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擬水龍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川擬水龍骨(學名:Polypodiastrum dielseanum)為水龍骨科擬水龍骨屬下的一個種。小型附生植物。具藥用價值。產雲南和四川。附生樹幹上或岩石上,海拔1600-1800米。
- 中文學名:川擬水龍骨
- 拉丁學名:Polypodiastrum dielseanum (C. Chr.) Ching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亞 綱:薄囊蕨亞綱
- 目:真蕨目
- 科:水龍骨科
- 亞 科:水龍骨亞科
- 屬:擬水龍骨屬
- 命名者及年代:(C. Chr.) Ching,(1906)1978
形態特徵
附生植物。根狀莖橫走,粗約5毫米,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褐色,頂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葉遠生;葉柄長約20-30厘米,禾稈色,除最基部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外,向上光滑無毛;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約40-60厘米,寬約15-25厘米,一回羽狀;羽片約20-30對,基部1對略反折,中部羽片近平展,羽片之間間隔約2-3厘米,線形或條形,長約10-15厘米,寬約8-12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與葉軸闊合生,上側略上延,邊緣有鋸齒。葉脈網狀,羽片中脈明顯,側脈不達葉邊,在中脈兩側各具1行網眼,有內藏小脈。葉草質,干後灰綠色,葉軸和羽片中脈基部具有白色柔毛和稀疏的淡棕色闊披針形鱗片。孢子囊群圓形,在羽片中脈兩側各1行,着生於內藏小脈頂端,位於中脈與邊緣之間,無蓋。[1]
形態特徵
附生植物。根狀莖橫走,粗約5毫米,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褐色,頂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葉遠生;葉柄長約20-30厘米,禾稈色,除最基部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外,向上光滑無毛;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約40-60厘米,寬約15-25厘米,一回羽狀;羽片約20-30對,基部1對略反折,中部羽片近平展,羽片之間間隔約2-3厘米,線形或條形,長約10-15厘米,寬約8-12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與葉軸闊合生,上側略上延,邊緣有鋸齒。葉脈網狀,羽片中脈明顯,側脈不達葉邊,在中脈兩側各具1行網眼,有內藏小脈。葉草質,干後灰綠色,葉軸和羽片中脈基部具有白色柔毛和稀疏的淡棕色闊披針形鱗片。孢子囊群圓形,在羽片中脈兩側各1行,着生於內藏小脈頂端,位於中脈與邊緣之間,無蓋。
生長環境
附生樹幹上或岩石上,海拔1600-1800米。
分布範圍
產雲南和四川,印度東北部。模式標本采自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