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上良人放紙鳶(閒敲棋子落燈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川上良人放紙鳶》是中國當代作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川上良人放紙鳶
一
道里友誼宮門前那棵據說有近兩百年樹齡的老榆樹搬家了。
這棵老榆樹被移栽到友誼西路和上江街交叉口的綠地內。經過那裡時看到身上被纏了一圈又一圈保暖防寒草繩,正在適應新環境的它,向它問春安。
老榆樹駕到,一派氣定神閒,立馬將周圍的小樹比了下去。
在過去的兩百年間,這棵老榆樹得經歷多少自然的風雨,看過多少人世的變遷!
如果老榆樹有記憶的話,不知它能記起多少過往的事?
二
陪她說說話,說說從前的生活,從前的家;說說你們共同牽掛的人;說說你們一起吃過的好吃的東西,一起溜達過的地方。
陪她說說話,她喜歡有你在身邊陪伴,她喜歡帶你一次次走回從前的歲月。
哪怕有時你不想開口,但只要能讓她開心,你會想法兒重新找到話題。
陪她說說話,陪她呆上一陣,再呆上一陣……
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光多珍貴。
三
看了一部3個小時的紀錄片——《吉田喜重細說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世界》。看這部記錄片是對小津電影的一次美好重溫,從他1927年拍攝的處女作《懺悔之刀》到1962年拍攝完成的最後一部作品《秋刀魚之味》,在這部紀錄片中都有解讀與評說。
執着於低角度拍攝,對東京抱有執念的小津「將東京做成自己的人生,一筆一畫細細勾勒」。於是,我們也藉助小津的視角,看到了一個「不可說,東京就靜靜在這裡,不可說」的東京。
《我出生了,但》、《父親在世時》、《早春》、《茶泡飯之味》、《麥秋》、《東京物語》、《彼岸花》、《秋日和》……小津的電影像一幅幅生活縮略圖,卻刻畫着最真實、最細膩的人生。他鏡頭下的東京、大阪、神戶、京都都具有某種特殊韻味,有着小津式作品的境界。
「在小津清簡素樸的鏡頭語言與畫面結構之中,父女間相依為命的真摯情感深深打動着觀者,尤其是女兒出嫁前,父女倆最後一次京都之行一幕,那種分離的無奈與親情的溫馨使人悵惘。」《晚春》便詮釋了這份父女情深。
情感深藏、沉靜寡言的笠智眾是小津電影中永恆的父親,清新素雅、溫厚嫻靜的原節子是小津電影中永遠的女兒。在靜靜觀賞中還能體悟到小津電影的禪寂意味與俳句風骨。
四
今天的陽光比昨天好,天空的透明度也好過昨天。昨天天空一直烏突突,有煙霧繚繞。
天空中游移着大朵小朵的雲,飛機飛過留下幾道白線像系在雲朵頸項間的白絲飄帶。午後放風箏的人多了,大人孩子不時搖動手上的風箏搖柄,追着風一路奔跑呼喊着,放的不亦樂乎。仰頭看升到空中的風箏放的又高又飄,看的過癮。兩個外國大男孩在旁邊的廣場上玩滑板,從他們略顯笨拙的動作中能看出他們是初學乍練的新手。
不過才幾天功夫,松花江已進入開江期,開的靜悄悄,波瀾不驚,江水被一點點鬆綁,是文開江,還沒見到跑冰排。靠近江對岸有一群鴨子在江中遊動,這次有人確認那不是「水葫蘆」而是小鴨子。候鳥們也要回家了。
枯黃的草地上有些小草伸着懶腰打着哈欠一副馬上要醒來的樣子。「豆豆,你看地上的小草是不是綠了?」「綠是有點兒綠了,可是看着乾巴巴,它們是不是太渴啦?」走過草地的爺孫倆一邊說話一邊低頭觀察小草的生長。
有些江段有一半的冰面都化開了,但還聽不到江水流動的聲音,周圍環境太吵,也許要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低低吟唱出的春之歌。
五
一邊吃飯一邊看書
這個習慣不好
對書不好
對消化也不好
可習慣不易改
爸爸不許我這樣一心二用
一把抓起書撇到炕角里
從那以後不敢再一邊吃飯一邊看書
直到離開家自己生活才又拾起這個習慣
一邊吃飯一邊看書
家裡的書上不難翻到斑駁的油漬
被濺上油漬的還有T恤、襯衫和毛衣
我知道
這個習慣不好
可一邊吃飯一邊看書
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
還有那時的爸爸
歲月流逝,叩動記憶漸漸生鏽的門環,尋找生命與生命聯繫的密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