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崔休 |
cui xiu |
|
崔休(472年~523年),字惠盛,清河郡東武城(今河北省故城縣)人。北魏時期大臣,清河太守崔宗伯之子。清河崔氏大房始祖。
出身清河崔氏大房。年少孤貧,矯然自立。舉秀才出身,交好中書郎宋弁、通直郎邢巒。孝文帝即位,授主客郎中、正員郎兼給事黃門侍郎。孝文帝南征,以為尚書左丞,輔佐北海王元祥。宣武帝即位,出任渤海太守。個性嚴明,雅長治體。入為吏部郎中、散騎常侍,負責選拔人才。愛才好士,多所拔擢。聰明強濟,雅善斷決,出任洛、司、幽、青四州刺史,頗有政績,征為度支、七兵、殿中三部尚書,冊封清河郡開國侯。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去世,時年五十二歲,追贈車騎將軍、右僕射、冀州刺史,諡號文貞。
人物生平
崔休,字惠盛,清河東武城人。年少孤貧,矯然自立。舉秀才出身,入京師,與中書郎宋弁、通直郎邢巒雅相知友。尚書王嶷欽其人望,為長子娉崔休之姊,贍以貨財,由是少振。高祖納崔休之妹為嬪,以為尚書主客郎。轉通直正員郎,兼給事黃門侍郎。休好學,涉曆書史,公事軍旅之隙,手不釋卷;崇尚先達,愛接後來,常參高祖侍席,禮遇次於宋、郭之輩。[1]
高祖南伐,以北海王為尚書僕射,統留台事,以休為尚書左丞。高祖詔休曰:"北海年少,未閒政績,百揆之務,便以相委。"轉長史,兼給事黃門侍郎。後從駕南行。及車駕還,幸彭城,泛舟泗水,詔在侍筵,觀者榮之。
世祖初,休以弟亡,祖父未葬,固求渤海,於是除之。個性嚴明,雅長治體。下車先戮豪猾數人,廣布耳目,所在奸盜,莫不擒剪,百姓畏之,寇盜止息,清身率下,渤海大治。時大儒張吾貴有盛名於山東,四方學士咸相宗慕,弟子自遠而至者恆千餘人。生徒既眾,所在多不見容。休乃為設俎豆,招延禮接,使肄業而還,儒者稱為口實。
入為吏部郎中,遷散騎常侍,權兼選任。崔休愛才好士,多所拔擢。廣平王元懷數引談宴,世宗責其與諸王交遊,免官。後除龍驤將軍、洛州刺史。在州數年,以母老辭州,許之。尋行幽州事,征拜司徒右長史。聰明強濟,雅善斷決,幕府多事,辭訟盈幾,剖判若流,殊無疑滯,加之公平清潔,甚得時談。復除吏部郎中,加征虜將軍、冀州大中正。遷光祿大夫,行河南尹。肅宗初,即真,加平東將軍。尋除平北將軍、幽州刺史,進號安北將軍。遷安東將軍、青州刺史。青州九郡民單標、李伯徽、劉通等一千人,上書稱頌崔休德政,靈太后善之。休在幽青二州五六年,皆清白愛民,甚著聲績,二州懷其德澤,百姓追思之。
征為安南將軍、度支尚書,尋進號撫軍將軍、七兵尚書,又轉殿中尚書。休久在台閣,明習典禮,每朝廷疑議,咸取正焉。諸公咸相謂曰:"崔尚書下意處,我不能異也。"正光四年卒,年五十二。賵帛五百匹,贈車騎將軍、尚書僕射、冀州刺史,諡「文貞」。
軼事典故
崔休少而謙退,事母孝謹。及為尚書,子仲文納丞相元雍第二女,女妻領軍元叉長庶子、秘書郎元稚舒。挾恃二家,志氣微改;內有自得之心,外則陵藉同列。尚書令李崇、左僕射蕭寶夤、右僕射元欽,皆以元雍、元乂之故,每憚下之。始,崔休之母房氏,欲以崔休之女妻其外孫邢氏。崔休不欲,乃違其母情,以妻義子,議者非之。
字惠盛。曾祖崔諲,仕宋位青、冀二州刺史。祖崔靈和,劉宋員外散騎侍郎。父崔宗伯,始還魏,追贈清河太守。休少孤貧,矯然自立。舉秀才,入京師,與宋弁、邢巒雅相知友。尚書王嶷欽其人望,為長子娉休姊,贍以財貨,由是少振。孝文帝納休妹為嬪。頻遷兼給事黃門侍郎。休勤學,公事軍旅之隙,手不釋卷。禮遇亞於宋弁、郭祚。孝文南伐,以北海王元詳為尚書僕射,統留台事,以休為尚書左丞。詔以北海年少,百揆務殷,便以委休。轉長史,兼給事黃門侍郎,參定禮儀。帝嘗閱故府,得舊冠,題曰:「南部尚書崔逞制」。顧謂休曰:「此卿家舊事也。」後從駕南行。及還,幸彭城,泛舟泗水,詔在侍筵,觀者榮之。
宣武初,休以祖父未葬,弟夤又亡,固求出為勃海太守。性嚴明,雅長政體。下車先戮豪猾數人,奸盜莫不禽翦。清身率下,部內安之。時大儒張吾貴名盛山東,弟子恆千餘人,所在多不見容。休招延禮接,使肄業而還,儒者稱為口實。入為吏部郎中,遷散騎常侍,權兼選任,多所拔擢。廣平王元懷數引談宴。以與諸王交遊,免官。後為司徒右長史,公平清潔,甚得時譽。歷幽、青二州刺史,皆以清白稱,二州懷其德澤。入為度支、七兵、殿中三尚書。休久在台閣,明習典故,每朝廷疑議,咸取正焉。諸公咸謂崔尚書下意處,不可異也。卒,贈尚書右僕射,諡曰文貞。
休少而謙退,事母孝謹。及為尚書,子仲文娶丞相高陽王元雍女,女適領軍元叉庶長子舒,挾恃二家,志氣微改,陵藉同列。尚書令李崇、左僕射蕭寶夤、右僕射元欽皆以此憚下之。始,休母房氏欲以休女妻其外孫邢氏,休乃違母情,以妻叉子,議者非之。
親屬成員
崔休為清河崔氏大房始祖。清河崔氏大房於北魏中後期崛起,並發展成為清河崔氏主要房支之一,作為中原名門「五姓七族」之一,魏晉以來家世極顯赫,引起唐朝統治者的憂慮,唐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下達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之間互相通婚,崔宗伯二子(清河崔氏大房、小房全部)、崔元孫二子(清河崔氏青州房部分)後裔位列著名的禁婚家範疇,博文約禮,門第清華,冠於卿族。清河崔氏大房又為唐代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
先輩
父親:崔宗伯,追贈清河太守。
母親:清河房氏。
同輩
妹妹:清河崔氏,嫁給孝文帝元宏為嬪。
弟弟:崔夤,字敬禮,太子舍人,迎娶安樂王拓跋長樂之女晉寧縣主,贈樂安太守。
兒女
崔甗,字長儒,北齊車騎大將軍、七兵尚書、侍中,武城縣公。(《北齊書》作崔鷿,《北史》作崔甗,《魏書》作崔㥄)
崔仲文(字鷈),散騎常侍、光祿大夫,迎娶丞相高陽王雍之女,獲贈冀州刺史。
崔叔仁,通直散騎侍郎、司徒府司馬、散騎常侍、驃騎將軍、潁州刺史。
崔叔義,尚書庫部郎。
崔子侃,通直散騎常侍。
崔子植,冀州別駕。
崔子聿,東莞太守。
崔子約,開府祭酒。
崔子岳,太子舍人。
女兒:清河崔氏,嫁給權臣元乂之子元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