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山路》講述了:窮困潦倒又夢想進城的農民子弟王大平高考落榜,在窮困落後的山區尋求人生夢想,後被美麗的女大學生鼓動,重新走進校園讀書。不料父親意外去世,他徹底失去了求學進城的機會,辛苦栽種的果園也被人乘機霸占。他再次面臨新的人生選擇

作者簡介

……更全作者介紹及作品合集閱讀見范康作品集

內容預覽

  對於每一個高中畢業的學生來說,高考猶如煉獄中身心的一次徹透的洗禮。王大平沒有感覺到洗禮的快樂,沒有得到期待已久的勝利,實現借高考跳出農門的願望,寂寞地看着取得勝利的同伴高高興興地收拾行裝走進期盼的學校,高高興興地走進期望已久的城市;看着像他一樣的失敗者收拾起伴隨十多年的書本,扛起鋤頭,像父輩一樣走進大山裡的土地;看着不甘心失敗的同伴收拾行裝開始新的拼搏。在無數次期望和失望之後,他回到貧瘠的王家窪,靜靜地躺在土炕上暗自傷心。  王大平是王家窪唯一有機會到縣城裡讀書的後生。儘管他以鄉中學佼佼者的身份進入縣城中學,卻仍然是縣城中學的差等生。他看到了自己的差距。除過不得不往返上百里山路返回王家窪拿取必需的食物之外,他幾乎把 所有時間都花費在學習上,花費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上,像高速運轉的機器一樣永不歇息,像從沙漠裡走出來的旅行者一樣飽飲知識的泉水,向老師和同學提出一個接一個或複雜或簡單的問題,探究接觸和沒有接觸過的知識。他取得了期望的成績,卻仍然沒有如願以償,沒有在最後的衝刺中取得勝利,抱憾地從獨木橋上跌落下來,跌落進萬丈深淵。

  十多年寒窗苦讀,讓王大平見識了城市的閒適,見識了大山之外的繁華,見識了科學技術帶來的便捷,也改變了他的心境和志向。他不甘心像父輩一樣在貧瘠的黃土地里尋求未來,不甘心在貧瘠的黃土地里終其一生,不甘心居住和生活在遠離世界的深山。他夢想走出大山,期望像千萬學子一樣通過高考離開深山,像千萬農人的後代一樣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像城裡人一樣工作,像城裡人一樣生活。他卻沒有得到上帝的垂青,沒有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

  王大平急切地期望成功,期望命運從此轉機。他把苦讀過的書籍放置在窯洞裡最顯眼的地方,像清教徒一樣靜靜地看着。他不想放棄十多年的努力,卻無力繼續追逐夢想。父母的嘆息和兄弟妹妹的沉默讓他無力翻動沉重的記憶。他像迷途的羔羊,在不甘和無奈之間徘徊,甚至埋怨閱卷老師的殘酷,埋怨大山深處的愚昧,埋怨命運的艱難。


  王家窪是黃土高原深處一個不起眼的村莊,幾十戶窮困的鄉鄰依靠鋤頭在黃土地里勞作,依靠畜力在山溝里活命,穿着襤褸,滿臉塵土,過活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恆久不變的生活。大山青了黃,黃了青,黃土地種了收,收了種,重複着恆久不變的年輪。從縣城裡歸來的王大平對家鄉感到陌生,對黃土地感到陌生,對父輩的生活感到陌生。他在縣城裡生活過,身上有了鄉親們沒有的氣息,有了鄉親們無法理解的變化。

  王大平之所以成為王家窪為數不多的讀書人,得益於不同於別人的家境。他是王老二的長子,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由於年齡上的差距,他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裡的寶貝疙瘩。善良的王老二夫婦捨不得兒子吃苦勞累,借鄉政府大力辦學的機會把兒子送進學堂,讓兒子讀書識字,躲避勞動的艱辛。聰慧的王大平藉此一路讀下去,從鄉村聯小讀到鄉鎮初中,讀到縣城高中。與他同時上學的夥伴一個一個回到了王家窪,回到了黃土地,回到了大山深處,只有他一直奔波在家鄉與學校的道路上,起早貪黑,不避風雨,努力堅持着。他的堅持成為父母的期望,成為鄉親們的夢想,成為山村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王家窪一道絢麗的彩虹。

  王大平上初中的時候,一位從縣城裡來檢查工作的領導得知他是王家窪唯一一名中學生,當着全校老師和學生的面,從口袋裡掏出兩百元錢交給他,鼓勵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老師讚許和學生艷羨的目光里,王大平漲紅着臉,從領導手裡接過父母辛苦一年也掙不到的錢,深深地給領導鞠了一躬,給老師和同學們鞠了一躬,嘴裡不停地說「謝謝領導」。


  一次偶然接濟,讓王大平感激終身,受益終身。他記住了領導滿臉的笑容,記住了領導白胖碩大的手掌,記住了領導掏錢時瀟灑的動作,記住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目光,也記住了把錢交給父母時父母激動的淚水,記住了母親珍藏錢時的小心和謹慎,記住了鄉親們聽說此事後的驚嘆和艷羨。正是那兩百元錢的資助,王大平從初中走到了高中,走進了父母和鄉親們沒有機會去的縣城。

  記憶多麼美好,又多麼新鮮,多麼刺激,多麼讓人神往。

  王大平沉浸於美好的回憶,無法面對失敗的現實,無法在失敗中找到自我。他靜靜地躺在窯洞裡,默默地期待着。美好的結果並沒有如期到來。他沒有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也沒有接到大專或中專錄取通知書。他跑到鎮子裡的郵局去打聽,跑到縣城的母校去詢問,都沒有得到期望的音訊。他行色匆匆,滿心期待,滿心惆悵,滿心委屈,悄悄地來往於家鄉通往縣城的道路上,期望三分之差的門檻突然消失。然而,三分之差卻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是現實與理想之間一條不可逾越的障礙,無情地阻斷了他與外界的聯繫,泯滅了他的夢想和期望。他真的失敗了。

  王大平的求學之路就這樣結束了。鄉親們對他的失敗感到惋惜,父母對他的失敗感到失望,妹妹和兄弟對他的失敗傷心欲絕,卻沒有人理解他內心的痛苦,沒有人能把他從心靈的落寞里解救出來。他是人海中一葉孤舟,寂寞地忍受着心靈的煎熬,在失敗的氛圍里經歷着新的歷練。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