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巉口鎮,隸屬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地處安定區北部,東與葛家岔鎮相連,南接鳳翔鎮,西與榆中縣甘草店鄉接壤,北與魯家溝鎮毗鄰,行政區域面積311.52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巉口鎮有戶籍人口32778人;截至2020年6月,巉口鎮下轄2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巉口村南街社。

2011年,巉口鎮財政總收入3080萬元,比上年增長35%,各類儲蓄存款餘額3.4億元,比上年增長19%;2018年,巉口鎮有工業企業35個,規模以上的企業1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0個。[1]

中文名: 巉口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

地理位置: 安定區北部

面 積: 311.52 km²

下轄地區: 2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巉口村南街社

電話區號: 0932

郵政區碼: 743000

車牌代碼: 甘J

人 口: 32778人(截至2018年末)

目錄

建置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設巉口堡,後改為保,屬平西鄉;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為巉口鄉。

1951年9月,改設巉口區(第三區),轄7鄉。

1958年10月,改設巉口公社。

1983年7月改鄉。

2000年10月,撤鄉設鎮。

2004年11月,景泉鄉並人巉口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巉口鎮下轄18個村:巉口村、康家莊村、趙家鋪村、卅里舖村、大柏林村、小柏林村、鹽溝村、勝利村、松川村、常川村、官興聯星村、龍灘要、學房村、新坪村、馮家岔村、石家岔村、上峴村。

截至2020年6月,巉口鎮下轄29個行政村:巉口村、馮家岔村、花林村、趙家鋪村、康家莊村、北川村、三十里舖村、張家川村、東川村、張家曲村、甘林村、大柏林村、學房村、小柏林村、剡家川村、鹽溝村、松川村、龍灘村、張灣村、勝利村、金灘村、聯星村、西坪村、上峴村、官興村、常川村、席灘村、陽山村、新坪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巉口鎮地處安定區北部,東與葛家岔鎮相連,南接鳳翔鎮,西與榆中縣甘草店鄉接壤,北與魯家溝鎮毗鄰,距市區19千米,行政區域面積311.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巉口鎮境內地處丘陵溝壑區,地勢稍平緩,地形呈狹長形,長23千米,寬13.8千米,境內最高點位於景泉村車道嶺,海拔2570米;最低點位於趙家鋪村河谷,海拔1700米。

氣候

巉口鎮境內屬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多年平均氣溫6.3℃,1月平均氣溫-6.7℃,7月平均氣溫21℃,平均氣溫年較差6.2℃,生長期年平均193天,無霜期年平均14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00.1小時,年總輻射141.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430毫米。

水文

巉口鎮境內關川河由南向北流經6個村,全長1.5千米,流域面積40餘平方千米,河道6—9月水流量較大,秋末春初基本乾涸,年徑流總量18萬立方米 。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巉口鎮轄區總人口28020人,其中城鎮人口1595人,城鎮化率5.7%,另有流動人口3100人,總人口中,男性16712人,占59.6%;女性11308人,占40.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016人,占99.9%;有少數民族4人,其中回族3人、藏族1人,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3.2‰。

截至2018年末,巉口鎮有戶籍人口32778人。

經濟

2011年,巉口鎮財政總收入3080萬元,比上年增長35%,各類儲蓄存款餘額3.4億元,比上年增長19%。

2011年,巉口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13.2萬畝,人均4.9畝,有效灌溉面積1.3萬畝,農業總產值0.89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豌豆、馬鈴薯為主,生產糧食8706噸,其中玉米8476噸,小麥158噸,豌豆73噸,馬鈴薯16169噸。

2011年,巉口鎮製藥和馬鈴薯加工等工業企業14家工業總產值14億元。

2018年,巉口鎮有工業企業35個,規模以上的企業1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0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巉口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57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11所,在校生1013人,專任教師14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936人,專任教師147人,初中適齡人口人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013人,專任教師65人,教育經費6931萬元,比上年增長3%。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巉口鎮有文化中心1個,村文化室16個,藏書6.4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巉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個,其中衛生院2個,村衛生室18個;醫療床位15張,專業衛生人員30人,村醫18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900餘人次,住院1300餘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541人,參合率97.9%。

社會保障

2011年,巉口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39戶,人數4552人,支出240.9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86人次,支出31.7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人,分散供養143人,共支出5.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0人,撫血事業費支出28.9萬元,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43人,參保率95.3% 。

交通

巉口鎮已形成由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鐵路隴海線(連雲港至蘭州)過境,境內長12千米,連霍高速公路(連雲港至霍爾果斯)過境,境內長10千米;312國道過境,境內長21千米;巉(口)郭(城)公路過境,境內長6千米,通村公路18條,總長270千米,公路通村率和通社率分別達到100%、95%。

視頻

航拍甘肅定西安定區巉口鎮安西城遺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