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上有座廟(王新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山上有座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山上有座廟》中國當代作家王新華的散文。

作品欣賞

山上有座廟

山不高,南北走向,半島似地橫臥在幾條山沖的匯合處,山腳兩側的小河匯聚在一起向北流淌,四周的群山大部分高出它半截。頂部平地有座廟,名曰湯廟,所在村也就隨之叫湯廟村,村部就設在山下,兩者相距不過二百米。廟和村部大致處在山村的中心。山村不大也不小,說不大,是因為最多時只有兩千多人,人均耕地不到一畝,說不小,是因為山高坡陡,溝壑縱橫,若到所屬分散的各個村落走一遍至少得兩天。

我就出生在這個小山村。少時的記憶里,山村偏僻且貧窮,一片荒山禿嶺,人們不停地勞作卻難以解決溫飽,住所大多為土牆茅屋,磚瓦房極少,只有那座廟和村部顯得有些模樣。文革初期破「四舊」時,廟內供奉的神像被砸毀,廟宇便改成了學校。供銷社在村部旁設有代銷點,因而這裡便成了本村最熱鬧的地方。道路甚是狹窄,幾條主幹道也僅能通架子車而已,凸凹不平,晴天一層灰,雨天兩腳泥,時而可見到一坨坨牛糞散落在路面上。很少人到過城裡,據說路途遙遠,來回得走一整天。

我的小學和初中就是在這所由廟宇改造的學校度過的。這是一個四合院,依山勢而建,大門朝東,進入大門需拾級而上,故而院內院外有三四米高差,南面很自然地建成了兩層樓,其他三面皆為平房,整個院落都是土牆灰瓦頂,砂石地坪,大院內外都有排水溝,牆上刷有許多標語。北邊房頂大概高出四周房頂一米,應該是廟宇的正殿了。踏上幾級台階,可進入南邊房屋,也就是從外面可看到的二樓,樓板是木質的,走在上邊咚咚作響。這裡是老師辦公室,其他各個房間都改成了教室。教室內設比較簡陋,木製條桌條凳,粉底刷漆黑板,木門木窗。

在那個大集體年代,家家戶戶孩子多,學校的學生自然也多。大家都穿着破舊的衣服,有的甚至補丁摞補丁,赤腳走路更是司空見慣。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開荒種地,割麥收稻,掙着那活命的工分,但年終收成總是入不敷出,給孩子們都添件新衣裳也成了奢望。大人們整日忙碌着,散養的孩子們到了年齡便被攆到學校,接受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漢語拼音、用小樹棍查數的啟蒙教育。我們結伴而行,風雨無阻,為的是避免老師的呵斥和大人的責打。放學後,小小的我們都會幫着放牛、打柴甚至收稻割麥,做着自己力所能盡的活計。新學期伊始,我們有很多同學會用野山果汁給新課本插圖配色,我們沒有彩筆,但嚮往多彩的生活。

[1]

作者簡介

王新華,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