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嵌入式操作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嵌入式操作系統

嵌入式操作系統(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簡稱:EOS)是指用於嵌入式系統的操作系統。嵌入式操作系統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系統軟件,通常包括與硬件相關的底層驅動軟件、系統內核、設備驅動接口、通信協議、圖形界面、標準化瀏覽器等。嵌入式操作系統負責嵌入式系統的全部軟、硬件資源的分配、任務調度,控制、協調並發活動。它必須體現其所在系統的特徵,能夠通過裝卸某些模塊來達到系統所要求的功能。目前在嵌入式領域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有: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µC/OS-II、嵌入式Linux、Windows Embedded、VxWorks等,以及應用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Android、iOS等。

簡介

事實上,在很早以前,嵌入式這個概念就已經存在了。在通信方面,嵌入式系統在20世紀60年代就用於對電子機械電話交換的控制,當時被稱為「存儲式程序控制系統」(Stored Program Control)。嵌入式計算機的真正發展是在微處理器問世之後。1971年11月,Intel公司成功地把算術運算器和控制器電路集成在一起,推出了第一款微處理器Intel 4004,其後各廠家陸續推出了許多8位、16位的微處理器,包括Intel 8080/8085、8086,Motorola 的6800、68000,以及Zilog的Z80、Z8000等。以這些微處理器作為核心所構成的系統,廣泛地應用於儀器儀表、醫療設備、機器人、家用電器等領域。微處理器的廣泛應用形成了一個廣闊的嵌入式應用市場,計算機廠家開始大量地以插件方式向用戶提供OEM產品,再由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套適合的CPU板、存儲器板以及各式I/O插件板,從而構成專用的嵌入式計算機系統,並將其嵌入到自己的系統設備中。為靈活兼容考慮,出現了系列化、模塊化的單板機。流行的單板計算機有Intel公司的iSBC系列、Zilog公司的MCB等。後來人們可以不必從選擇芯片開始來設計一台專用的嵌入式計算機,而是只要選擇各功能模塊,就能夠組建一台專用計算機系統。用戶和開發者都希望從不同的廠家選購最適合的OEM產品,插入外購或自製的機箱中就形成新的系統,這樣就希望插件是互相兼容的,也就導致了工業控制微機系統總線的誕生。1976年Intel公司推出Multibus,1983年擴展為帶寬達40MB/s的MultibusⅡ。1978年由Prolog設計的簡單STD總線廣泛應用於小型嵌入式系統。

評價

20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各種總線層出不窮、群雄並起的時代。隨着微電子工藝水平的提高,集成電路製造商開始把嵌入式應用中所需要的微處理器、I/O接口、A/D、D/A轉換、串行接口以及RAM、ROM等部件統統集成到一個VLSI中,從而製造出面向I/O設計的微控制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單片機,成為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異軍突起的一支新秀。其後發展的DSP產品則進一步提升了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的技術水平,並迅速地滲入到消費電子、醫用電子、智能控制、通信電子、儀器儀表、交通運輸等各種領域。20世紀90年代,在分布控制、柔性製造、數字化通信和信息家電等巨大需求的牽引下,嵌入式系統進一步加速發展。面向實時信號處理算法的DSP產品向着高速、高精度、低功耗發展。Texas推出的第三代DSP芯片TMS320C30,引導着微控制器向32位高速智能化發展。在應用方面,掌上電腦、手持PC機、機頂盒技術相對成熟,發展也較為迅速。特別是掌上電腦,1997年在美國市場上掌上電腦不過四五個品牌,而1998年底,各式各樣的掌上電腦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出來。此外,Nokia推出了智能電話,西門子推出了機頂盒,Wyse推出了智能終端,NS推出了WebPAD。裝載在汽車上的小型電腦,不但可以控制汽車內的各種設備(如音響等),還可以與GPS連接,從而自動操控汽車。21世紀無疑是一個網絡的時代,使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應用到各類網絡中去也必然是嵌入式系統發展的重要方向。[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