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西寧武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武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在寧武縣城西50公里處的春景窪鄉麻地溝村,處旅遊專線旁,海拔2300米。經中科院地質研究所洞穴專家現場考察認定:此洞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三百萬年,故名萬年冰洞。[1]

景點

她的奇特之處在於以本地的氣候條件論,根本構不成結冰的環境,可洞內卻四季冰封。

即使三伏炎夏,洞外綠草如茵、百花盛開,洞內卻寒氣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層深處冰層愈厚,與越往深處氣溫越高的常規地質情形形成強烈的反差。

專家們稱,該冰洞位列全國一萬多個洞穴中僅有的九個冰洞之首。洞內製冷機制最強、冰儲量最多,現開發近百米。

分成上下五層,通過鑽冰洞,下冰樓梯,過冰棧,可到各層觀光。每層可容納數十人。洞內最寬處直徑有20 多米,最窄10多米。

洞內四周全是冰。由冰形成的冰柱、冰簾、冰瀑、冰花、冰佛、冰床、冰鍾、冰人、冰菩薩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洞內大大小小的景致或玲瓏剔透,或晶瑩奪目,或婀娜多姿,或雄偉壯麗,無不令人驚嘆。

堪稱一個冰的世界。

更使人們奇嘆不已的是:與冰洞相距不到二百米處,有一處千年不熄的地火,當地人稱千年火山。

這一冰一火,本是相剋,卻奇妙地共存於同一山上,可謂舉世奇觀。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向中外遊人開放以來,萬年冰洞迅速成為國內外專家學者關注探究的對象。

寧武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北宋的外三關——寧武關名揚四海,外有陽方口要塞,內有寧化堡天險,它是屏障三晉大地的兵家必爭之地。

天池為隋煬帝避暑夏宮所在,四十里棧道依山腰絕壁開鑿,大大小小懸空寺串聯鑲嵌,更有摩天孤峰上的太子殿,汾河源頭的汾源閣、雷鳴寺……,這一系列人文景觀襯托,使寧武蘆芽山已躋身國家名勝之列。

海拔1800米山頂上的天池,是我國僅次於長白山天池的第二大山頂湖,一平方公里湖水如碧,加上其南北一系列公海、小海、琵琶海、鴨子海、老師傅海等有水無水凹地,將平緩開闊汾河與桑乾河分水嶺點綴得透出三分秀氣。

它們是數萬年前冰期留下的遺蹟(國家級)。

與之遙相對應的是西邊景春窳山上的萬年冰洞,它是全球非凍土帶的最大冰洞,直徑15米、深30餘米的直立石灰岩溶洞中,充滿了潔白的堅冰,頂部有冰期留下來的水平層冰,四周襯砌着間冰期形成的次生厚冰,表面成幕似瀑下垂,還點綴着排排冰流蘇,中間更有巨型冰柱通天,支撐着冰宮玉殿。

更稱奇的是冰洞北面幾百米之隔,即有一系列千年火洞,那直徑3—20米大大小小殘留大坑,半焦的樹幹,燒倒的枯木,以及還冒煙冒火的火坑,是地下煤層自燃的產物。

萬年冰洞配千年火洞,冰火共生確係天下奇蹟(屬國家級地質遺蹟)。

蘆芽山紫蘇花崗岩,是似斑狀粗粒石英二長岩岩體,規模大(上百平方米);時代久(19億年前形成);是我國少見的侵入成因的此類岩體的典型。

南部二馬營附近山樑,是我國三疊系陸相地層的二馬營組命名剖面,同時該地的二疊系石千峰群地層發育良好,成為全國該套地層組一級地層單元的命名剖面。

這是研究我國二疊系晚期到三疊系初期古地理、古生物的典型的重要科研基地。

海拔2700米高的馬侖高山草原、五寨縣的荷葉坪草原,是山西西部呂梁山一級夷平面,其上時有石海、石環冰緣地貌展示,它與冰洞、天池配套成為第四紀冰川的重要一環。

由上介紹可知,寧武蘆芽山風景區內國家級的地質遺蹟三處,大區級地質遺蹟4—5處,省級地質遺蹟7—8處,具有建立國家級地質公園的基本條件。

旅遊信息

交通路線

從北京乘坐至太原的火車,至原平站下車,然後換乘至寧武的汽車即可到蘆芽山腳下。

從太原、大同方向來蘆芽山,也可乘火車,到寧武站下車。[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