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崔愷,當代著名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院總建築師。1984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建築系,後進入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代表作品: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辦公樓;長城腳下的公社之三號別墅等。

改革開放以後,隨着國家的發展,建築文化也應該有一個長足的進步,但是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房地產發展的影響,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們的建築、我們的城市實際上更多的走向了一種消費主義的文化。不是說不好,但是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民族的文化還是有所削弱,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在很多行業里,大家都不太願意提傳統文化傳承這個語境。

目錄

理念

崔愷覺得在那個時期,我們這些人在學建築的時候有一種向前看、向國外看、向世界追趕的願望,但是恰恰在對建築歷史、在對傳統建築的研究上,在中國傳統的文化底蘊方面學習得不夠。當然這些年國家提倡重新回歸自己的文化,對重新認識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的傳統提出了一些新的方向。我工作了30年以後,也覺得文化的問題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文化的進步、文化的創新是我們必須要承擔的歷史責任。[1]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提出的關於「蔓藤城市」規劃策略,以建築、城市跟環境、自然相融合的理念解決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蔓藤城市」設計理念,是一種組團式的規劃結構,使城市發展融入風景、保護田園。強調城市發展的過程猶如植物藤蔓生長一樣的可持續。它因地制宜,根植於當地生態環境、傳承地域文化,探索了一種新型田園城市的規劃模式。

「蔓藤城市」這一理念源自崔愷的一次跨界規劃實踐。身為建築師的他承擔着貴州省黔西南州義龍新區萬峰林現代服務業聚集區的整體規劃設計工作。

在實際考察場地後,崔愷發現前期已有的很多傳統規劃方案不可行,會給大量的農田、自然景觀和綠色生態帶來破壞,而這些都是城市發展中越來越稀有的介質。於是他一遍又一遍研究區域照片和衛星圖層,勾勒出原有的道路和村莊後發現,一條條蜿蜒的道路就像蔓藤植物的枝幹,一個個村莊就像連結在枝幹上的片片綠葉。

崔愷表示,在為萬峰林現代服務業開發區做設計方案時,他就被這片土地深深吸引,定下了尊重自然、傳承文化、嚮往未來的設計理念,並始終堅持這個理念在做設計、規劃。結合時任省長的陳敏爾同志提出的要將萬峰林現代服務業開發區建設成為全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快速、創新發展的標杆,相信萬峰林現代服務業開發區有條件、有優勢成為「中國西部仙谷」的核心。[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