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的板板車(王文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岳父的板板車》是中國當代作家王文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岳父的板板車
板板車,是勞動人民使用的生產生活工具,製作簡單,木板車架,兩隻輪胎,兩個把手,一米寬,三米長,使用此車,沒有車牌,也不需要駕駛證、行車證。
板板車,在「三線」建設、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時期,作用非凡。造田治水、修路架橋、建廠搬運,板板車是最好的運輸工具。如今,城市里仍然有三三兩兩板板車出沒,「賣煤球喲,收渣貨喲」 吆喝聲,清脆悅耳,形成一道傳統與現代密切融合的靚麗風景。
岳父的板板車,是全家生活的希望,承載着九口人的命運,那一道道深深轍印,灑下了岳父辛勤的淚水、汗水、血水。岳父油盡燈滅,板板車也失去生命力,在日曬夜露中,車架腐蝕,車輪繡跡,光鮮不存,只有兒女揮之不去的記憶,一種無限的思念。
岳父祖輩居住長江邊西陵峽口,開河鋪子,經營醬醋油鹽、針頭麻線,岳父受父輩言傳身教,從小咬文嚼字,對屈原傳說、三國、封神榜倒背如流,對買賣經營精明會算。軟硬書法,行雲流水,左右算盤,珠聯璧合,在蒲莊河一帶是出了名兒的「才子」。
建國後,岳父功底紮實,破格錄入供銷合作社,捧起了「鐵飯碗」。岳父業務好,被委任小鄉供銷社負責,管理六個人,名符其實的「芝麻官」。那年月,供銷社管理範圍廣,經營門類多,不僅售賣日常雜貨,而且收購牛羊皮毛,農副特產。岳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推着板板車,走鄉串戶,代售用品,宣講政策,指導生產。板板車,一部流動的宣傳車、售貨車。岳父生性倔犟,剛強話直,對浮誇、激進看不慣,不會附庸迎合,見風使舵。這些「弱點」,引禍燒身,最終被羅列出「莫須有」罪名,發配沙洋。
改革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岳父平反,恢復工作。岳父反覆掂量思忖,停薪留職,帶領全家老小,創業興家。首先,岳母帶着一兒兩女,創辦縫紉社,接着,岳父創辦的「李家嘴頁岩磚廠」投產,岳父的板板車煥發往日生機。白天,車輪飛轉,窯火旺盛,紅磚暢銷;夜晚,縫紉機響,布匹穿梭,織出幸福時光。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岳父帶領家人,發家致富,傳遍了四鄉八鄰,「萬元戶」的名譽,被眾人吹捧,登報宣傳,出席縣鄉個體私營表彰會。口袋有錢,身心疲憊。參觀考察,新聞採訪,典型發言,還有上門取經、借錢之人,鬧得全家人應接不暇。
岳母心細,提醒岳父「低調做人,自古槍打出頭鳥,小心挨打。」岳父理直氣壯:「憑本事吃飯,不偷不搶,哪個敢說?」
岳父合着時代節拍,一發不可收拾。在擴大經營範圍時,勁頭更大。家庭會上,岳父把想法和盤托出:「買兩台拖拉機跑運輸,開辦日常雜貨店」。買車,新鮮事兒,兒女們喜歡,開雜貨店,全家反對。岳母對兩件事都不支持,她說:「現在能吃飽飯,已經不錯了,不要折騰了。」
冷戰持續了一段時間,岳父蹬在磚瓦廠里,苦思冥想:「運煤、運磚、拉泥巴,板板車不行了,只有增強運力,才能發揮效益。」岳父把一兒一女,送到農機學校學駕駛。過些時辰,縣農機公司把兩台「神牛25」送到家門,拖拉機頭,披紅掛彩,自家門口,鞭炮齊鳴,村民齊聚,熱鬧非凡。
當地,一家擁有兩台拖拉機,只此一家。岳父十分得意,有時坐在女兒駕駛室內,有時坐在兒子駕駛室旁,一副老師傅模樣。
不久,岳父把自己親手書寫的「蒲莊河雜貨店」招牌掛在門口,買進賣出,貨源充足,價格公平,迎來送往老少客戶。 我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國營工廠,離岳父家不遠,我經常沿公路從岳父家門口路過,偶爾進店買汽水解渴,買餅乾充飢,店門口公路邊兩台拖拉機十分顯眼。岳父的二女兒駕駛拖拉機在蒲文路上疾駛,馬達聲響,塵土飛揚,簡直是一道風景,那畫面就是第三套一元人民幣上女拖拉機「梁軍」的景像。
後來,岳父的二女兒闖入我的心扉,經過媒妁之言,你來我往,終於修成正果。結婚那天,岳父岳母陪送紅絲綢緞被褥兩鋪兩墊,「大橋牌」縫紉機一台,「荷花牌」洗衣機一台,把板板車裝扮一新,滿載我倆的幸福,步入婚姻殿堂。沒有華麗的婚紗,沒有隆重的儀式,沒有光彩的花環,沒有熱烈的掌聲,只有幸福的喜悅。
歲月荏苒,日月如梭,岳父的兒女們長大成家,各自發展。磚瓦廠因無人操持,轉包他人,縫紉加工交與兒女,惟有雜貨店經營如初,岳父的板板車,成為進貨的必備工具。在通往江邊泥濘的公路上,岳父佝僂着身軀,與板板車相伴,與兒孫們同樂,追尋着平靜的日月。
電影「淮海戰役」給我啟示,陳毅元帥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電影中的獨輪車,西漢時就有,淮海戰役打響後,這個非常簡陋的運輸工具,被推上了歷史舞台,這是一場人民戰爭。淮海戰役是中國革命進入奪取全國勝利決定性戰役,是三大戰役中唯一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為我軍橫渡長江、直搗南京、席捲江南、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其實,岳父的板板車,是從中國古代的獨輪車和馬車演變而來,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從猿到人是一個慢長的過程,勞動,讓人直立行走,勞動,創造了人類本身,只有勞動,才能改造人類命運,才能創造剩餘價值,才能推動歷史發展。
我深知,岳父的板板車的歷史含義和現實意義,那是人類本質所需,那是生活追求所迫,只要正確駕馭它,才能書寫燦爛輝煌的歷史。
也許,岳父對板板車,沒有上升到一個高度理解、認識,只知道,要生存,必勤奮,坐享其成,徒勞無益。「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美好生活靠自己描繪,岳父帶領他的兒女們,時刻沒有停下奮進的腳步。
山路彎彎,似多情的彩帶,一頭繫着家門,一頭連着外面世界。岳父的板板車,去去來來的風光,迎着朝陽,披着寒風,拓寬了全家人生活的走廊。
蒲莊河裡的水,從岳父家門口緩緩流過,時而清澈,時而混濁,晝夜不息,吟唱出人間酸甜苦辣,激揚起美好生活的浪花。
獨輪車,延續了一個偉大民族的血脈,推出了一個嶄新的中國。板板車,是勤勞人民智慧的象徵,開闢了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通道。[1]
作者簡介
王文軒,男,湖北秭歸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