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海經之鑿齒 窫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窫窳 ,古代中國傳說中神祇名。原為人首蛇身,後因危與貳負殺了窫窳,化為龍首貓身,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宋代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二:「窫窳旁吞於黑水 ,攙搶直拂於紫躔。」 明朝 顧炎武 《河上作》詩:「窫窳來攫人,逵路橫長蛇。」

目錄

1 原文 2 外貌形態 3 相關傳說

原文

《山海經·海內南經》: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山海經·北山經·北次一經》: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魚。食之殺人。 《山海經·海內西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

外貌形態

關於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山海經·海內南經》,稱其「龍首」,《北山經》稱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

相關傳說

又稱為猰貐【讀音】yà yǔ傳說窫窳原本老實善良,但後來被名為「危」(乃二十八宿之一,鳥頭人身的形象,手持木杖)的神所殺死,天帝不忍心,就讓他復活了,可沒想到,復活後,變成了一種性格兇殘,喜食人類的怪物。關於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人面龍身、大小和狸一樣,也有的說是人面牛身馬腿,或者說龍頭虎身的巨獸,或者蛇頭人身。據說由於猰貐喜食人類,所以堯帝命令后羿將它殺死。[1]

還有一種傳說:窫窳是后羿射殺的第一個怪獸,傳說窫窳本是天神,黃帝時代,蛇身人臉的天神「二負」,受了手下天神「危」的挑唆,去謀殺了也長着蛇身人臉的窫窳。黃帝知道了,十分震怒,就處死了挑撥二負去殺窫窳的危,重罰了二負。命手下天神把窫窳抬到崑崙山,讓幾位巫師用不死藥救活了它,誰知窫窳活了之後,竟神智迷亂,掉進了崑崙山下的弱水裡,變成了形狀像牛,紅身,人臉,馬足,叫聲如同嬰兒啼哭的猛獸。在十日並出時跳上岸危害百姓,被后羿的神箭射死。[2]

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之一,是居住在南部沼澤地帶的怪獸,長有像鑿子一樣的長牙,手中持有盾和矛。據說,鑿齒掠食人類,帝堯命令羿前往討伐。見羿帶着弓箭找上門來,鑿齒慌忙一面拿起盾牌遮擋自己,一面伸出牙齒迎戰。羿揮動寶劍砍去,盾牌頓時折成兩半。鑿齒嚇得轉身逃跑,羿則拉弓上弦,一箭正中鑿齒心窩。

歷史記載

崑崙虛在其東,虛四方。一曰在岐舌東,為虛四言。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崑崙虛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山海經(海外南經)》 有人曰鑿齒,羿殺之。——《山海經(大荒南經)》

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淮南子(本經訓)》 據以上記載,鑿齒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