圍副詞全部、都。以上各義都讀jìn。有時讀jǐn。作副詞,表示達到最大限度,如言"儘量" "儘早" "儘快",又可以表示行為的持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盡 [1]

拼音 jǐn、jìn [2]

注音字母 ㄐㄧㄣˇ、ㄐㄧㄣˋ

平水韻部 上聲十一軫

總筆畫 3+3

部首 屍

繁體字 盡(限jìn音)、盡(限jǐn音)

異體字 䀆、ु�、ৗ�、侭

五筆 NYU

統一碼 基本區 U+5C3D

四角碼 7730₃

倉頡碼 SOY

鄭碼 XMST

造字法 會意字

結構 合體字,上下或半包圍結構

字級 一級(編號:0566)

文字源流

會意字。甲骨文(圖1、2)的右上方是一隻手(又),手中拿一把刷子,下部是食器(皿),表示刷洗食器的意思;洗刷乾淨即為"盡"。"盡"字在商代會意特點鮮明。西周用例尚未發現。進入戰國,所持毛刷形下部已有變異,原來左右斜垂的倒毛形或變作幾道斜畫,或訛作"火"形(圖4),後者是此後演變的基礎。戰國以下又交錯着微小的繁簡差異,其繁者是在"火"形上方有分向左右的斜畫(是原倒毛形殘留),小篆字形(圖6、7、9、10)沿襲戰國文字,部分字形在斜畫上還有一短橫(圖10)。西漢雖有把"火"形寫成兩橫的形式,但主流是把"火"形平攤成一連線的四個點,成為後世楷書繁體(圖16)形式。漢隸雖有省去四個點的寫法,但未被後世立為正字。1956年《第一次漢字簡化方案》據草書楷化,把圖16的字形簡化作"盡",這一簡化形式遠在唐代敦煌佛經寫本中已經使用。此字形可類推簡化。"盡"還有一個繁體字寫作圖17,該字形出現較晚,是由圖16的繁體字形的引申義分化而來的。漢字簡化時,圖17也簡化為"盡"。

《說文解字》:"盡,器中空也。"這種說法基本正確。但許慎認為這是個形聲字,恐怕不妥。從甲骨文看,以炊帚洗刷食器,表示吃完而將飯具洗刷乾淨。所以"盡"字的本義應為"完"或"沒有了"。"器中空"也表示全部用出或使用了的意思。由"完"又能引申為副詞"全部",如柳宗元《捕蛇者說》:"觸草木,盡死。"這是說:只要碰到草木,草木也就全部死亡。古人深諳事物的辯證法。事物的高低、上下、生死、新舊都是相對的、互相轉化的。事物達到了極點也就在開始向它的對立面轉化。終止、終了也意味着完結了、消失了。故"盡"由終盡義引申為死亡、達到極限。如"自盡"指自殺而亡。又如"盡善盡美"中的"盡","盡"是達到了頂點或盡頭的意思,若解為"完"、"全部"義均不妥。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jìn 動詞 器物中空。 empty 《說文·皿部》:"盡,器中空也。" 完;完畢。 exhaust;finish 《管子·乘馬》:"貨盡而後知不足,是不知量也。"

魯迅《書信集·致蕭軍蕭紅》:"許多事情,一言難盡。"

竭盡;取之不盡;苦盡甘來 止;中止。 to the end 《易·序卦傳》:"物不可以終盡。"

毛文錫《臨江仙》詞:"暮蟬聲盡落斜陽。"

農曆月終。古以農曆月終三十日為大盡,二十九日為小盡。 朱敦儒《小盡行》:"藤州三月作小盡,梧州三月作大盡。" 死。 die 《莊子·齊物論》:"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後五日死者,肝與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盡,盡即死矣。"

自盡;同歸於盡 指處死。 《宋史·五行志三》:"鬻菜夫至宣德門下,忽若迷罔,釋荷擔向門戟手出悖詈語……乃於獄中盡之。" 達到極限或使之達到極限。 within the limits of 《莊子·齊物論》:"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

高適《別馮判官》詩:"關山唯一道,雨雪盡三邊。"

盡頭;盡善盡美;山窮水盡 全部使出。 to the greatest extent 焦贛《易林·坤之豫》:"鉛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為疾。"

盡心;盡力;物盡其用 努力完成。 use up;

do one's most

《荀子·榮辱》:"故仁人在上,則農以力盡田。" 盡職;盡責 形容詞 所有的。 盡數;盡人皆知 副詞 統括某個範圍的全部,相當於"都"。 all;

completely;

exhaustive

《尚書·盤庚上》:"重我民,無盡劉。"

《左傳·昭公二年》:"周禮盡在魯矣。"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長桑君)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

限定某個範圍,相當於"光""單"(多指不如意的)。 名詞 通"贐"。財貨。 《管子·乘馬》:"黃金一鎰,百乘一宿之盡也。" 通"燼"。灰燼。 《神異經·南方經》:"荒外有大山,其中生不盡之木,晝夜火燃,得暴風不猛,猛雨不滅。" jǐn 動詞 力求達到最大限度。 as far as possible 《禮記·曲禮上》:"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儘早;儘快 一任;聽憑。 no matter 《西遊記》第十六回:"其餘管他,盡他燒去。"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四:"假如我不回去,三廳就盡它虛懸在那兒。"

詢問,徵求。 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三摺:"秀才,料想我侄女兒,盡也配得你過。" 介詞 (有時跟"着"連用)表示以某個範圍為界限,不得超過。 within 盡着一百元錢花。

《黃繡球》第二四回:"那個摺子一定要你偷出來,騙出來,盡今天送到。"

(有時跟"着"連用)把某些人或事物順序放在最先。 first;

give priority to

老舍《駱駝祥子》十六:"她們得工作,得先盡着老的少的吃飽。" 副詞 達到了極點,相當於"最"(用在方位詞組前)。 楊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且說那三千里江山的盡北頭緊連着中國邊境,中間隔着條鴨綠江。"

〈方言〉表示長久、經常,相當於"老是""總是"。 always 《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褚大娘子道:'二叔怎的盡喝酒,也不用些菜?'"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老遠聽見槍響,嚇得盡冒汗的是誰呀?"

甚;很。 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陳師道》:"後山詩恁底深,他資質盡高,不知如何肯去學山谷?" 倒,卻;竟然。 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二摺:"他有一個女兒喚做梅英,盡生的十分好。"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漢語大字典》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五】【皿部】慈刃切(jìn)

器中空也。從皿㶳聲。

說文解字注

器中空也。

段注:《釋詁》:觳、悉、卒、泯、忽、滅、罄、空、畢、罊、殲、拔、殄,盡也。《曲禮》曰:虛坐盡後,實坐盡前。即忍切。俗作侭。亦空義之引伸。

從皿,㶳聲。

段注:慈忍切,十二部。

廣韻

慈忍切,上軫從 ‖盡聲真1部(jìn)

盡,竭也。終也。慈忍切。又即忍切。二。

即忍切,上軫精 ‖盡聲真1部(jǐn)

盡,《曲禮》曰:"虛坐盡前。"又慈忍切。

【校釋】《禮記·曲禮上》:"虛坐盡後,食坐盡前。"當依《禮記》改。

【寅集上】【屍部】盡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3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注。

【午集中】【皿部】 盡·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9

(jìn)《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並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注:適可而止也。

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注:月三十日為大盡,二十九日為小盡。

又姓。見《萬姓統譜》。

(jǐn)又《唐韻》《正韻》即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並津上聲。《類篇》:極也。《正韻》:盡之也。《書·康誥》:往盡乃心。《詩·小雅》:孔惠孔時,維其盡之。《左傳·閔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曰:盡敵而反。《禮·樂記》:殷周之樂盡矣。

又《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又《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盡。

又儘儘,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儘儘然,盱盱然。

(jìn)又《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並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注: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注:盡,猶空也。[1]

字形書法

摺疊字形對比

"尺"寬大,"コ"居上偏左;末筆捺穿過田字格中心捺出,捺腳超出"屍"右端。下部兩點斜向平行,都收筆豎中線。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zʰ i̯ĕn 王力系統 真 dz ǐen 董同龢系統 真 dzʰ jen 周法高系統 真 dz jien 李方桂系統 真 dz jinx 西漢 真 東漢 真 晉 真 ji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真諄臻 jien 北魏後期北齊 真諄臻 rjien 齊梁陳北周隋 真諄臻欣 rjie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dzʰ i̯ĕn 擬音/王力系統 dz ǐěn 擬音/董同龢系統 dzʰ jen 擬音/周法高系統 z iɪn 擬音/李方桂系統 dz jĕn 擬音/陳新雄系統 dzʰ ǐe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盡 盡 臻 上聲 十六軫 從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慈忍切 dzʰjen 㯸 臻 上聲 十六軫 精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即忍切 tsjen 集韻 盡 臻 上聲 十七准 精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子忍切 tsien 㯸 臻 上聲 十七准 從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在忍切 dzien 韻略 上聲 軫 在忍切 增韻 上聲 軫 慈忍切 上聲 軫 即忍切 去聲 震 徐刃切 中原音韻 盡 去聲 真文 精 齊齒呼 全清 tsiən 中州音韻 去聲 真文 臧信切 去聲 真文 藏信切 洪武正韻 盡 上聲 八軫 從 全濁 慈忍切 dz'iən 盡 上聲 八軫 精 全清 即忍切 tsiən 盡 去聲 八震 精 全清 即刃切 tsiən 分韻撮要 盡 陽去 第二十一津贐進卒 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