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外代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嶺外代答》,記載中國北宋時期嶺南風物及中西海上交通的著作。周去非著。有《四庫全書》本、《知不足齋叢書》本、《筆記小說大觀》本和《叢書集成初編》本。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10卷,分為20門,1門存子目而佚總綱,餘19門,其標題為:地理、邊帥、外國(上、下)、風土、法制、財計、器用、服用、食用、香、藥器、寶貨、金石、花木、禽獸、蟲魚、古蹟、蠻俗、誌異。本書記載的當時中西海上交通的資料十分豐富,主要集中在外國門(卷2、卷3)中。按安南、海外黎蠻、海外諸蕃國、占城國、真臘國等18個專題敘述了海外諸國及中西交通情況。其中「海外諸蕃國」(外國門上)、「航海外夷」(外國門上)為總述,前者按地區將海外各國劃分為正南(不可窮,近惟占城、真臘)、西天竺(大秦為首)、大食諸國(麻離拔為首)、極西諸國(木蘭皮為首) 6大區域。後者敘述了三佛齊、闍婆、大食等國的入貢航路、大致航程,指出了三佛齊(今蘇門答臘島)為各國來華的交會之所,還提到了當時海運貿易管理機構提舉市舶司在保護外商方面所起的一些作用。書中所載海上航路,已遠屆東非的崑崙層期國。其中關於「有麻離拔國(今佐法爾),廣州自中冬以後發船,乘北風行,約四十日到地名蘭里(今印尼亞齊),……住至次冬,再乘東北風,六十日順風,方到此國」的記載,提供了中國人橫渡印度洋航線的最早文獻紀錄。同時,書中還涉及當時的航海工具與造船用材,這些在中國航海史學上均具有重要的價值。
本書也有不足之處,如《四庫全書總目》指出,「所記西南諸夷,多據當時譯者之辭,音字未免舛偽」。然而,瑕不掩瑜,其「邊帥法制財計諸門,實足補正史所未備,不但紀土風物產,徒為談助己也」。本書在日本藤田豐八等以及中國學者的著作中屢屢被引用。是研究宋代中西海上交通史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周去非,字直甫,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隆興間中進士,淳熙年間曾擔任桂林通判。卸任返里後,因常有好奇者登門詢問嶺外(即嶺南,今兩廣地區)風俗,倦於應酬,故於1178年寫成是書以「代答」之。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嶺外代答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 ↑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