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大豆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山黄豆)
前往: 導覽搜尋
野大豆藤
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野大豆藤

別 稱:鹿藿,餓馬黃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豆科

屬:大豆屬

種:野大豆

野大豆藤,別名:野毛豆鹿藿餓馬黃柴豆野黃豆山黃豆野毛扁旦

為豆科植物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的莖、葉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ycine soja sieb.et Zucc.[G.ussuriensis Regel et Macck.]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曬乾。[1]

形態特徵

野大豆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細瘦,各部有黃色長硬毛。三出複葉,薄紙質,頂生小葉卵狀披針形,長1-5cm,寬1-2.5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兩面有白色短柔毛,側生小葉斜卵狀披針形;

托葉卵狀披針形,急尖,有黃色柔毛;小托葉,狹披針形,有毛。

總狀花序腋生;花梗密生黃色長硬毛;花萼鍾狀,萼齒5,上面2齒連合,披針形,有黃色硬毛;花冠紫紅色,長約4mm。莢果長橢圓形,長約3cm,密生黃色長硬毛。種子2-4顆,黑色。花、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800m的山野、路旁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

甘;涼[2]

歸經

肝;脾經[3]

野大豆藤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斂汗;舒筋止痛。

主盜汗;勞傷筋痛;胃脘痛;小兒食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12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未調敷。

附方

①治盜汗:野大豆藤一至四兩,紅棗一至二兩。加糖煮,連汁吃。(《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②治傷筋:野大豆鮮根、蛇葡萄根皮酒糟或酒。搗爛,烘熱包敷患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各家論述

1.《救生苦海》:治痘毒,(野毛豆)連莖、根煅存性,研,麻油和敷。不同初起、日久,未潰、已潰。

2.《浙江民間草藥》:平肝健脾。

3.《杭州藥植志》:止盜汗。

4.《上海常用中草藥》:滋養,強壯,斂汗。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野大豆藤 ,寶芝林中藥網
  2. 野大豆藤 ,中醫館
  3. 野大豆藤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