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竹緣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竹緣蝽 學名:Notobitus montanus Hsiao 類屬:半翅目緣蝽科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0-23 mm,雄蟲略小。體黑褐色,被灰褐色細毛。頭色較深,前胸背板中、後部及翅色淺。後足腿節粗大,端部2/5處有1枚大刺,大刺前後各有數枚小刺;後足脛節基部向內彎曲。

卵:橢圓形,長徑1.8 mm,短徑1.2 mm左右,淺褐色具銅色光澤。

若蟲:初孵幼蟲粉紅色,觸角、足細長;胸小,腹大。老熟若蟲體長15-18 mm,體略柔軟,翅芽已明顯,腹部背面第3、4節間和第4、5節間具臭腺孔,橢圓形,略突起。[1]

發生規律

1年1代,以成蟲越冬。4月下旬、5月初恢復活動,5月上、中旬產卵,5月中旬出現若蟲,6月下旬開始羽化成蟲,7月底到9月初開始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蟲于晴天中午開始活動,於竹筍上進行補充營養,開始多集中於林緣小筍,或早發筍上取食。經10d左右補充營養,成蟲開始交尾。交尾後雌成蟲飛往竹林,在竹葉背面、竹小枝上產卵,少數卵產於竹稈及雜草上,卵塊縱向排列成條狀,2行成人字形。每卵塊有卵20-35粒,少數散產。每雌一生產卵35-80粒。雌蟲產卵後2-4d死於枯枝落葉下,也有少數成蟲繼續進行補充營養,約經半個月死亡。成蟲壽命325-355d。

卵經15-20d孵化,孵化率在90%以上。初孵幼蟲頭向內集中圍在卵殼四周,粉紅色,經3h左右,體略大,變為灰黑色,3-5d分散爬行於竹筍上取食。若蟲多聚集取食。被害竹筍生長衰弱,能成竹者也多矮小;嚴重為害,竹筍死亡,嫩竹枯筍。若蟲經30-55d取食老熟,羽化為成蟲。成蟲需補充營養,部分成蟲經補充營養後,還可以交尾、產卵,孵出幼蟲能正常取食,但終因竹筍成竹,組織老化,食料缺乏,而不能發育為成蟲。成蟲白天活動,晴天尤為活躍,飛翔力強。清晨、夜晚及雨天多陷蔽,活動能力弱,遇驚只能爬行,少飛翔。7月份,竹筍均已成竹,成蟲飛離竹林,陸續群集飛往附近山洞、岩石上,晴天在岩石及附近爬行,遇到驚擾,會群哄飛起,黃昏前,還會群起在半空中環繞或逆風飛翔,極為活躍。7月底至9月初成蟲逐漸隱蔽石縫中、山洞中及乾燥可隱身之處越冬。[2]

天敵有黃足獵蝽紅緣猛獵蝽,捕食若蟲;還有兩種蜘蛛,也捕食若蟲。

分布與危害

山竹緣蝽(Notobitus montanus Hsiao)屬半翅目緣蝽科,我國分布於浙江、四川、雲南等地,主要為害剛竹、白夾竹壽竹、水竹等竹類,偶見取食玉米、小麥。

成、若蟲吸取竹子幼嫩部分的汁液,使竹筍、嫩竹生長減弱,成竹後各竹節間縮短,竹材硬脆,利用率下降。嚴重時使竹筍死亡,嫩竹枯立。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及時中耕鬆土,科學肥水,合理砍伐,保持竹林適當密度,提高植株抗性;在成蟲集中區,可用網捕捉成蟲,減少蟲數。

(2)保護與利用天敵。

蟲害始發生以及發生不重時儘量不用農藥,以保護天敵。

(3)藥劑防治。

用90%敵百蟲晶體,或80%敵敵畏乳油3 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2 000倍液,噴霧,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