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百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岷江百合 |
中文名:岷江百合 拉丁學名:Lilium regale Wilson 別 名:千葉百合、王百合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百合目 亞 目:百合亞目 科:百合科 族:百合族 屬:百合屬 種:岷江百合 命名者及年代:Wilson, 1912 |
岷江百合(mín jiāng bǎi hé),學名:Lilium regale Wilson,俗名:千葉百合、王百合,異名:Lilium myriophyllum ,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寬卵圓形,鱗片披針形,莖高約50厘米,有小乳頭狀突起。葉散生,葉片狹條形,邊緣和下面中脈具乳頭狀突起。花開放時很香,喇叭形,白色,喉部為黃色;外輪花被片披針形,內輪花被片倒卵形,先端急尖,下部漸狹,花絲幾無乳頭狀突起,花葯橢圓形,子房圓柱形,花柱柱頭膨大,6-7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四川。生長在海拔800-2500米的山坡岩石邊上、河旁。 岷江百合的植株觀賞性強。其鱗莖供藥用,能清熱潤肺,治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岷江百合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鱗莖寬卵圓形,高約5厘米,直徑3.5厘米;鱗片披針形,長4-5厘米,寬1-1.5厘米。莖高約50厘米,有小乳頭狀突起。葉散生,多數,狹條形,長6-8厘米,寬2-3毫米,具1條脈,邊緣和下面中脈具乳頭狀突起。
花1至數朵,開放時很香,喇叭形,白色,喉部為黃色;外輪花被片披針形,長9-11厘米,寬1.5-2厘米;內輪花被片倒卵形,先端急尖,下部漸狹,蜜腺兩邊無乳頭狀突起;花絲長6-7.5厘米,幾無乳頭狀突起,花葯橢圓形,長0.9-1.2厘米,寬約3毫米;子房圓柱形,長約2.2厘米,寬約3毫米;花柱長6厘米,柱頭膨大,寬6毫米。花期6-7月。
岷江百合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四川。生長在海拔800-2500米的山坡岩石邊上、河旁。 岷江百合
岷江百合繁殖方法
組培材料:野生岷江百合中層新鮮鱗片為外植體。
培養基及培養條件:⑴芽誘導培養基:MS+NAA0.01-0.05毫克/升+6-BA1.0-2.0毫克/升;⑵增殖培養基:MS+NAA0.5毫克/升+6-BA1.0-2.0毫克/升+GA2.0毫克/升;⑶生根培養基:1/2MS+IBA0.5毫克/升+活性炭1克/升。以上培養基均添加0.8%瓊脂和4%蔗糖,pH5.8,培養溫度(25±2)℃,光照時間14小時/天;進行芽誘導時光照度為500勒克斯,增殖及生根培養時光照度為2000勒克斯。
生長與分化:不定芽誘導取鱗莖用自來水洗淨,去掉外層鱗片,再用軟刷沾肥皂水輕輕刷洗,流水沖洗30分種,濾紙吸乾。在超淨工作檯上用75%酒精浸泡30秒,再用0.1%氯化汞加1滴吐溫20消毒液消毒8-10分種,然後用無菌水清洗4-5次,用消毒過的濾紙吸乾鱗片表面水分。切去上半部,用鑷子將鱗片剝離,較大的鱗片可切成幾個小塊,放人芽誘導培養基中,置於光強為500勒克斯,溫度為25℃左右條件下培養。經15天左右,與鱗莖盤相連的鱗片邊緣開始膨大增厚,繼而周圍出現淺綠色顆粒狀突起,約30天後,這些突起繼續生長成淡綠色小芽。其中,MS+NAA0.05毫克/升+6-BA2.0毫克/升培養基誘導效果最好。 芽繼代培養:小芽生長到15天,中間便有綠色葉片抽出。此時將小芽從鱗片上切下,移人增殖培養基中培養。15天左右,每個小芽又可分化形成叢芽,增殖係數為3-5,1個月可繼代培養1次。小芽在培養基MS+NAA0.5毫克/升+6-BA2.0毫克/升+GA2.0毫克/升中增殖率最高,長勢旺盛。
生根培養:將生長1個月的叢芽用解剖刀小心切分成單芽,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上。7天左右可見小鱗莖基部長出白色毛狀根。培養30天後小鱗莖直徑可達0.4-0.8厘米,同時形成發達的根系,生根率達90%。 移栽:將待移栽瓶苗移至2000-5000勒克斯散射光下,打開瓶蓋放置室內3-5天,然後移栽。移栽時,洗去幼苗根部培養基,再移人腐葉土+木屑+泥塘土為1:1:1的混合基質中,澆透水,遮蓋塑料薄膜保濕。若陽光強烈,需覆蓋3層遮蔭網,清晨去網通風透氣1-2小時。約2周後新根長出,成活率達85%以上。
岷江百合病害防治
病原:百合叢生病毒亦稱百合叢簇病毒或叢簇花葉病毒,由棉蚜傳染,種子不能傳染。寄主岷江百合。
防治措施:定期噴施50%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防治蚜蟲。淘汰重病株,將病株拔除燒毀。
岷江百合主要價值
岷江百合的植株觀賞性強。其鱗莖供藥用,能清熱潤肺,治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 岷江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