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為文化旅遊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位於宜昌市秭歸縣鳳凰山,北枕高峽平湖,西和南依秭歸新縣城,東連三峽大壩,景區總面積33.3公頃,總投資3.3億元。2013年1月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3年接待人數達108萬人次,其中外賓6萬多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500萬元。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內屈原祠原址在秭歸歸州城東五里的「屈原沱」處,唐代始建,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為「清烈公祠」。

發展歷程

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屈原祠遷建至歸州鎮向家坪,更名為「屈原祠」。

2010年1月16日,三峽湖北庫區規模最大地面文物屈原祠竣工,屈原祠等24處古文物已全部復建完成,三峽湖北庫區文物保護工作結束,形成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

2006年5月,鳳凰山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2014年8月,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景區簡介==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位於宜昌秭歸縣城茅坪,毗臨三峽大壩,占地約500畝,是觀三峽大壩、覽高峽平湖的絕佳之地。旅遊區主要內容包括以屈原祠為主的屈原紀念館,以青灘仁村、峽江石刻、峽江古橋等為重點的三峽古民居區。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於此,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主要內容包括以屈原祠、屈原衣冠冢為主要內容的屈原文化旅遊園區;以青灘仁村、崆嶺縴夫雕塑、戰國銅馬車、牛肝馬肺原物復建、兵書寶劍複製、峽江石刻、峽江古索橋、龍舟博物館、端午習俗館、高峽平湖觀景平台等為主要內容的峽江文化園區;以屈原傳說、峽江皮影、巫術表演、船工號子為主要內容的非物質文化展示園區,成為全國一流的非遺保護傳承基地。

屈原祠是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屈原祠原址在秭歸歸州城東五里的「屈原沱」處,唐代始建,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為「清烈公祠」。數代王侯、知州多次重修。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遷建至歸州鎮向家坪,更名為「屈原祠」。如今,因三峽工程建設,屈原祠於2010年正式仿古新建於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新建屈原祠占地面積約30畝,總建築面積5806平方米,總投資4800萬元。為兼顧與三峽大壩的整體視覺效果,新建的屈原祠位於鳳凰山的山樑上,面向東南,與三峽大壩正面相對,由山門、兩廂配房、碑廊、前殿、樂舞樓、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築組成。正殿為仿古木構建築,兩層重檐歇山屋頂。入口山門為三層兩重檐歇山屋頂,正立面貼六柱牌樓門式,兩側輔以圓形的風火山牆,以紅柱白牆灰頂為主顏色,牆面還有泥灰塑出的精美圖案等。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的開發建設重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屈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把屈原和秭歸縣豐富的文物資源、歷史文化與生態旅遊資源結合起來,打造三峽文化旅遊精品,最終打造成三峽地區文物保護的示範區、全國著名的文化旅遊區。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長江西陵峽畔,集名人、名峽、名壩、名湖為一體,熔自然山水、巴楚文化、現代文明於一爐,具有世界級的品牌優勢、壟斷性的資源優勢和極獨特的區位優勢,是長江三峽的旅遊精品和最理想的目的地之一,是湖北省重點建設和推介的「雙神三人」(神農架、神農溪、詩人、美人、野人)旅遊線和「一江兩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1]

主要景點

屈原祠

屈原祠是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屈原祠原址在秭歸歸州城東五里的「屈原沱」處,唐代始建,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為「清烈公祠」。數代王侯、知州多次重修。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遷建至歸州鎮向家坪,更名為「屈原祠」。如今,因三峽工程建設,屈原祠於2010年正式仿古新建於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新建屈原祠占地面積約30畝,總建築面積5806平方米,總投資4800萬元,位於鳳凰山的山樑上,面向東南,與三峽大壩正面相對,由山門、兩廂配房、碑廊、前殿、樂舞樓、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築組成。正殿為仿古木構建築,兩層重檐歇山屋頂。入口山門為三層兩重檐歇山屋頂,正立面貼六柱牌樓門式,兩側輔以圓形的風火山牆,以紅柱白牆灰頂為主顏色,牆面還有泥灰塑出的圖案等。

屈原衣冠冢

屈原衣冠冢也為屈原墓,隨屈原祠遷徙而建,占地120平方米。墓上青獅白象,魚吻翹昆,墓前拜台,香爐正中,供憑弔屈原燃燒香火之用。墓前三排六柱八字開扇。外石柱鐫有「汨水懷沙千古遺恨,歸山枕抽萬世流芳」楹聯。四根內柱的楹聯是「崔嵬豐碑矗在地,凜然浩氣貫長虹」,「千古忠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憂」。上柱間嵌着一塊《重修楚大大墓碑記》,將屈原生平及不朽精神攜刻其間。墓前兩側一對明代大石獅。墓中有一通道,透過石門可窺見一紅漆古棺懸吊其內,棺被一巨大蓮花石座所託,俗稱「屈原吊棺」。

峽江古民居建築

峽江古民居建築結構以磚木為主,主體梁多為穿斗式、招梁式。牆體一律由顏色純青、厚度只有1厘米的「線磚」砌成;兩側山牆多為風火山牆式,造型變化多端;屋面以硬山頂式,蓋以小青瓦,但瓦頭則用白灰堆塑成四葉花瓣,卷草花紋滴水為土坯燒制,山花上堆塑以游龍為主的如意雲紋,大有騰雲駕霧倒海翻江之勢。峽江古民居原位於新灘,在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建立地面文物搬遷復建保護點時,其中10多幢三峽青灘古民居按照原樣搬遷、原樣復建、以舊復舊的原則復建完成。經過規劃,復建民居相繼成為端午民俗館、青灘習俗館、龍舟館等,讓獨具峽江地方特色的傳統建築與民俗文化元素得到保護和傳承。[2]

==屈原簡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離騷》中自云:「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內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是一個黃老之學的傳播者[2-3] ,屈原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 他的出現,標誌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屈原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3]

地址

宜昌市秭歸縣

類型

古蹟祠堂 ==等級==AAAAA

遊玩時間

建議2-3小時

開放時間

8:00-16:30

門票信息

成人票90元

乘車路線

1、乘坐公共汽車

在宜昌火車東站右側的宜昌客運中心站有直達秭歸(茅坪)的大巴車及旅遊專線,流動發車,抵達秭歸縣城後,可步行或者乘坐出租車抵達景區門口。

2、自駕游旅行

您可以直接從宜昌市區走三峽翻壩高速抵達秭歸縣城景區門口。

3、三峽大壩景區至屈原故里景區乘車

您可以坐景區的專線車或者坐宜昌至秭歸的公共汽車,抵達秭歸縣城後乘坐出租車抵達景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