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寨寫意(秦拓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寨寫意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山寨寫意》中國當代作家秦拓夫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山寨寫意

冬日暖陽下,我站在故鄉的一座山峰上,愉悅地看着對面半山腰上一塊平壩里一排嶄新的磚混結構樓房,窗戶上的玻璃在冬日的陽光下閃耀着刺眼的光芒。

那房屋的主人名叫張仁華,過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戶,窮得連媳婦都娶不進來,只能下山做「倒插門」女婿。前幾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大力發展中蜂養殖業,不僅住上嶄新的磚混結構樓房,還跟城裡人一樣,室內裝上櫃式、掛式空調冰箱彩電、電腦、熱水器、現代化組合家具和廚具樣樣俱全。樓上樓下窗明几淨,一塵不染。房前壩子裡停着自家的客貨兩用汽車。這樣的生活條件不比城裡人差!

多年以前,我同樣站在這座山峰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卻與眼前截然不同。恍惚間,我又看到了流動的風聲里,我的父老鄉親們弱小的身影,他們把年復一年的希望播種在這茫茫大山里,換取的卻是可憐巴巴的收成。粗獷的大山賜予他們勤勞、儉樸而堅韌的美德,但高高聳立的大山卻像一座神秘而堅固的天然屏障,嚴嚴實實將山里山外隔離成兩個不同的世界。勤勞樸實的故鄉人世代突騰於崇山峻岭、千山萬壑之間,何曾沒有山寨繁榮、小康長樂的夢想與期盼?但重重大山留給他們的只是一些荷鋤晚歸的山歌和聊以自慰的傳說。

我的故鄉石柱,作為重慶市內為數不多的土、漢、苗族[雜居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改土歸流前,俗稱「五溪蠻」,其習俗蠻不出境,成為表不上書、史少記載的貧瘠之地。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縣,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扶貧縣。歷史的記憶曾像錐尖一樣扎在故鄉人的心上,那刻骨銘心的貧窮困苦讓他們沒齒難忘。一個村民為買支眼藥借遍整個村子才湊足二角四分錢;一個叫戴家山的村莊,因為太窮,每年春節一過,村民們便在大隊長的帶領下,成群結隊下山借糧。於是,大隊長很快成了遠近聞名的「借糧大隊長」……

貧窮,曾經像磐石一樣沉重地壓在故鄉幾十萬土、漢、苗族人民身上。當波瀾壯闊、震撼世界的脫貧攻堅戰在華夏大地上打響之後,五十多萬故鄉兒女在縣委、縣政府的率領下,在重重大山包圍中集體突圍!2019年4月,我的故鄉石柱縣以零漏評、零錯退、群眾認可度高達97.91%的成效,一舉摘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同年10月,石柱縣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2021年2月25日,石柱縣委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那天中午,我來到沿溪鎮清明村境內海拔1200米的方斗山半山腰上的張仁華家,在暖融融的冬日裡,陽光灑滿群山。我看到身材高大、英俊的張仁華頭戴紗罩帽,在屋後樹林裡等距離整齊排放的蜂箱間,來回巡查被他視若珍寶的500多箱蜜蜂。張仁華做夢也沒想到,養了二十多年的蜜蜂,以前零星散養,每年產出的幾十斤蜂蜜不是賤賣就是送人,一年下來賺不到幾分錢。前幾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成規模養殖,漫天飛舞的蜜蜂讓他一家人過上甜蜜、富裕的生活。

張仁華為自己一家今天美好的生活感到由衷的高興感慨不已,逢人便說:「要不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懷和幫助,我們一家哪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哪能有這麼好的生活條件呀!」

離開張仁華家,我順道回老家去看看。

我的老家很偏僻,曾經也很貧窮。因為貧窮,村子裡有不少光棍。我那時特別害怕打光棍,於是,拚命逃離了老家。

如今回到老家,看到曾經荒涼的山坡到處是成片成片的樹林,一條寬闊的混凝土公路從樹林中穿過,直通場鎮。回到村里,我欣慰地看到村裡的人家全都用上了自來水,有的村民還在村里幾位養殖大戶的基地幹活掙錢,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嶄新的磚混結構房屋一幢幢掩映在綠樹叢里或竹林叢中,敞亮的混凝土入戶路伸到每家每戶,不少房前壩子裡停着各式各樣的小汽車、皮卡車,村東頭的山頂上聳立着高高的移動信號塔。更讓我驚訝的是,曾經窮得住草棚連媳婦都娶不上的牛大毛不僅娶了媳婦,還蓋了新房,買了一輛客貨兩用麵包車。一打聽,才知道前幾年在鎮、村幹部的引導和幫助下,他辦起了水產養殖場,養的是烏魚和美蛙。鎮政府還從縣上請來專業養殖技術人員免費指導,並幫他搭建銷售平台。僅幾年功夫,他養出來的烏魚和美蛙便在周邊幾個場鎮成了緊俏貨。

張仁華家和牛大毛的美好生活,只是故鄉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一個代表而已。

當那天我在暖暖的冬日裡走進大山深處的中益鄉時,看到的是一棟棟褚黃色的農家小院,一條條嶄新的瀝青公路以及隨處可見的太陽能路燈,漫山遍野的梨樹、李子樹、重樓垂珠,自來水管連接到各家各戶。這個曾經被歷史遺忘在大山褶皺里的深度貧困鄉,如今到處是一派勃勃生機、欣欣向榮的景象,還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打卡地和擁有國家註冊的「中華蜜蜂小鎮」地理商標。

我從中益鄉來到毗鄰的橋頭鎮時,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通往橋頭鎮的兩條鄉村公路正在緊鑼密鼓地改擴建,到時,兩條嶄新而寬闊的瀝青大道將拉近橋頭與山外的距離,為提速橋頭的鄉村振興提供交通便利。全鎮改建後的自來水清澈明淨,汩汩流進山寨,流進農家。這是自2021年橋頭鎮被明確為重慶市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之後發生的巨大變化,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我漫步在橋頭鎮的街頭、三多湖畔、藤子溝國家濕地公園,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迎面撲來的鄉村振興之風。山坡上,平壩里,大片大片的果園掛滿果實,梨樹、李樹在秋日的微風中歡歌起舞。在鎮上,我還看到了鄉鎮中少有的文學咖啡廳、文學主題餐廳、文學主題書店、文創產品體驗店,如陣陣清風拂面,讓人心曠神怡。在這古老而偏遠的山區小鎮上,我聞到了文學的芳香,聽到了文學在這裡演繹鄉村振興的主旋律。

走在橋頭鎮的山水之間,看到許多熟悉和不熟悉的身影,他們不知疲倦地奔走在村寨里、溝壑中,把鄉村振興的夢想帶進千家萬戶。

據了解,石柱縣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展了「四個30萬」 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產業項目發展以黃連為主的中藥材31.25畝,以辣椒為主的調味基地10萬畝,以蓴菜為主的高山蔬菜20萬畝,乾鮮果在地面積17.4萬畝,生態養殖中蜂13.8萬群,畜禽養殖245萬隻(頭)。通過深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縣累計栽植脆紅李、檸檬、核桃、晚熟柑橘、百香果等長效產業25.36萬畝。通過產業推動全縣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

在農村道路交通建設方面,實現全縣村組通公路率達100%,戶戶便道硬化率達95%。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石柱,我的故鄉,這個被大山重重包圍的山區小縣,從貧窮落後到整體脫貧再到鄉村振興,不僅體現了在這場波瀾壯闊、震撼世界的脫貧攻堅戰中的中國智慧與力量,國家情懷與人間大愛,同時,也體現了人民群眾獲得的幸福感與民族復興的成就感。而今,在鄉村振興的號角聲中,50多萬故鄉兒女在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正以昂揚的鬥志、百倍的信心邁向美好的明天![1]

作者簡介

秦拓夫,本名秦順福,資深媒體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