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崔翰,字仲文,京兆萬年人[1]。
少年即有大志,曾隨後周世宗出征淮南,平定壽春,再取關南,以功補軍使。北宋初年,遷御馬直副指揮使,又隨征澤、潞。開寶九年(976年)領端州刺史。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秋天,代殿前都指揮使職。宋太宗在京西檢閱部隊,崔翰以五色號令旗,指揮進退,宋太宗見後大喜,對左右說:「晉朝之將,必無如崔翰者。」
太平興國四年,征太原,率先攻城,臉頰被流矢擊中,神色不變,終滅北漢。又參與高梁河之戰、滿城之戰,與遼軍互有勝負。雍熙二年(985年),移知滑州。雍熙三年,擔任威虜軍行營兵馬都部署。雍熙四年春天,改鎮定國軍。淳化三年卒,享年六十三歲,死時家無餘貲。贈侍中。有子崔繼顒,擔任過虞部員外郎。
人物生平
崔翰少年時有遠大志向,風度儀表偉岸秀美,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一見就看重他,把他隸屬自己部下。 後來,崔翰跟隨後周世宗柴榮征伐淮南,平定壽春,奪取關南,因功補任軍使。[2]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天下,建立北宋政權,是為宋太祖。宋太祖繼位後,崔翰升任御馬直副指揮使,隨軍征伐澤、潞。
開寶初年(968年),朝廷遷移河東歸降百姓充實陝西。晉人勇猛強悍,大都練習武藝,朝廷命令崔翰進行挑選。檢閱測試河北鎮守部隊時,選取其中勇猛果敢的人分配天武兩軍。 [3]
開寶九年(976年),出任端州刺史。同年,宋太祖去世,其弟晉王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繼位後,升任崔翰為端州團練使。[4]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秋天,宋太宗在西郊講習武事,當時殿前都指揮使楊信患啞病,命令崔翰代替他。 崔翰分布隊伍,南北綿延二十里,樹起五色旗作為號令,將領士兵看着所舉旗幟,決走進退,六軍運動變化如同一個整體。 宋太宗登上高台觀看,非常高興,把在王府時所用金帶賞賜給他,對身邊的人說:「晉地將領,一定沒有像崔翰這樣的。」[5]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崔翰隨從宋太宗征伐北漢,奉命統率侍衛馬步各軍,率先攻城,流箭射中他的面頰,他仍神色不變,加緊督戰,宋太宗來到軍帳安撫慰問他。滅亡北漢後,當時宋太宗將要對幽薊採取行動,諸將認為經過晉陽之戰,軍隊疲乏糧餉缺乏,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賞賜還沒有發下,突然要去平燕,都不敢開口。崔翰獨自上奏說:「應當利用的是形勢,不可失去的是時機,奪取它很容易。」宋太宗認為正確,決議北伐。接着班師,命令諸將嚴整部伍從容返回。到金台驛,大軍向南潰散,宋太宗命令崔翰率領衛兵千餘人阻止他們。崔翰請求獨自前往,到達後就告訴他們軍隊的紀律,眾人慢慢安定下來,沒有處死一個人。完成使命回報,宋太宗很高興,因而任命他為定州知州,可以先斬後奏,邊境沿線各軍都受指揮,軍需租稅儲備,可以專用。[6]
同年冬天,契丹軍隊數萬侵犯蒲城,崔翰在徐河會合李漢瓊的軍隊,河陽節度使崔彥進的部隊從高陽關接着到達,因而合力攻打他們。 契丹人投入西山深谷中而死的無法計算,俘虜斬首數萬,繳獲其它物品有十倍於此。 崔翰因功升任武泰軍節度使。[7]
起初,劉繼元投降北宋,宋太宗命令崔翰前去安撫慰問,收繳不許出城。當時秦王趙廷美首領數十員騎馬的將領違反禁令出城,崔翰呵斥阻止他。到這時,便在宋太宗面前誣陷他。[8]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夏天,出任感德軍節度使。到達軍鎮時,盜賊充斥,崔翰誘導其中的魁首,用禍福告誡他們,強盜們都感動醒悟,分散回到田間務農,境內肅然。 [9]
雍熙二年(985年),調任滑州知州。
雍熙三年(986年),北伐失利,宋太宗追念徐河的功勳,徵召崔翰擔任威虜軍行營兵馬都部署。[10]
雍熙四年(987年)春天,調任定國軍節度使。[11]
淳化二年(991年),調任鎮安軍節度使。[12]
淳化三年(992年),崔翰受召回朝,因病留在京城。 不久,崔翰入朝面見宋太宗,說:「我已以身許國,不願死在家中,能夠馬革裹屍就已滿足。」宋太宗被他的豪言壯語所感動,於是命令他返回軍鎮,一個多月後去世,享年六十三歲,贈官侍中。[13]
歷史評價
脫脫等《宋史》:①「少有大志,風姿偉秀。」 ;②「翰驍勇有謀,所至多立功。輕財好施,死之日家無餘貲。晚年酷信釋氏。」 [17] ;③「至於好謀善戰,輕財好施,所至立功,則未有優於曹翰、崔翰者也。然不可與古之良將同日而語者,崔之論奏平燕,未免出於率爾;而曹之殺降卒,屠江州,則又過於忍者也。君子謂功莫優於二子,而過亦莫先於二子,信矣。」[14]。
參考資料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崔翰,字仲文,京兆萬年人。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崔翰)少有大志,風姿偉秀,太祖見而奇之,以隸麾下。從周世宗征淮南,平壽春,取關南,以功補軍使。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開寶初,遷河東降民以實陝西地,晉人勇悍,多習武藝,命翰差擇之。及閱試河北鎮兵,取其驍果者以分配天武兩軍。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九年,領端州刺史。太宗即位,進本州團練使。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太平興國二年秋,議武於西郊,時殿前都指揮使楊信病喑,命翰代之。翰分布士伍,南北綿互二十里,建五色旗號令,將卒望其所舉,以為進退,六師周旋如一。上御台臨觀,大悅,以藩邸時金帶賜之,謂左右曰:「晉朝之將,必無如崔翰者。」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四年,從征太原,命總侍衛馬步諸軍,率先攻城,流矢中其頰,神色不變,督戰益急,上即軍帳撫問之。太原平,時上將有事幽薊,諸將以為晉陽之役,師罷餉匱,劉繼元降,賞賚且未給,遽有平燕之議,不敢言。翰獨奏曰:「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取之易。」上謂然,定議北伐。既而班師,命諸將整暇以還。至金台驛,大軍南向而潰,上令翰率衛兵千餘止之。翰請單騎往,至則諭以師律,眾徐以定,不戮一人。既復命,上喜,因命知定州,得以便宜從事,緣邊諸軍並受節制,軍市租儲,得以專用。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冬,契丹兵數萬寇蒲城,翰會李漢瓊兵於徐河,河陽節度崔彥進兵自高陽關繼至,因合擊之。契丹投西山坑谷中死者不可勝計,俘馘數萬,所獲他物又十倍焉。以功擢武泰軍節度使。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初,劉繼元降,上令翰往撫慰,俘略無得出城。時秦王廷美以數十騎將冒禁出,翰呵止之。至是,構於上。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明年夏,出為感德軍節度使。至鎮時,盜賊充斥,翰誘其渠魁,戒以禍福,群盜感悟,散歸農畝,境內肅然。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三年,北伐不利,上追念徐河之功,召翰為威虜軍行營兵馬都部署。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四年春,改鎮定國軍。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二年,移鎮鎮安軍。
- ↑ 《宋史·卷二百六十·列傳第十九》:淳化三年召還,以疾留京師。稍間,入見上曰:「臣既以身許國,不願死於家,得以馬革裹屍足矣。」上壯之,復令赴鎮,月余卒,年六十三,贈侍中。
- ↑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十九,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