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圍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北流市大容山南麓,距城區17公里,距離324國道線5.6公里。東與容縣西山鄉接壤,南與民安鎮高車村相連,西與民樂鎮毗鄰,北靠大容山林場八角分場與容縣松山鄉交界。全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19500畝。全鎮7個行政村,13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0776人,2015年農民人均收入5000元。 山圍鎮是廣西第一個生態農業示範鎮。G80高速橫穿,並在鐵爐村設有山圍高速出口。[1]

中文名稱: 山圍鎮

外文名稱: Shanwei town

別 名: 山圍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下轄地區: 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鐵爐圩

電話區號: 0775

郵政區碼:537404

地理位置: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北流市

面 積: 96平方公里

人 口: 60776人

方 言: 白話,客家話,國語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大垌角風景區,天然游泳池,豐垌山水,都宮三片嶺,白雲岩風景區

車牌代碼: 桂K

主要產業: 工業/農業/旅遊業

目錄

行政村

山圍鎮轄7個行政村(李村村、塘頭村、鐵爐村、山圍村、豐垌村、都宮村、甘竹村)和一個居民社區。李村位於北流市的北部,大容山的東側,共26個生產小組,共8499人。村黨委下設五個支部,黨員154人。該村主要種植水稻、荔枝、龍眼,水稻種植面積4988畝,荔枝、龍眼10000多畝。一直以來,村幹部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十分重視村級文明建設,村領導班子更加深受鼓舞,認真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二十字方針精神,在全村範圍內開始了創建文明新村的新舉措。全村共分為七個自然片,並根據各自然片的實際情況,科學規劃,以一二個自然片為試點,帶動全村的新農村建設,李村以生產優質谷、優質龍眼荔枝、火龍果、提子、蓮藕、慈菇花卉苗圃等特色農產品和以「品改」為動力的養殖業為重頭戲,形成了生態特色農業這一品牌。至今已發展火龍果連片種植200多畝,優質火龍果的種植已成為李村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項目;製衣廠、農產品深加工廠等總資產30多萬元;白雲岩風景區已對外開放營業。到目前為止,村內有製衣廠、玩具廠等村級企業7個,林場1個,果場4個,水庫、山塘3個,全部按期承包。年村集體收入約15萬。2011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6100元。全村共建1356座沼氣池,生態家園750戶,改水、改廁、改廚1258戶;村民庭園「美化」——名貴花卉假山雕塑進入該村的尋常百姓家;石根自然村、後垌自然村、三角沖自然村、倉田自然村、石塘自然村組級路全部水泥硬化;成立了環衛隊,有環衛工作人員20人,其中石根自然村為首創廣西第一個自然村級環衛站。石根自然村還安裝了路燈,成為廣西第一個村級道路安裝路燈的自然村,被玉林市列為「玉貴走廊十點一線和睦村」建設示範點。村幹部帶動全村人民掀起了創造文明村的新風尚,村民的文明意識提高,愛國守法,敬業奉獻,勇破陋習,爭樹新風,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文明鄉風。設立了村廣播室,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全村建好了三個文體廣場;還成立了民劇隊。

塘頭村北流市山圍鎮塘頭村位於北流市的北部,大容山的東側,其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岑興高速公路互通口在該村,是一個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全村共分為五個自然片,共24個生產小組,共7085人。該村主要種植水稻、荔枝、龍眼,水稻種植面積3800畝。村內有果場4個,水庫2座、山塘12座;有製衣廠、玩具廠、瓷廠等村級企業6個。農民人均純收入6120元全村村到組100%鋪設了水泥路,54%農民建起沼氣池,群眾生活水平整體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加快,民風、民德、幹部思想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學的局面真正形成。

地理和資源優勢

塘頭村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岑興高速公路互通口在該村,是一個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該村主要種植水稻、荔枝、龍眼,水稻種植面積3800畝。村內有水庫2座、山塘12座。   

名優特產

荔枝,以果形別致、顏色悅目、果肉狀如凝脂,甘軟滑脆、清甜濃香、色味具佳而著稱,其營養豐富,果肉中含糖量高達20%,在每百毫升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可達70毫克,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磷、鈣、鐵等成分。荔枝不僅是鮮食佳果,還可烘製成荔枝幹、罐頭,濃縮成為果汁、釀酒、煮荔枝膠等。龍眼,俗稱「桂圓」,歷史上南方「桂圓」北「人參」之稱。龍眼果實富含營養,自古受人們喜愛,更視為珍貴補品,其滋補功能顯而易見。豐垌村豐垌村是山圍邊遠的山區村,共26個生產小組,共4559人。該村帶領廣大群眾進行農業結構調整,走「高效特色農林業路子」,開發荒山,造林種果,全村共種八角、玉桂、松樹等經濟林27000多畝、百香果520多畝、優質紅薯1500多畝、優質谷2000多畝。該村有清灣電站、旺沙田二級電站和三級電站、長豐電站、清豐電站等五家電站,鋼件廠一家,家具廠兩家,解決200多名的群眾就業問題,增加了群眾的工資性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提升至6020元。近年來組織全村群眾集資擴寬開通山圍鎮到豐垌村4公里的四級公路;集資120多萬元,鋪設硬化了各片村組道路17.5公里,改變了交通落後狀況。該村多次被上級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人民調解先進單位、無毒村、平安村等。豐垌村是山圍邊遠的山區村,山多樹茂,林業可開發性高。該村開發荒山,造林種果,全村共種八角、玉桂、松樹等經濟林27000多畝、百香果520多畝、優質紅薯1500多畝、優質谷2000多畝。該村水資源豐富,有五家水電站,大山深處的大垌角,大垌角瀑布,在900米高的山頂上有天然大草坪。百香果又稱雞蛋果、西番蓮」,多年生長的常綠藤本攀緣植物。因其果汁營養豐富、氣味特別芳香,具有番石榴、芒果、香蕉、草莓等多種水果的複合香。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鎮內有兩條鄉級道路,一條通往民樂,一條與324國道線相接,現在全部已經是水泥路。另外,山圍接G80高速公司,並設置了山圍高速出口。村村通水泥公路,村村實現了辦公樓房化,並且通了程控電話,目前所有的村都已經實現了通電話,通網絡大部份村民都已經使用了網絡,還開發占地100多畝的新集鎮,有農貿市場3000多平方米,商貿興旺。全鎮三面光水渠30多公里,保水田面積達96.2%;農民存款儲蓄餘額達5300多萬元,擁有摩托車10000多輛,綠色電車7000餘台,85%的農民住上混凝土樓房,98%以上的農民使用自來水;建起了廣西第一生態農業示範鎮。

生態建設

全鎮建有沼氣池1300多座,李村石根自然村已建成了一個生態旅遊文明小康新村,成立了一個蘑菇協會,正在籌建一個20多畝的蘑菇二次發酵技術示範基地。各村都已經在大力興建文體廣場,籃球場等文體設施。至2015年止,已經60%的村民使用太陽能新綠色能源熱水器。生態農業穩步推進,形成花卉,馬鈴薯、火龍果等一批特色農業基地。還有八角、香蕉、無公害蔬菜、等主要經濟作物。「山圍大米」品牌知名度逐年提高。實施生態家園建設工程和「清潔鄉村」工程,積極推進生態村生態鎮建設,全鎮完成了5個自治區生態村和7個(包括五個自治區級)玉林市級生態村的申報立項。率先在北流全力打造自治區級生態鎮。

網絡設施

山圍鎮網絡綜合平台為山圍家園,是由山圍鎮初級中學深圳校友於2007年建立,旨在為山圍人提供一個綜合的網給平台。目前已經開發出手機客戶端供山圍人使用。山圍初中校友網並開設了微信公眾號,旨在給山圍人對接世界聯網平台。

經濟發展

工業經濟

2014年,山圍鎮完成工業總產值50270萬元,同期增長2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2500萬元,同期增長44.9%,占年任務112.7%。其中,該鎮引進廣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前年正式投產,2014年實現利稅1200萬元(含抵扣稅金900萬元);2015年2月,廣西百嘉食品第一期竣工。北流市桂鑫鋁合金製品廠和鋼化玻璃兩個項目已開始征地;正在洽談項目有6個。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山圍鎮優質谷聞名,經濟作物以蘑菇、法國豆、辣椒、花生、茄子、蓮藕、淮山、木薯、茶葉等,土特產有八角、玉桂、松脂、大肉姜等。森林覆蓋達到76.5%,水果經濟林45000畝,果樹以荔枝、龍眼為主,紅黎木、楠木、棕櫚等名貴木材比較多;珍稀野生動物豐富,有穿山甲、抓雞虎、黃鼠狼、野狸、眼鏡蛇、南蛇、山雞、鷓鴣、石蛤等,野生中草藥也較豐富,如金銀花等。水資源充足,鎮內有小(二)型水庫六座:分別是荔灣水庫、新塘水庫、排草水庫、梅子水庫、新塘水庫和鐵爐水庫,山塘有十多座。先後建有清豐電站、豐垌電站、桔子嶺電站、甘竹電站、旺沙田電站,總裝機容量達3120千瓦,年發電量1430萬千瓦時。此外,當地農民還廣泛利用水力造紙、加工大米、加工飼料。鎮內山泉較多,全鎮95%以上的農民飲用山泉水。主要企業有:鑄件廠、土紙廠、製衣廠、兒童玩具廠、松脂廠和美食店等。山圍鎮全鎮耕地面積1307公頃,其中水田面積1269公頃。2014年完成財稅徵收947.08萬元,同期增長111%,增幅在全市排名第四。

榮譽

山圍鎮先後獲得節能減排工作先進單位、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工作先進單位、財稅增收競賽活動優勝單位、2007年全面建設先進單位、玉林市平安鄉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先進鎮、玉林市經濟發展進步鄉鎮等榮譽25項。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也很豐富,自然景觀主要有千畝次生原始林、三片嶺、大垌角瀑布、空中瀑布、盤石山。大山深處的大垌角、清灣兩屯氣候溫和,景色迷人:豐垌村的台頂、天堂嶺、日曬田、旺沙田,甘竹村的大凍水,都宮村的紅泥嶺,高山深谷,山嶺層巒疊嶂,雄奇險峻,常年雲霧繚繞。徒步山圍鎮2016大年初一環山圍徒步,感受家鄉變化!原本計劃在2016年年初一搞一次山圍家園環山圍徒步的活後來由於時間問題,無法實現只能來年再做計劃。但是並沒有讓放棄此行,下午兩點從我家黃道園出發,帶上我從廣東回來的嬸嬸和堂妹,帶她們走一回山圍鎮,也好讓她們認識家鄉。走到良喊垌,這一段路並不好走,因為中間有一段沒有埔水泥路,可能是因為三不管的原因吧,路一有較多的沙子,正好一位老人家從我們前面騎單車走過,要知道單車在家裡現在已經不常見,取而代之的是電車大垌角瀑布大山深處的大垌角瀑布,圖片中一個水潭,叫聚龍潭。因為水潭裡面有兩條瀑布從石壁上傾瀉而下,就像兩條龍在吐水,另一條瀑布又分三級傾瀉而下。在兩條河水交匯處形成天然游泳池。其中馬吊須空中瀑布,瀑布為密林遮掩,宜從空中賞看,有空中瀑布美稱。

教育資源

=山圍鎮初中

山圍鎮初級中學,簡稱「山圍初中」,位於廣西北流市山圍鎮,創辦於1983年8月,前身是民樂片中,1987年新分鄉鎮後改名為山圍鄉初中(1994年後改為山圍鎮初中)。校園面積14520平方米,85名教職工。其中本科學歷以上40人,專科學歷40人,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全校教師任勞任怨,發揮專長,盡職盡責,做好教學工作。山圍鎮初中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依法辦學、依法治教、依規管理。堅持「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和「安全穩定第一、控輟保學第一、教育質量第一」的辦學方向,牢固樹立「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才」的辦學理念。努力構建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學校強化質量意識,狠抓常規管理,發展特色教學,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人人使用小黑板,課前都教有「導思題」,在教師中開展教學反思、教學論文、評課心得和讀書筆記教學活動,因此,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李村小學

李村小學成立於1963年2月,是一所全日制小學。校園面積10258.52平方米,生均校園面積12.7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123平方米(含分校教學點),生均校舍6.35平方米,全校有4個教學點,23個教學班,在校生839人,其中本部有15個班,學生707人;全校教職工36人,其中專任教師36人,大專以上學歷36人,本科學歷5人,學歷合格率100%。獲小學高級教師職務的11人。學校有光盤播放教室1個,多媒體室一個。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依法治教,依規管理。牢固樹立「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的宗旨」和「安全穩定第一,控輟保學第一,教學質量第一」的原則,完善並切實堅持安全工作責任制,控輟保學責任制,積極構建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校園美化、綠化、淨化,師生樂教樂學,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教育質量穩定提高,學生行為規範合格率達100%,年輟學率控制在1﹪以下。無安全責任事故。學校先後榮獲了「北流市先進學校」等多種榮譽。

鐵爐小學

鐵爐小學成立於1952年,是一所全日制小學,座落在山圍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域與人民政府相隔1200米,是離圩鎮最近的一所小學,是岑興高速公路的交匯點,交通十分便利。我校有12個教學班,在校生512人,班均42人。學校占地面積7214.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647平方米。學校擁有一支博學多問、敬業奉獻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22人,其中專科學歷15人,中師學歷7人。學校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實施素質教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紮實有效教育科研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激發興趣,激發思維,激發創新」的教學策略,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火花,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碩果纍纍:2007年,我校參加全市舉行的中小學生廣播體操賽,獲一等獎;冼婷婷參加市攝影比賽,獲一等獎;冼梅玲參加藝術作品評比,獲二等獎;楊舒然同學參加第三屆全國少年兒童書信文化活動賽,獲北流賽區小學組特等獎,玉林賽區小學組特等獎,馮瓊珍老師參加市裡的教課比賽,獲二等獎…科學的管理,使教學質量獲得了大幅度上升,學校被評為先進學校,平安學校。面向未來,學校將按照「育人為本,質量為先」的辦學方針,依法治校,科學管理,積極構建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一個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鐵爐小學正在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都宮小學

都宮小學成立於1950年,是一所全日制農村小學。學校占地4.2畝,建築面積1350平方米。位於北流市東北部。距離鎮政府4公里,交通便利,人傑地靈。學校有6個班,學生250人,全校在編教職工9人,其中支教教師1人。教師學歷專科8人,中專1人,合格率100%,高級教師2人,一級教師7人。學校以「打造一支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培養一批勤思善學、積極樂觀的學生,構建一所家長滿意學校」為目標,秉承「以德育促智育,以科研求發展,以管理促校風,以校本求特色」的辦學理念;走科研興教、科研興校之路,並藉助教育設施的信息化,逐步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依法治教,依規管理,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宗旨和「安全穩定第一,控輟保學第一,教育質量第一」的原則,讓教師在樂中教,讓學生在樂中學,努力構建平安學校、文明學校、和諧學校。

山圍中心小學

(山圍小學)創辦於1937年,原名為盤石高小。1952年9月更名為北流縣第七小學,1963年8月命名為山圍中心小學。學校歷史悠久,在北流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學校位於北流市的最北部,座落在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山圍村。學校龍來石馬嶺,背倚自貫山,面朝龍灣峰,左得旺水到,右有石人護。得天獨厚,天然地利,真是培育人才的好地方。學校學生有來自全鎮7個行政村。2012年秋季期有在校生300多人,全校教師15人,專任教師15人中學歷全部達標,其中本科以上學歷有6人,教師隊伍專業化,年輕化。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攀升。學校實現「普實」達標,國家遠程教育項目也通過自治區驗收,學校的儀器都達到自治區有關標準,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近幾年,學校少先隊大隊部連續被評為「玉林市先進大隊部」;期中、期末檢測總積分歷居鎮前列,比如2010年春季期期末檢測12個學科,學校12個學科總積分都超全市平均分,被評為北流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2010年、2011年、2012年抽樣檢測中獲「優秀學校」稱號。在2009年學生參加北流市舉辦的《我守法,我成長》的演講比賽中,獲得市的一等獎。教師的教課比賽:有盧妙芳等8位同志分別獲市的一等獎和二等獎。學校多次被評為市、鎮的先進單位,被定為北流市平安學校。

視頻

山圍鎮鐵爐西村航拍(山圍人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