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椒鳥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椒鳥科(學名:Campephagidae)共有9屬、86種、316亞種。是小到中型鳴禽鳥類,有強而有力的鳥喙,尾巴中長而粗壯,尾部的羽毛勃起,有各種鮮艷的顏色。主要生境是森林,林地,草原,灌木叢和紅樹林。以昆蟲為主食,在樹上築碗狀巢,產卵2-5枚,由兩性或僅由雌鳥孵化。有遷徙行為。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馬達加斯加,南亞和東南亞,大洋洲和太平洋西部的群島。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極危(CR)——1種;易危(VU)——4種;近危(NT)——9種;低危(LC)——71種。不詳(DO)——1種 中國分布物種全部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形態特徵

山椒鳥科包括山椒鳥和鵑鵙、林鵙等。屬中、小型鳴禽。體型較纖細;嘴短而基部稍寬,尖端弧曲,上嘴先端微具缺刻,鼻孔被疏羽,翅中等,較伯勞稍尖長;初級飛羽10枚,尾圓或平型,細長,尾羽12枚I跗蹀短細,前緣被盾狀鱗。腿較短弱,適於樹棲。體羽鬆軟,腰羽羽干豎硬。 代表種赤紅山椒鳥(Pericrocotus flammeus),雌雄異型,雄鳥紅、黑兩色,雌鳥為橄欖色、黃色。

棲息環境

山椒鳥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闊葉林、熱帶雨林、季雨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稀樹草坡和地邊樹叢。也生活於平原、山區、棲於以櫟樹為主的落葉混交林、闊葉林緣、松林、熱帶雨林、針竹混交林以及山坡灌木叢中。[1]

生活習性

該科鳥類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時候多成群活動,冬季有時集成數十隻的大群,有時亦見混群活動。性活潑,常成群分散活動在樹冠層,很少停息。當從一棵向另一樹轉移時,常由一鳥領頭先飛,其餘相繼跟着飛走,常邊飛邊叫,叫聲單調尖細。覓食在樹冠層枝葉間或樹枝上,也在空中飛翔捕食。林鵙則成對或結小群,性喧鬧,穿飛於樹頂。于飛行中捕捉被驚起的昆蟲,常從棲處捕食,也於水面捕食昆蟲。喜林緣及林間空地。主要以昆蟲為食,所吃食物亦主要為甲蟲、蝗蟲、銅綠金龜甲蝽象、蟬等昆蟲,偶爾也吃少量植物種子。喜棲於森林樹冠。冬季從山區森林下移越冬。 ]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亞歐大陸的溫、熱帶地區。在亞洲、非洲、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分布於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國、不丹、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2]

繁殖方式

山椒鳥通常營巢於茂密森林中的喬木上,也在小樹上營巢。巢呈淺杯狀,營巢於樹木側枝上。巢由細枝、草莖、草根、纖維等材料構成,外壁還用蛛網粘以苔蘚和地衣,使巢和營巢樹幹顏色一致而不易被發現。巢的結構較為精巧緻密。產卵2-5枚,由兩性或僅由雌鳥孵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