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簡介
川烏,正名為烏頭(學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 Radix ),別名:鵝兒花、鐵花、五毒;被子植物門,毛茛科,烏頭屬。英文名Aconite Root,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叢中。栽培於平地肥沃的砂質土壤,主要栽培於四川。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北至秦嶺和山東東部,南至廣西北部。 [1]
形態特徵
川烏,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少數貼伏柔毛。葉互生,具葉柄;葉片卵圓形,掌狀3深裂,兩側裂片再2裂,邊緣具粗齒或缺刻。 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與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藍紫色,萼片5,上萼片高盔狀,高2-2、6cm, 側萼片長1、5-2cm;花瓣2,有長爪,距長0、1-0、3cm;雄蕊多數;心皮3-5。
蓇葖果3-5個。花期6-7月,果期7-8月。根呈不規則圓錐形,稍彎曲,頂端常有殘莖,中部多向一側膨大,長2-7、5cm,直徑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狀側根及子根脫離後的痕跡。質堅實,斷面類白色或淺灰黃色,形成層環紋呈多角形
炮製制川烏
將原藥材揀淨,放缸內或其它容器內,用涼水浸漂,每日換水2次,漂至口嘗稍有麻辣味時取出;在浸漂過程里如發現有裂口破爛時可加些白礬;另外用甘草、黑豆煎湯,加入漂過的川烏,煮透,至內無白心時取出,去掉藥渣,曬至半干,悶潤後切片、曬乾即可(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有些地區加甘草、鮮姜等輔料與草烏同蒸;有些地區分別用豆腐、甘草、金銀花、鮮姜或皂角等輔料與草烏同煮。
性味
辛、苦,熱;有大毒。
歸經
歸心、肝、腎、脾經。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一般炮製後內服。生川烏酊外用能刺激皮膚,繼而產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經痛及風濕的鎮痛劑。
用法用量
一般炮製後用。一般在中藥的配方里,川烏的用量多為1.5-3g。劑量最好不要超過10g、使用的關鍵是久煎,最好煎煮兩個小時以上,可以有效地降低毒性。另外同乾薑、甘草同用,也可降低毒性。 禁忌:生品內服慎之又慎。孕婦忌用。不宜與貝母類、半夏、白及、白蘞、天花粉、瓜蔞類同用。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檢查
總灰分不得過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2、0%。
毒性
烏頭毒性極強,因品種、採集時間、炮製、煎煮時間等不同,毒性差別很
摘錄《中國藥典》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用途及藥效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卡氏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子根、鬚根及泥沙,曬乾。
【採制】一般於栽培第二年6月中旬採挖,除去地上莖葉,吸取泥沙,將母根與子根分開,母根曬乾後稱為「川烏」。
【性狀特徵】根呈不規則圓錐形,氣微,味辛、麻舌。
【化學成分】
總生物鹼含量2、3%,酯1、0%,烏頭鹼0、3%。主要含烏頭鹼(aconitine)、中烏頭鹼(mesaconitine)、塔技烏頭胺(talatisamine)、傑斯烏頭胺(jasaconitine)、苯甲酰烏頭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烏頭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酰下烏頭胺(benzoylhypaconine)等。這類成分的分子結構中,因8位羥基的乙酰化和14位的羥基芳酰化,因而呈現強烈的毒性,是烏頭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大鼠灌服川烏總鹼0、22g/kg、0、44g/kg顯著抑制角叉菜膠、蛋清、組胺和⒌HT所致大鼠是胼腫脹,0、11g/kg即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 0、44g/kg能明顯抑制組胺、5-HT所致大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抑制巴豆油所致肉芽囊的滲出和增生, 還能顯著抑制角叉兼膠所致大鼠胸腔滲液及白細胞向炎症灶內的聚集,明顯減少滲出液中的白細胞總數、對於免疫性炎症, 0、44g/kg可顯著抑制大鼠可逆性被動Arthus反應及結核菌素所致大鼠皮膚遲髮型超敏反應,對於大鼠佐劑性關節炎0、22g/kg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川烏總鹼能顯著減少角叉菜膠性滲出物中前列腺素E(PGE)的含量, 表明抑制PCE可能是其抗炎機制之一。
(2)鎮痛作用:川烏總鹼0、22g/kg、0、44g/kg灌服,在小鼠熱板法、醋酸扭體法試驗中均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小鼠皮下注射烏頭鹼的最小鎮痛劑量為25μg/kg,鎮痛指數為11、8,東莨菪鹼可加強其作用。
(3)降血糖作用烏頭多糖A 100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有顯著降低正常血糖作用, 30mg/kg即能降低葡萄糖負荷小鼠的血糖水平,但烏頭多糖A不能改變正常、葡萄糖負荷小鼠或尿嘌嶺所致高血糖小鼠血漿胰島素水平, 也不影響胰島素與游離脂細胞的結合,但能顯著增強磷酸果糖激酶活性, 且對糖原合成酶活性有增強趨勢,表明烏頭多糖A的降糖機制不是通過對胰島素水平的影響, 而在於增強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
(4)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川烏頭生品及炮製品水煎劑對離體蛙心有強心作用,但劑量加大則引起心律失常, 終致心臟抑制、煎劑可引起麻醉犬血壓呈迅速而短暫下降,此時心臟無明顯變化, 降壓作用可被阿托品或苯海拉明所拮抗、烏頭鹼20μg注入戊巴比妥鈉麻醉犬側腦室,5分鐘後可引起心律不齊和血壓升高並可持續90分鐘, 脊髓切斷術和神經節阻斷術均可預防和消除烏頭鹼引起的心律不齊和血壓升高、雙側迷走神經切斷術及雙側星狀神經節切除術不影響血壓,而僅提高產生心律不齊的閾值(從20μg至40μg), 因而提示烏頭鹼對心血管作用是中樞性的、預先用利血平耗竭兒茶酚胺,雙側腎上腺切除術, 胸部內臟神經切除術以及α,β受體阻斷劑, 均能阻斷和預防馬頭鹼引起的心律不齊,可以認為其心律不齊作用可能是由神經途徑釋放腎上腺的兒茶酚胺所致、阿嗎靈30mg/kg靜注, 普禁洛爾20μg/(kg·min)靜脈滴注和奎尼丁15、8mg/kg均能對抗馬頭鹼所致心律不齊、家兔靜注小量烏頭鹼可增強腎上腺素產生異位心律的作用,對抗氰化鈣引起的T波倒置;對抗垂體後葉製劑引起的初期S-T段上升和繼之發生的S-T段下降、在豚鼠還有增強毒毛旋花子甙G對心肌的毒性作用。
(5)對神經系統的作用:馬頭鹼小劑量能引起小鼠扭體反應, 阿司匹林、嗎啡等可拮抗這一作用、烏頭鹼有明顯局部麻醉作用,對小鼠坐骨神經乾的阻滯作用相當於可卡因的31倍,豚鼠皮下注射浸潤麻醉作用相當於可卡因400倍。
(6)抗癌作用:烏頭注射液於200μg/ml濃度對胃癌細胞有抑制作用,此作用隨濃度增加而增強, 並可抑制人胃癌細胞的有絲分裂、對小鼠肝癌實體瘤的抑制率為47、8%-57、4%,對小鼠前胃癌FC和S180的抑制率為26%-46%、由川烏為主製備之409注射液對胃癌細胞也有明顯抑制和殺傷作用。
(8)毒性生川烏頭煎劑小鼠灌服的LD50為18、0±0、034g/kg、家兔每日灌服生川馬頭煎劑17、27g/kg,連續15日, 未見明顯毒性反應、烏頭鹼人口服致死量約為2-5mg,小鼠皮下注射LDso為0、32mg/kg,中烏頭鹼小鼠皮下注射的致死量為0、3-0、5mg/地、烏頭鹼、中烏頭鹼和次烏頭鹼沸水或稀酸加熱水解成為苯甲酰烏頭原鹼, 毒性減少,最後水解為烏頭原鹼、中烏頭原鹼和次烏頭原鹼, 毒性為原來的1/150-1/1000。
參考來源
- ↑ 中國醫藥信息平台(附圖),中國醫藥信息平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