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屈原故里行(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屈原故里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屈原故里行》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屈原故里行

2007年仲夏,我陪福建客人從重慶朝天門沿長江順流而下,借便遊覽秭歸。十五載過去了,依然難忘初訪九畹溪和屈原祠的情景。

在我看來,屈原是一個悲劇性人物。他忠君,君不信用他;他愛國,國不護佑他。雖清白正直廉潔,卻因奸臣當道,小人橫行,屢遭流放,懷才不遇,為了明志,竟投汨羅江自盡。從建功立業講,他的人生無疑是失敗的,但其德才兼備,終成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所以,先賢故裡帶給我的心情是複雜的,欲罷不能。與此相應,還有連日瓢潑大雨,恍若天公淌淚慟哭,旅途鬱悶難展,歡聲笑語極少。

九畹溪隱藏在深山峽谷中,曾是屈原進京為左徒前開壇講學、植蘭修性之地。他在《離騷》里頗為自豪道:「余既滋蘭之九畹溪兮,又樹蕙之百畝。」煙雨迷濛,碧波蕩漾,龍舟競飛,草木蔥綠,我沒尋見幽蘭或香草美人,可嘆服於奇山、秀水、絕壁、懸棺、怪石、名花。特別是觀賞游江表演時,當地人為屈子所唱的《招魂曲》更讓滿座唏噓:

「三閭大夫喲,聽我說喲,嘿嗬!天不可上啊,上有黑雲萬里。地不可下啊,下有九關八級。東不可往啊,東有旋流無底。南不可去啊,南有豺狼狐狸。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北不可游啊,北有冰雪蓋地。惟願我大夫,快快回故里。衣食莫須問,楚國好天地。你應回故里,你應回故里……」

我們感動不已,隨即披着雨衣,同去鳳凰山拜祭屈原祠。在山門、屈原青銅像和衣冠冢、陳列館、東西碑廊等處流連忘返。時至傍晚,風停雨住,殘陽如血,餘暉斜照清烈公廟,四周環抱橘樹、竹林、桃園,依稀可見三峽工程大壩。然而,一枚高貴的亡靈,一顆偉大的心臟,埋葬這裡,是否安息,我放心不下。第二天清晨,遂獨入四合院,作最後告別。那時細雨紛飛,尚無一位遊客,似乎有些陰風慘慘。我毫不害怕,以景仰之心,重返配房、大殿、後殿,再度瀏覽山門匾額「孤忠」「流芳」「光爭日月」和碑刻詩作《九歌》《九章》《天問》,愈加引起親密、強烈、深刻的共鳴。

雲霧繚繞的青山傳來杜鵑鳥啼聲,淒涼哀切,晝夜不止。杜鵑催歸,又名子規。據《水經注》說,「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因名曰姊歸」。秭歸縣的「秭」由「姊」演變而來。民間相傳,賢姊叫屈幺姑,她在老家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悲痛萬分,天天登上山頂呼喊:「我哥回喲——!我哥回喲……」。死後也變成一隻鳥兒,啼鳴聲仍是「我哥回喲——!」於是人們稱之為子規鳥,把屈原的家鄉叫作「子規」,以紀念屈原與屈幺姑的兄妹情深。後來,「子規」亦慢慢演變為「秭歸」。

雨一直下,日程緊迫,我們離開屈原故里,驅車前往宜昌市區。沿途高峽平湖風光,漫山遍野的臍橙熟透,大家望見才高興起來。兩天一夜的秭歸之行結束,送別遠客,乘船回萬州,我誦讀《楚辭》,體會大不一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實乃屈原思想精髓,激勵多少有識之士,為實現美好的理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如今,恰逢端午,憶及往事,言猶在耳,振聾發聵。我不禁又期盼,餘生故地重遊,緬懷先烈英靈,不知能否成行?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