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陰縣第六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陰縣第六中學簡稱山陰六中是山陰縣委、縣政府為了優化城鄉教育資源,在桑乾河以南原山陰農牧場學校的舊校址上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貫制[1]學校。

2008年10月開始動工,2009年8月主體工程完工。總占地面積63118平方米,建築面積14095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兩棟)4120平方米,宿舍樓(兩棟)2942平方米,餐廳1541平方米,教師公寓樓1028平方米。在建工程還有學生宿舍樓一棟,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全部完工後總投資近2000萬元。根據縣政府、縣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原薛圐圙鄉中學和原山陰農牧場學校於2009年8月初正式合併為山陰六中。當時有在冊教職員工80人。其中,中學37人,小學43人。初合併時,中學為四軌建制,有學生800人,共12個教學班;小學為單軌建制,有學生280人,共6個教學班。

師資力量

學校以「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為辦學宗旨。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形成了一整套切實有效的規章制度,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2]。為建立山陰縣高標準、全寄宿制農村中小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在2010年全縣中考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600分以上的考生有13人,有2人得639分。 因此,秋季開學初,來校就讀的學生源源不斷,初中由原來的四軌變為六軌,小學由原來的單軌變為兩軌,共有教學班28個,在校生1800人。新分配教師20人,現有教師100人。為了改善住宿條件,新建的學生住宿樓2011年秋季投入使用,標準化塑膠跑道、操場正在建設中,各類體育器材也在計劃配備中。屆時,學校即可成為名副其實的標準化、規範化農村全寄宿制學校。

學校從立項到建設,從兩校合併到宣布學校領導班子的組建都受到了上級領導的特別關注和大力支持,傾注了領導們的大量心血。山陰六中為山陰縣建立規範化、標準化農村全寄宿制學校起到了示範作用,並為振興山陰教育事業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山陰六中在騰飛,山陰的教育也在騰飛!

校徽

山陰六中校徽,以中國元素為主,雙環結構,採用紫色,厚實莊重,環中央為校徽的主要構成圖案,綠色部分,似中國書法草書的「六」字,又象一個昂首向前飛奔跨越的健兒,這正體現了六中的意氣奮發,跨越式躍進的情景。黃色的圓環和藍色的三豎組成一個「中」字,整體形成了「六中」的字符,其中的三豎,象徵初一、初二、初三齊頭並進,是整個圖案的中堅,也是全校的中堅。黃色的橢圓環為3D形,既象徵一個新的跨越平台,又像征傳統的束縛。圖中的健兒正在衝出傳統束縛,向新的高度跨越,背景配以粉紅色,使整個圖案既色彩鮮艷,又和諧統一,給人一種明麗、熱烈、新穎、健美的感覺。下邊的「中國朔州」採用隸書字體,古樸凝重,表明學校的所屬及地理位置。兩環之間,中上方的「山陰六中」用中國傳統喜愛的鮮艷的紅色,給人一種熱烈,熱情,忠誠的感覺,字體用小篆,寄寓着學校傳承中華文明的職責。也隱含着學校的人文氛圍。下面的藍色字,用漢水拼音和英文顯示山陰六中的主題,意味着學校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視頻

山陰縣第六中學 相關視頻

山陰縣第六小學慶六一文化活動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新傑中學高27班畢業10周年同學錄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