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塘街位於蘇州古城閶門外西北,東起閶胥路北首渡僧橋,西到虎丘西南麓西山廟橋。山塘街全長3600米,約合7華里,寬2—6.8米。山塘街可以分為東西兩段,東段從閶門渡僧橋起至半塘橋,西段指半塘橋至虎丘山。[1]
街巷特點
山塘街上河道多,橋多的特徵充分體現了蘇州這個水城的街巷特點。其河道逶迤平行,綿延至虎丘長達七里。山塘河的東段民居大多都是臨水構築,水榭和水閣都是由木樁支撐着的。河的西段水面則疏朗寬闊,兩岸種植花木綠樹。水面上橫跨的古橋或平或拱、或單孔或三孔。
山塘沿街兩側的大多數古建築,大多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築,為幾落幾進構成的建築群體,縱向為落,橫向為進。其單門面種類有:石庫門、柵板門、遮堂門、矮撻門、雀宿檐門等。建築入口有門廳、轎廳、花廳、樓廳等三到五進,有些住宅則擁有七進,其前後兩巷相通。在縱貫線上,明代的建築幾乎都是一路的,但到了清代,隨着經濟實力的提高,人們開始崇尚奢侈,所以就出現了三路、五路。備弄的設立在縱橫交錯的各路之間,往往是由備弄隔開的。弄不但是建築的前後進通道,又起到了各路間的消防作用。
主要景點
古石橋
山塘街區內,橫跨山塘河上的古石橋有7座:山塘橋、通貴橋(又名瑞雲橋)、星橋、彩雲橋(又名半塘橋)、普濟橋、望山橋(曾名便山橋)和西山廟橋。豎貫堤上的古橋有8座:白姆橋、毛家橋、桐橋(曾名洞橋、勝安橋)、白公橋、青山橋、綠水橋、斟酌橋和萬點橋。而對岸豎貫之橋也是八座,有同善橋(小普濟橋)、引善橋等。其中山塘橋、彩雲橋、便山橋和洞橋四座橋建於宋代以前。其中通貴橋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書吳一鵬的府第。星橋是昔日商業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廟橋南北兩堍分別是花神廟和西山廟。而斟酌橋是山塘河、東山浜、野芳浜的交匯處,是當年畫舫雲集的所在。[2]
古戲台
山塘街古戲台位於通貴橋西側,是一座「易地移建」的古戲台。戲台原在「東匯路」68號「外安齊王廟」(安廟)內,2003年廟內的古戲台移建到山塘街,被列入「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築」的古戲台,占地310平方米,建築面積362平方米。坐北朝南的戲台,黛瓦結頂飛檐翹角。戲台前鋪砌的花崗岩石板空地,闢為遊客看戲之處。兩側的廂樓,闢為書店、老照片收藏館等文化場所。戲台呈正方形,上下二層。底層砌築半牆,牆上設置木構玻璃窗。四角四根方形石柱,支撐起上面的戲台。戲台形制為懸山式,塑「龍吻脊」。翹起的「戧檐」上,排列蹲獸。兩側飛檐下,各懸掛一串紅燈籠,題「山塘」兩字。東西兩側木柱間,從上至下,分別鑲嵌斗拱、墊栱板和掛落。垂蓮柱錯落其間。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戲台上就演出各類文藝節目。
山塘街上有一座建於清末的「控保建築」,為中醫外科名醫許丹鶴之宅,俗稱「許宅」。2002年,年久失修的許宅修復。古建專家羅哲文題名「山塘雕花樓」。雕花樓內的第五進,與走馬樓南北相對。該戲台臨池而建,是一座伸出水面、「半陸半水」的水上舞台。戲台6米見方,高達10.67米,兩側觀戲的廂房各寬5.6米。其形制分為上下兩層,卷棚歇山頂,飛檐翹角。臨水一面和東西兩側,設置低矮的圍欄。戲台正中懸掛一塊橫匾,金底黑字,題額「普天同慶」。兩柱鐫刻一副對聯:「日月星辰耀天地;生旦淨末警人倫」。對聯寓意演戲如做人,富含人生哲理。
博物館
蘇州商會博物館於2005年蘇州商會成立百年之際,在閶門外山塘街原泉州會館開館,是當時全國第二家商會博物館。該館通過呈現檔案史料,展示了百年來蘇州商會的「人、物、事」,成為傳播商會和蘇商文化的平台。該館還採用數字展館形式,通過手機客戶端或微信小程序里的圖片、文字、語音、視頻和部分AR展示資料。 江南船文化博覽館所在地是紹興會館遺址,陳列着春秋戰船、鄭和船、沙船、漕舫等數十艘船模和舟船構件、船上用具及相關圖片資料。
五人墓
是在明代蘇州人民抗暴鬥爭中死難的顏佩韋、楊念如、周文元、沈揚、馬傑五義士之墓。明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親信巡撫毛一鷺勾結織造太監李實,仗勢在蘇州殘酷剝削人民,並誣陷被譽為「七君子」的周順昌等東林黨人。蘇州人民激於義憤,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暴鬥爭。後魏忠賢誣陷蘇州人民謀反,派兵鎮壓,顏佩韋等五人為保護群眾,挺身投案,臨刑時五義士相顧笑談,痛罵魏忠賢,引頸就刃,慷慨赴義。蘇州百姓把毛一鷺為魏閹所造的「普惠生祠」拆毀,葬五人義骨於廢基,立碑大書「五人之墓」。復社領袖張溥有感於五義士「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英雄氣概,撰寫了《五人墓碑記》,讚揚五義士的高風亮節。195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3]
旅遊信息
公交車
- 市內乘31路34路(上塘街)站下即到山塘街景點。
- 市內乘7路36路(留園路站)下即到山塘街景點
鐵路
滬寧線上幾乎所有的列車均停靠蘇州,有蘇州始發的車,更多的是外地城市始發路過蘇州到上海的。蘇州——上海往返的火車平均每隔20分鐘左右就有1班,(雙休日早晚、掃墓高峰時段10-15分鐘一班)
開放時間
8:00-21:00 [4]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