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
山地,屬地質學範疇, 地表形態按高程和起伏特徵定義為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差200米以上。
地球陸地的表面,有許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山由山頂 、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 。這些群山層巒疊嶂,群居一起,形成一個山地大家族。
山地的表面形態奇特多樣,有的彼此平行,綿延數千公里;有的相互重疊,犬牙交錯,山里套山,山外有山,連綿不斷。山地的規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為高山、中山和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 海拔在1000-3500米的稱為中山,海拔低於1000米的稱為低山。按山的成因又可分為 褶皺山、 斷層山、褶皺一斷層山、火山、侵蝕山等[1]。
分布
我國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 喜馬拉雅山、崑崙山、唐古拉山、天山、阿爾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由于山地地區海拔高,低溫,呈氣候的垂直分布,適宜多種植被與經濟林木。
山地是大陸的基本地形,分布十分廣泛。尤其是亞歐大陸和南北美洲大陸分布最多。中國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馬拉雅山、 崑崙山、 唐古拉山、 天山、 阿爾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氣候特點
1、隨高度上升, 太陽輻射穿過的大氣層減少而增加輻射值。而且向陽面的輻射多於背陰面。
2、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夏季溫度下降0.5~0.7℃;冬季約降0.3~0.5℃。
3、氣溫日變化和年變化在山頂和山坡都比較緩和,且有秋溫高於春溫的趨勢;在山谷與盆地這兩種變化較劇烈,且春溫高於秋溫。
4、雨量和雨日一般隨高度增加 ,如黃山、泰山,每上升百米,年降水增加約30毫米,雨日增加2.4天 。在一定高度以上,由於 氣流中含水較少, 降水量隨高度增加而減少。降水量達到最大值的高度,叫 最大降水高度。
5、迎風坡降水量明顯多於背風坡。而且山谷、盆地多夜雨。
6、風速隨高度增加而增大。山頂、山脊和峽谷風速大,盆地、谷地風速小。山地還有山谷風與焚風現象[2]。
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四章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 教學課件(共73張PPT),學科網,2019-10-24
- 移至 ↑ 八年級地理複習資料之山地氣候特點,初中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