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尿酸鹽結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尿酸鹽結石

別稱:(尿酸鹽結石)痛風性關節炎

中醫病名:痹症

就診科室:內分泌科

多發群體:肥胖、酗酒、沿海地帶

常見發病部位:腳趾,大關節

常見症狀:百合目

傳染性:無

尿酸是嘌呤鹼的氧化分解產物,在人體中無生理功能。人體嘌呤的主要來源主要有飲食、組織分解及從頭合成三條途徑。尿酸是人類嘌呤代謝的終末產物。[1]

正常情況下,主要由腎臟排泄,約占2/3其餘經腸道、皮膚、頭髮等排出體外。

機制病因

成石機制

尿液中尿酸溶解度下降和過飽和化是尿酸鹽結石形成的前提。導致尿酸溶解度下降的因素主要有3個:

(1)尿PH值下降。

(2)尿酸量增加。

(3)尿量減少。

常見病因

原發性痛風、先天性代謝紊亂、內源性核苷酸分解增加如淋巴瘤白血病、慢性腹瀉和迴腸造口術患者、某些腎臟病變[2]

鑑別診斷

  • 診斷

(1)X線:尿路平片不顯影,造影片表現為負影,若混有草酸鈣、磷酸鈣等成分,則表現為密度不一的結石影。

(2)B超:可見高回聲區伴聲影。

(3)CT:對尿酸石的診斷很有幫助,尿酸鹽結石密度的CT值為300-400Hu,遠低於胱氨酸結石,但遠高於血塊、腫瘤等病變。

(4)尿液呈持續性酸性,PH值均低於6.0,大多數在5.5以下。

(5)尿沉渣檢查可見淡紅色的尿酸結晶。

(6)血和24小時尿中尿酸可增高,也可正常或低於正常。

  • 鑑別診斷

由於尿酸鹽結石可透X線,易於血塊、炎性病變、腫瘤 等相混淆,但仔細的B超CT或MRI可資鑑別。陰性結石除尿酸鹽結石外,還有黃嘌呤、次黃嘌呤等結石,而且尿液也呈酸性,但這類結石均較罕見,且在鹼性環境中不能溶解,需外科治療。

治療預防

保守療法

藥物能溶解尿酸鹽結石,是有效、價廉的治療方法,應列為首選。與尿酸形成的機制相對應,尿酸鹽結石的保守治法也包括3個方面:

(1)增加尿量:每天尿量一般要求在2000ml以上,這對治療和預防是有益的。實際上,任何類型的尿路結石患者均應增加尿量。飲用橙汁是一種值得推薦的方法。有研究證明,每天飲用1200ml橙汁,相當於服用60mmol的枸櫞酸鉀,能使尿PH值從5.7增加至6.5。同時使尿中枸櫞酸含量從571mg/d增加至952mg/d。對尿酸鹽結石和含鈣結石均有防治作用。

(2)鹼化尿液:鹼化尿液是最有效的溶石方法。用藥過程中應每天監測尿PH值2-3次,使之維持在6-6.54之間,應避免過度鹼化。若PH>7.0,尿中磷酸鹽易結晶沉澱,形成磷酸鹽結石。據測算,鹼化效果好時,純尿酸鹽結石的溶解速度可達1cm/月。

(3)減少尿酸:包括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和服用別嘌呤醇,禁止飲酒。別嘌呤醇可顯著降低血尿中尿酸水平。該藥可發生皮疹發熱、急性痛風等,長期應用可增加體內黃嘌呤、次黃嘌呤含量,有出現相應成分結石的可能。常用劑量為300mg/d,分次或一次性服用。

  • 鹼化尿液的方法有

① 口服法:常用藥物有碳酸氫鈉、枸櫞酸鉀和枸櫞酸合劑,服藥量完全依據尿PH值決定。

② 靜脈輸液法:此法溶石速度較快,但需住院治療。常用藥物有乳酸鈉溶液和5%碳酸氫鈉溶液。使用時需密切觀察血壓等情況,防止因水鈉瀦留而引起的各種併發症。以上兩種方法禁用於尿路梗阻者。

③ 局部灌注法:適用於不能耐受全身用藥或已攜帶尿路造瘺管及導管的患者。急性尿路感染者禁用。常用藥物有碳酸氫鈉和三羥甲基氨基(THAM)甲烷溶液。此法溶石迅速,操作時灌注壓力應<1.96-2.45kpa。

外科療法

大多數尿酸鹽結石都能經保守治療而痊癒,只有少數巨大或伴有尿路梗阻或混有其它成分而致溶石效果差的尿酸鹽結石才需外科治療。體外震波碎石和各種體內碎石術均對尿酸鹽結石有很好的碎石效果。治療前後均應使用鹼性藥物。

原因如下:

① 鹼性環境能降低結石表面能量,提高碎石效率。

② 結石破碎後,藥物更易發揮作用。

③ 碎石後可能殘留小結石。尿酸鹽結石一般不需開放式手術治療。

預防

(1)一般性預防:可增加尿量、控制飲食、減少高蛋白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這對草酸鈣結石也有預防作用。

(2)特異性預防:痛風患者,無論血尿中尿酸是否增高,均應使用鹼性藥物,使尿PH值維持在6-6.5之間,以免結石形成。若24小時排出尿酸量>750mg,則不宜使用排尿酸藥物,防止尿中尿酸濃度過高。已有研究證明,別嘌呤醇對高尿酸血和高尿酸尿患者有預防尿酸鹽結石形成的作用。但對於單純輕度血尿酸增高無痛風症狀的患者,一般不提倡預防性服用別嘌呤醇。僅進行一般性預防即可。行放療化療的腫瘤患者,極易形成尿酸鹽結石,應給予預防性治療。方法是放療或化療的前幾天開始使用別嘌呤醇,避免痛風和尿酸鹽結石形成。

視頻

什麼是尿酸結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