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岳鍾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岳鍾琪
岳鍾琪
原文名 Zhongqi Yue
出生 1686年
中國四川
逝世 1754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演員
知名作品 《姜園集》
《蛩吟集》

岳鍾琪,(1686年-175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清朝名將。

岳鍾琪(1686~1754)清朝名將。字東美,號容齋,平番(今甘肅永登)人,清聖祖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岳升龍「以母年逾九十,乞入四川籍」,34歲的岳鍾琪也隨之入了川籍。康熙五十年由捐納同知改武職,任松潘鎮中軍游擊、副將,以平定西藏亂事,擢四川提督,後署川陝總督,以寧遠大將軍率軍,雍正十年被奪官下獄,乾隆二年得釋,為四川提督,平大金川有功,封公爵。去世後諡襄勤。[1]

人物概述

岳鍾琪(1686~1754)清朝名將。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康熙五十年(1711),由捐納同知改武職,任四川松潘鎮中軍游擊。五十七年,任四川永寧協副將。五十八年,準噶爾擾西藏,次年,鍾琪奉命率軍隨定西將軍噶爾弼入藏,直抵拉薩,擊敗準噶爾兵。六十年升四川提督。雍正二年(1724),率軍隨年羹堯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授三等功,賜黃帶。三年,兼甘肅巡撫、署川陝總督。奏請於河州、松潘及丹噶爾寺為互市所,以便各族人民進行交易。五年,在陝甘兩省推行攤丁入地。又對四川烏蒙等土司實行改土歸流。六年,湖南靖州生員曾靜使學生張熙投書岳鍾琪,稱他是岳飛的後裔,勸他起兵反清。岳鍾琪向朝廷告發,曾靜等被捕解京,構成雍正朝最嚴重的文字獄,殺戮慘重。雍正年間,屢征準噶爾。官拜寧遠大將軍。後因剛愎自用,坐失戰機,致使準噶爾入犯哈密,劫掠牲畜,搶奪糧餉,被大學士鄂爾泰、副將軍張廣泗所劾,削爵奪職,拘兵部,後獲釋家居。乾隆十一年(1746)金川之役(見大小金川之役),師久無功,因鍾琪久官四川,以總兵銜啟用。不久,授四川提督。十四年正月,隨經略大學士傅恆參與大金川之戰,輕騎入勒烏圍,說降大金川土司沙羅奔,金川平定。加太子少保,授兵部尚書銜,還四川提督任,賜號威信。乾隆十九年,於鎮壓陳琨起義時,病死於四川資州(今四川資中)。諡襄勤。著有《姜園集》、《蛩吟集》等。

岳鍾琪沈毅多智略,御士卒嚴,而與同甘苦,人樂為用。終清之世,漢族大臣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制,唯他一人。高宗稱之為「三朝武臣巨擘」。

人物生平

岳鍾琪是清朝名將,清高宗乾隆稱其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鍾琪(1676年— 1754年),原籍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市),宋朝廷南遷以後,岳家遷往今江蘇省常州市。

到岳飛第17世孫岳仲武時,被贈「榮祿大夫」,並於明神宗萬曆年間宦遊來到甘,舉家遷到蘭州,其後代一直居住在蘭州。

岳鍾琪祖父岳振邦時「移居河西」,把家遷到了莊浪衛(今永登),後來葬在了永登縣北獎俊埠嶺下大川溝內。岳鍾琪的父親岳升龍剛剛入伍便被授予永泰營千總[今景泰永泰城,此地在明代歸莊浪衛(今永登)管轄]。

康熙十四年( 1675年),岳升龍出任莊浪守備,住在莊浪衛城鎮署子街,而岳鍾琪就是在其父任莊浪守備第二年出生的。

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岳升龍跟隨康熙帝征伐噶爾丹,以戰功升四川提督,岳升龍以「母年逾九十,乞入四川籍」,得到了康熙帝的允許。於清聖祖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加入四川籍,時年34歲的岳鍾琪也隨之入了四川籍。

由於家族遷移的緣故,長期以來,景泰、永登、蘭州三地的人都把岳鍾琪視為同鄉。這些說法都有些道理,岳鍾琪本人在寫給別人的信件中說,自認為是平番(今永登)人,也有些資料中也把岳鍾琪寫為四川人。

岳鍾琪幼年跟從父親戎馬沙場,「兒時好布石作方圓陣,進退群兒有法。」「讀書之餘,說劍論兵,出奇謀無不中肯」。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汗王策妄阿拉布坦與中央政府為敵,在控制新疆天山南北後,又趁西藏動亂,派其弟大策凌敦多卜攻入西藏,進據拉薩,圍攻布達拉宮,殺死拉藏汗。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政府先派都統法喇出兵打箭爐(今康定),法喇以時任永寧協副將的岳鍾琪為先鋒,命他相機收復里塘、巴塘等地。岳鍾琪一舉殲滅了拒不投降的里塘第巴,「擒首逆七人從而使巴塘第巴懼,獻戶籍」。

次年,清軍自青海和四川分兩路進兵。岳鍾琪為前鋒從四川出發,挑選了三十多名懂得藏語的精兵猛卒,裝扮成藏兵,從小路奇襲藏軍設在洛隆宗的大營。清軍從懸崖而下,藏軍以為神兵天降,只得請降。

後使藏軍首領為前導,沿途招降,岳鍾琪長驅直入,千里奔襲平叛,直逼拉薩,策凌敦多卜勢單力薄,一觸即潰,率殘部狼狽逃回伊犁。

康熙六十年(1721年),岳鍾琪被清廷授予左都督,擢升為四川提督。雍正元年(1723 年)夏,青海和碩特蒙古貴族羅卜藏丹津煽動和裹脅蒙古各部反叛,陰謀割據青海。

清廷授岳鍾琪「奮威將軍」征討羅卜藏丹津事宜。岳鍾琪抓住春草未長,叛軍人畜乏糧,分散屯駐牧養的時機,奇兵奔襲羅卜藏丹津駐地,所率五千精兵,均是一人兩騎,長途奔襲,在一個黎明,猛撲羅卜藏丹津的營帳,叛軍頓時潰不成軍,羅卜藏丹津趁亂換上蒙古婦女的衣飾,帶了二百多人投奔準噶爾去了。其母、弟、妹、妹夫一併被俘。岳鍾琪以少勝多,一鼓作氣乘勝追擊「一晝夜馳三百里,不見虜乃還,出師十五日,斬八萬級」。岳鍾琪只用了15天時間,就把面積約60萬平方公里的青海土地完全收復,這是中國戰史上著名的戰役之一。

在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的同時,甘肅莊浪衛(今永登)西部居住在卓子、棋子、剌布藏一帶的六個藏族部落,也乘機發動叛亂。他們截殺商旅,進攻莊浪衛。

岳鍾琪再次受命指揮兩萬大軍平亂,他採取強攻和智取相結合的戰術,派大軍在正面堵住叛軍的出路,然後挑選精兵,從山上順着青藤攀緣而下,突襲叛軍重兵把守的石堡城。面對從天而降的清軍,叛軍張皇失措,軍心頓時渙散,稍作抵抗就放棄了石堡城。攻占石堡城後,岳鍾琪遣將分兵攻占各地。前後不到50天時間,岳鍾琪就平定了這次叛亂。可見,岳鍾琪善於使用奇兵制勝。隨後,清政府將莊浪衛改為平番。岳鍾琪也被授予甘肅提督,又兼任甘肅巡撫,沒有多久就出任川陝總督,成為名噪一時的封疆大吏。

岳鍾琪表現出的傑出才華和為國為民的作風,得到了雍正皇帝的肯定。入敵營勸降莎羅奔岳鍾琪在甘肅辦了不少好事。他根據實際情況,將甘肅東西部的稅制進行了改革,對當時正在根據甘肅的實際情況實行攤丁入畝,將河東和河西的稅糧分開攤派,河東丁隨糧辦,河西則糧照丁攤。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接着,把明初設立的甘州衛、涼州衛也改為府縣。由於河西走廊路途遙遠,尤其是肅州道駐地在安西,管理極為不便。岳鍾琪奏請朝廷將肅州道改為直隸州。同時,岳鍾琪還興修水利、開墾荒田,儘自己最大力量,改變甘肅的面貌。

雍正七年(1729年),清軍分兩路進攻數掠喀爾喀蒙古及藏匿青海叛軍頭子羅卜藏丹津的準噶爾部噶爾丹策零。岳鍾琪屯駐巴里坤,採用穩紮穩打,逐步推進深入的戰術。這年六月,北路統帥傅爾丹急於冒進被準噶爾部大敗於和通淖爾,十多名大將戰死。後來,清廷因為小事,將他「降三等侯,削少保,仍留總督銜,護大將軍印」。後又被召岳回京師,以「誤國負恩」罪削盡所有官職,交兵部拘禁,不久定為斬監候。

乾隆二年(1737年),岳鍾琪被乾隆皇帝赦免回到成都。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岳鍾琪才被起用,授予總兵,這時他已六十二歲了。參與平定大金川土司叛亂,大學士傅恆非常看重他。岳鍾琪連續攻占了康八達、塔高等山樑,叛亂首領莎羅奔連戰失利,又曾隨岳鍾琪平西藏、征青海,非常害怕他,只好乞降。岳鍾琪乘機深入敵營,曉以大義,莎羅奔只好投降。後乾隆寫詩稱讚他為「三朝武臣巨擘」。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鍾琪抱重病出征,凱旋班師時,卒於資州,時年六十八歲。諡號曰「襄勤」。

相關事件

作為清朝著名軍事將領、川陝總督岳鍾琪,一生戎馬,平西藏,定青海,抗擊新疆準噶爾部的分裂反叛,鎮戍邊疆,功勳卓著,為維護國家統一、穩定西部、開拓西部做出了重大貢獻,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乾隆皇帝御製懷舊詩,列五功臣中,稱其「三朝武臣巨擘」。

將星使命

岳鍾琪為民族英雄岳飛的第 21世嫡孫、岳飛三子岳霖系後裔。生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其父岳升龍為康熙時代的議政大臣、四川提督,當年隨康熙皇帝西征噶爾丹,頗有建功,康熙皇帝曾賜予匾聯「太平時節本無戰,上將功勳在止戈」。岳鍾琪頗受父親教益。自幼熟讀經史、博覽群書、說劍論兵、天文地理、習武學射,樣樣精通。

當時的清王朝,雖然經營了已近半個世紀:西南平三藩,東復台灣,東北收復雅克薩,通過《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邊界,西北三次派兵平定準噶爾與沙俄勾結的分裂反叛……,然而,西部仍然不太平。在此後的又半個世紀的歲月里,不同規模的叛亂頻頻不斷,特別是準噶爾部的首領,繼噶爾丹之後,策旺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連續三代從未停止過其分裂活動,他們還同西藏少數上層反叛分子勾結,製造叛亂。其次,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也圖謀割據青海,以及大金川之亂等,這些都賦予了鎮邊將士們以平定叛亂、維護安定、制止分裂、維護統一的重任,同時,也提供了建立功勳的契機。重任與契機落到了岳升龍的兒子——岳鍾琪一代人的肩上。

岳鍾琪 20歲從軍,便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至68歲病逝於平亂凱旋的途中,歷經近半個世紀的軍旅生涯。這位立下赫赫戰功的戍邊元戎,從此將星殞落。

西藏平亂

康熙五十八年( 1719年),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遣將襲擊西藏,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真為大將軍,噶爾弼為定西將軍,岳鍾琪為先鋒,進行征討。當時的岳鍾琪33歲,英姿勃發,文武兼備,智勇雙全,又宗飛祖遺風,軍紀嚴明,且與士兵同甘共苦,上下一心,士氣高漲,銳不可擋。

岳鍾琪率軍,日夜兼行,風餐露宿,刀光劍影。歷時兩年,整個操作過程複雜而殘酷,每一個環節都包含艱難的生死考驗;每一場戰鬥,都是可歌可泣的音符;每一個勝利,都是大智大勇的結晶。有一次,岳鍾琪帶600人,去撫定里塘、巴塘的反叛,但當地長官達哇蘭堅持反叛立場,拒不接受安撫,於是,岳鍾琪當即立斷,將其拘捕並斬於軍前,殺散叛亂分子3000餘人。此舉的威懾效果使得其他反叛各部相繼獻戶籍,請求歸降。當地叛亂很快平息。

康熙五十九年( 1720年),這年已經是進軍西藏的第二個年頭了,定西將軍噶爾弼令岳鍾琪帶4000人為前鋒,先行到達昌都待命。

岳鍾琪率軍到達預定地點後,獲悉,叛軍已調集部隊扼守三巴橋,以阻擊清軍西進。昌都距叛軍駐地600華里,中間隔着怒江天險,三巴橋則是進藏第一險,敵若斷橋,則守隘難于飛越。在新的情況下,請示上奉遠在千里,勢必貽誤戰機。進,又軍令如山。

兩難之下,岳鍾琪果斷決定:「宜乘敵未集而先發制之」。遂令懂藏語的士兵30餘人,穿着藏族服裝抄小道持檄晝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叛軍首領駐地——洛隆,出密檄示地方官,曉以利害,令協助緝捕噶爾等人。當夜擒5人,斬數人,聞者莫不震驚。於是,借勢招撫六部數萬戶,打通了直達拉里的通路,為進軍拉薩鋪平了道路。

西藏叛亂平定後,岳鍾琪師還四川,授左都督,四川都督,賜孔雀翎等。

撫定青海

雍正元年( 1723年),37歲的岳鍾琪又奉命撫定青海。當時的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奏請皇上,要求岳鍾琪隨軍參贊軍事。

岳鍾琪率6000精兵,經過了雪域行軍,克服了高原嚴重缺氧的不適應,一路西行,撫定上詩東策卜、下寺東策卜、南川塞外郭密九等諸番部。第二年便授岳鍾琪為「奮威將軍」,繼續進軍青海,出師15天,收復了被叛軍占領的青海地區六七十萬平方公里的全部領土。

岳鍾琪以 38歲的年齡占盡了人間風華。第三年,雍正又命岳鍾琪為甘肅提督兼甘肅巡撫。

這年四月,年羹堯被解兵權,改授杭州將軍,雍正命岳鍾琪為上奮成軍印,署川陝總督,盡護諸軍。

除上述平西藏、定青海、進擊準噶爾三大軍事行動外,在這同時,自 1719年至1732年間,尚有康熙三十年(1721年)討平郭羅克三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平羊峒、雍正元年(1723年)平南川塞外郭密九部、莊浪邊外謝爾蘇部、雍正四年(1726年)平烏蒙和鎮雄土司、雍正七年(1729年)平雷波土司的叛亂等。13年間,岳鍾琪兵不解甲、人不離鞍,他成為邊無愧於維護國家統一、穩定西部、開拓西部的先驅。

地方建設

岳鍾琪作為大將,除以武功著稱外,在相繼兼任甘肅巡撫、川陝總督期間,對地方政權建設,也有建樹,其中不少措置,德澤延續數百年甚至今天。

雍正三年( 1725年)為發展經濟,方便牧民,岳鍾琪奏請恢復河州、松潘互市;新開西寧塞外丹噶爾寺市場;為消除四川雜谷、金川、沃日諸土司爭界仇恨的根源,將年羹堯令金川割給沃日的美同等寨歸還金川,而以龍堡三歌地予沃日,使部落間得以和平相處;為便於就近治理,將距康定遠,不便遙控的昌都外魯隆宗、察哇、坐爾剛、桑噶、吹宗、充卓諸部,請宣諭由達賴喇嘛領轄;將四川巴塘隸屬的木咱爾、祁宗拉普、維西諸地,劃給就近的雲南中甸等。他的奏請均予照准。這年岳鍾琪39歲,入覲,加封兵部尚書。

此後,岳鍾琪又於雍正四年( 1726年)、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七年(1729年)上奏疏請攤丁入畝,改土歸流,建府置縣……等,雍正皇帝均依奏照准。這些措施的實行無疑促進了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其影響當延續到今天和更遠。當今生活在西昌、冕寧、鹽源等地的人們,有多少人知道這些都是源於清朝戌邊大將、川陝總督岳鍾琪的疏請呢!

職重遭忌

清王朝建立後,內外大臣多系滿族人擔任。岳鍾琪以軍功先後任川陝總督、甘肅提督及甘肅巡撫,以漢人承當川、陝、甘三省軍政大權,自易招來忌恨。

始發難者是「成都訛言鍾琪將反」。鍾琪疏聞。上諭曰:「數年以來,讒鍾琪者不止謗書一篋,甚且謂鍾琪為岳飛後裔,欲報宋、金之仇。鍾琪懋著勛著,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川陝軍民尊君親上,眾共聞之。今此造謠之人,不但謗大臣,並誣川陝軍民以大逆。命巡撫黃炳、提督黃廷桂嚴加查訪。」結果查明,此謠言系湖廣人盧宗寄居四川,因私事造蜚語。此案發生在雍正五年( 1727年)。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雍正六年(1728年),靖州有個秀才叫曾靜,派遣其徒弟張熙授書岳鍾琪,勸其反。岳鍾琪堅決不反。雍正褒獎岳鍾琪忠,並出於軍事需要,仍委以重任,封他以寧遠大將軍、加少保,責令進擊準噶爾部的叛亂,但在內心已開始萌發疑心。

終於在三年後,即雍正九年(1731年),藉口進擊準噶爾部的某些失利,以「誤國負恩」加以免官拘禁。

大臣們的忌恨,得以乘機宣洩、落井下石。大學士鄂爾泰等參劾岳鍾琪「專制邊疆,智不能料敵,勇不能殲敵」。張廣泗參劾他「調兵籌餉,統馭將士種種失宜」。

雍正十一年( 1733年),大將軍查郎阿又論岳鍾琪「驕蹇不法」,且參劾其部屬紀成斌、張元佐疏防。上奏斬成斌、降調元佐。又劾曹襄力縱賊,上命斬襄力。從另一個角度看,曾護大將軍印的紀成斌、總兵曹襄力,都是曾屢立戰功的悍將,終因三年前科舍圖之役的一次失利,一個以「疏防」,一個以「戰敗」而處斬。而在這種情況下,雍正皇帝在大學士們「奏擬岳鍾琪斬決」的摺子上,改簽「監斬候」(即死刑,緩期執行),足見其「筆下留情」與「筆下留人」了,正因為如此,才沒有在歷史上鑄就又一個岳飛。

雍正過世後,乾隆繼位,第二年即乾隆二年( 1737年),51歲的岳鍾琪在經歷了5年的牢獄監禁後,被釋放,又過了10年的平民百姓生活,一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國家因用兵大金川,久無功時,這才想起了當年立下汗馬功勞、現已被貶為平民的岳鍾琪了。

==东山再起 ==

乾隆十三年( 1748年)三月,乾隆皇帝決定重新起用岳鍾琪,授其總兵銜,召其至軍中,改授四川提督,賜孔雀翎。

岳鍾琪回到了軍中,開始了師征大金川的軍事行動,他與大學士傅恆合作,部署適當,先以 35000人破敵,示之以威,敵酋請降,後岳鍾琪又以驚人的膽略,親帶13騎入敵巢,降敵。曠日持久的大金川事態平息。這時的岳鍾琪已經62歲了,但他老當益壯,不減當年,再現了24年前他38歲平西藏定青海時的風采。後人有詞贊曰

「弭節金川,推誠款結,夜卷熊方斤,晨探虎穴。

乾隆皇帝諭獎岳鍾琪,加岳鍾琪太子少保,復封三等公,賜號「威信」。

岳鍾琪入覲,乾隆皇帝命岳鍾琪在紫禁城騎馬,西洋馬公畫像,免西征追償銀 70餘萬,加封岳鍾琪兩個兒子為侍衛,賜詩褒獎:

「劍佩歸朝矍鑠翁,番巢單騎志何雄。

功成淮蔡無漸李,翼奮澠池不獨馮。

早建奇勳能鼓勇,重頒上爵特褒忠。

西南保障資猷略,前席敷陳每日中。」

乾隆十五年( 1750年),西藏珠爾墨特為亂,時年64歲的岳鍾琪,奉命再出康定,會同總督策楞,將其討平;兩年後,又遣兵討擒雜谷土司蒼旺之亂;

再兩年(1754年),重慶陳琨倡亂,岳鍾琪以重慶地位重要,力疾親往捕治。

岳鍾琪平叛凱旋途中,將星殞落,病逝於資州途中,鞠躬盡瘁,時年68歲。乾隆皇帝手諭褒勉,賜祭葬,諡岳鍾琪「襄勤」。[2]

其他軼事

重用久真堂贏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戰

1748年4月,乾隆帝接張廣泗之奏請,急命太醫院在軍中建立醫館——久真堂,廣徵川陝、湖廣精通岐黃之術的名醫和大夫組成隨軍小隊,又命訥親督師前往增援。同年十二月,乾隆帝以貽誤軍機罪斬張廣泗,訥親亦賜死,改用傅恆為統帥。起用已廢黜還籍的名將岳鍾琪,岳鍾琪為清初名將,岳飛後人,重用久真堂,加強士兵的防病、抗病能力,率軍自黨壩大破金川軍,莎羅奔聞岳鍾琪軍攻入,遂在1749年(乾隆十四年)降。為籠絡人心,詔赦莎羅奔,事遂平。

久真堂幫助平雜谷土司之亂

雜谷土司蒼旺為亂,四川總督策楞、提督岳鍾琪乘機調兵遣將,奏請平亂。鑑於第一次金川之戰大批清軍水土不服、疾病纏身,致使戰鬥力低下、傷亡慘重的情景,據說乾隆皇帝認為軍士病症皆是經絡不通,氣血不循,正氣不足造成,所以着尊經派的太醫院御醫——黃元御署理川軍軍醫館——久真堂,提供解決將士水土不服之症的方略。黃元御秘制出各類強勁體魄,提高免疫力,抗高原低氧環境的膏、丹、丸、散用於清軍攜帶服用,以克各類低氧、傷寒、咳嗽、倦怠、疲憊等病症。期間黃元御通過了解士兵症狀和用藥效果,完善和補益了他的《長沙藥解》的著作。所幸,雜谷土司之亂很快平定,但是軍醫館——久真堂的秘制膏、丹、丸、散在駐軍中引起了良好的反應,獲得了很高的讚賞。

參考資料

1.傳奇故事 從隴原走出的名將岳鍾琪(組圖)

2.甘肅名將岳鍾琪:一位小兵上演的華麗「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