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中與幽人對酌(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中與幽人對酌(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

李白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山中與幽人對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首句點明作者與朋友喝酒的地點與環境;次句以反覆手法渲染開懷暢飲的場面;三句運用陶淵明典故,寫自己喝醉請對方自便;末句婉訂後約,相邀改日再飲。此詩表現了一種隨心所欲、恣情縱飲、不拘禮節的人生態度,展現出一個具有高度個性化、超凡脫俗的藝術形象。全詩在語言上詞氣飛揚,體現出歌行的風格。

作品原文

山中與幽人對酌⑴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⑵,明朝有意抱琴來。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幽人:幽隱之人;隱士。此指隱逸的高人。《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對酌:相對飲酒。

⑵「我醉」句:此用陶淵明的典故。《宋書·陶淵明傳》記載:陶淵明不懂音樂,但是家裡收藏了一把沒有琴弦的古琴,每當喝酒的時候就撫摸古琴,對來訪者無論貴賤,有酒就擺出共飲,如果陶淵明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

白話譯文 我們兩人在盛開的山花叢中對飲,酒興頗濃,一杯又一杯,真是樂開懷。

我喝醉想要睡覺,您可自行離開,如果餘興未盡,明天早晨抱着琴再來。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李白飲酒詩特多興會淋漓之作。此詩開篇就寫當筵情景。「山中」,對李白來說,是「別有天地非人間」的;盛開的「山花」更增添了環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獨酌無相親」,而是「兩人對酌」,對酌者又是意氣相投的「幽人」。此情此境,事事稱心如意,於是乎「一杯一杯復一杯」地開懷暢飲了。次句接連重複三次「一杯」,採用詞語的重複,不但極寫飲酒之多,而且極寫快意之至。讀者仿佛看到那痛飲狂歌的情景,聽到「將進酒,杯莫停」(《將進酒》)那樣興高采烈的勸酒的聲音。由於貪杯,詩人許是酩酊大醉了,玉山將崩,於是打發朋友先走。「我醉欲眠卿且去」,話很直率,卻活畫出飲者酒酣耳熱的情態,也表現出對酌的雙方是「忘形到爾汝」的知交。儘管頹然醉倒,詩人還餘興未盡,還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來」呢。此詩表現了一種超凡脫俗的狂士與「幽人」間的感情,詩中那種隨心所欲、恣情縱飲的神情,揮之即去、招則須來的聲口,不拘禮節、自由隨便的態度,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個高度個性化的藝術形象。

詩的藝術表現也有獨特之處。盛唐絕句已經律化,且多含蓄不露、迴環婉曲之作,與古詩歌行全然不同。而此詩卻不就聲律,又詞氣飛揚,一開始就有一往無前不可羈勒之勢,純是歌行作風。惟其如此,才將那種極快意之情表達得酣暢淋漓。這與通常的絕句不同,但它又不違乎絕句藝術的法則,即雖豪放卻非一味發露,仍有波瀾,有曲折,或者說直中有曲意。詩前二句極寫痛飲之際,三句忽然一轉說到醉。從兩人對酌到請卿自便,是詩情的一頓宕;在遣「卿且去」之際,末句又婉訂後約,相邀改日再飲,又是一頓宕。如此便造成擒縱之致,所以能於寫真率的舉止談吐中,將一種深情曲曲表達出來,自然有味。此詩直在全寫眼前景口頭語,曲在內含的情意和心思,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處,又不一瀉無餘,故能令人玩味,令人神遠。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