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岳陽樓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岳陽樓區(洞庭秋月)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岳陽樓區位於湖南東北部,岳陽市中心城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瀕洞庭湖,北臨長江,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總面積464.55平方千米,總人口66.95萬人(2015年)。名勝古蹟有洞庭湖、南湖公園、岳陽樓、岳州文廟、魯肅墓等。

全區轄17個街道、1個鎮、2個鄉:岳陽樓街道、三眼橋街道、呂仙亭街道、金鶚山街道、東茅嶺街道、五里牌街道、望岳路街道、城陵磯街道、楓橋湖街道、奇家嶺街道、洞庭街道、洛王街道、南湖街道、站前路街道、王家河街道、湖濱街道、求索街道、西塘鎮、郭鎮鄉、康王鄉[1](其中,西塘鎮、康王鄉由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南湖、湖濱、求索3個街道由岳陽南湖風景區管理)。 駐五里牌街道。

歷史沿革

縣——作為中國基礎行政區域,始於春秋時代。秦統一六國後確立了郡縣制[2],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縣下轄鄉、鎮。

春秋時,屬楚國。楚滅漢水流域的麋子國後,公元前505年,楚昭王譴王孫由於在梅子市(今梅溪鄉梅子市村)築東麋城,遷其遺民於此。後又在岳陽樓一帶築城,駐軍監視,稱西麋城,是為岳陽建城之始。東漢建安15年(公元210年),孫權派魯肅鎮守巴丘邸閣,築巴丘城,岳陽正式建城。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建巴陵縣,屬巴陵郡管轄,城區始稱巴陵城。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巴陵郡改為巴州。十一年(591年),改巴州為岳州,仍設巴陵縣,巴陵城改稱岳州城。元至正24年(1364年),朱元璋攻占岳州,定為岳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岳州路為岳州府。

1913年9月,巴陵縣改稱岳陽縣,轄東南西北中五區,縣城設城廂鎮。基層設團,每團設團董。團下設街,設街長管理街巷。1930年4月,全縣劃為9個自治區,區下轄鎮,鎮下轄團、街,城廂鎮屬一區管轄。1932年4月,縣政府以鎮的區域過大,將其它鎮撤銷,僅保留城廂鎮。

1933年2月,取消團、街,編組閭、鄰,作為地方自治之基層組織。3至5戶為一鄰,5鄰為一閭,特殊情況則以7鄰為一閭,形成區、鎮(鄉)、閭、鄰四級自治組織。1935年3月,實行保甲制,「以原有的四閭編為一保,二鄰編為一甲」。

1945年,城廂鎮設10保、121甲。1946年後,原第四、第五保合併改為第四保,第六、第七保合併改為第五保,原第八、九、十保分別改為六、七、八保。以後南津港一帶劃為第九保,因該地居民多系漁民、船民、流動性大,故又稱臨時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全縣調整為5區16鄉,城廂鎮改為城廂區。全區共分8個保:一保南津港至先鋒路,二保乾明寺,三保天岳山,四保金家嶺,五保觀音閣,六保岳陽樓,七保得勝門,八保五里牌。全區人口24000多人,面積2.2平方千米。

1953年10月,城廂區改為城廂鎮。1955年9月,城廂鎮將城區7個居委會劃小,按街道劃為25個街道居委會;城郊居委會則劃分成白水、菜園頭、得勝門、馬壕、九華山等5個城郊居委會;211工廠(今3517廠)家屬區成立剪刀池居委會,共計31個居委會。1955年下半年,城郊的5個居委會改為5個初級農業合作杜,仍屬城廂鎮管轄。

1956年6月,城廂鎮將原有的25個街道居委會合併成7個,加上剪刀池居委會仍為8個居委會;水上居委會改為水上鄉,脫離城廂鎮。1957年底,城廂鎮下轄望城、金雞、五里、得勝、南井、汴洲,岳城7個高級合作社;復將水上鄉劃歸城廂鎮管轄,下轄湘湖、君山、城陵磯、月山、壕溝、西湖6個高級社。城區仍為8個居委會。

1978年2月13日,五里公社的蔡家,奇家、光明、五里、茶山、望城、望岳等7個大隊組成北港公社。1981年10月12日,撤銷岳陽縣,八行政區域全部劃歸岳陽市。轄17個區,其中5個城市區、12個農村區、3個鎮、51個公社,下轄44個居委會、731個生產大隊。總面積3656平方千米, 967848人。

視頻

岳陽樓區 相關視頻

岳陽樓Yueyang Tower,中國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洞庭北路
一分鐘認識岳陽樓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