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海經釋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山海經釋考》,李瑾 著,出版社: 遼寧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全面解讀傳統文化經典《山海經》的文學作品。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1]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2]。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

作者以其獨特的講述思路和考證方法,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作者認為,《山海經》潛存着一套中國創世說,表達了人即「造物主」的哲學觀點,其鮮少沾染編纂之人所處時代的政治或倫理思想:它是一個純粹的與自然和先民生活都密切關聯的幻境。《山海經》中整個「天下」是一個集合(或者說「系統」),山水一體,時空不分,自然即人,人即自然,人、獸、神甚至動植物是可以來回穿梭(或者說是「化生」),因此人、神、獸雜糅是一種普遍狀態,既難找到一個純粹的「人」,也難找到一個純粹的神或獸,一切帶有生命現象的物體都自賦了某種「靈」。由於人神不分,《山海經》的「觀念」中就不存在忠奸善惡這種德性分疏,其直觀而血腥的寫實性記錄,表現出一種超然的以「事實」為依據的世界觀。這種不帶褒貶卻自懷生機的神話形象,代表了先民對自身及宇宙萬物的思考,並進而孕育了樸素的、欣欣向榮的華夏文化的源頭。

作者介紹

李 瑾,男,山東沂南人,歷史學博士。有作品在《人民文學》、《詩刊》等百家報刊發表,出版「三釋」「二錄」「一裁」(《論語釋義》《孟子釋義》《山海經釋考》《譚詩錄——實然非實然之間》《觀影錄——我們如何逃離自己的身體》《紙別裁》),以及詩集《君子作歌》《傾聽巴赫和他內心的雪崩》《落雪,第一日》《黃昏,閉上了眼》《人間帖》《孤島》、故事集《地衣——李村尋人啟事》、兒童文學作品《沒有胳肢窩可怎麼生活啊》等。

參考文獻

  1.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設棧,2019-11-28
  2. 文學藝術創作的價值與意義,道客巴巴,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