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川流不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川流不息,漢語成語,讀音chuān liú bù xī ,指事物像水流一樣連續不斷。出自《千字文》。

成語辨析

近義詞:絡繹不絕、接踵而至

反義詞:水泄不通

成語出處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車等往來很多。

示例

1、春秋時期孔子《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北宋《太平廣記.卷二五二.千字文語乞社》引《啟顏錄》:「酒則川流不息,肉則似蘭斯馨。」

3、南宋•朱熹〈答張敬夫書〉(張栻字敬夫):「夫豈別有一物拘於一時限於一處而名之哉?即夫日用之間,渾然全體,如川流之不息,天運之不窮耳。」

4、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兩個丫頭,川流不息的在家前屋後的走,叫的太太一片聲響。」

5、李伯元《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他是掌院,又是尚書,自然有些門生屬吏,川流不息的前來瞧他。 [1]

引申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說哪位詩人的粉絲最多,那肯定是李白。杜甫的詩歌,向來被唐朝之後的文人所推崇,但更令老百姓折服的,除李白之外,再無他人。在民間,李白如同神仙人物,即使是賀知章那樣的文壇老前輩,也驚呼他為「謫仙人」,與他平輩論交。然而就是這樣的絕頂才子,竟然也有自嘆不如的時候。

相傳在李白遊覽黃鶴樓時,為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正準備吟詩一首,但他突然看到牆壁上已經有一首詩寫得精妙絕倫,再也無法動筆。這首詩正是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七律確實精彩,甚至被後人經常拿它與杜甫的《登高》競爭 「唐詩七律第一」的頭銜。在這首詩面前,李白自嘆不如,發出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以他的身份,要寫就寫精彩的佳作,如果寫不出來,不如罷手。

這個故事雖然沒有見諸於正史,但在《唐才子傳》《苕溪漁隱叢話》、《唐詩紀事》等書籍中都有類似的記載,可信度還是很高的。不過李白也並非沒有為黃鶴樓獻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黃鶴樓》、《醉後黃鶴樓》、《江夏送友人》、《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等都是在當地所寫的名篇。

只不過崔顥的詩太過華麗,李白確實也沒有拿得出手的同類題材七律與之抗衡。一方面李白寫七律比較少,另一方面寫詩需要找到靈感,不是說有就有的。所幸,李白在南遊金陵時,寫下了千古不朽的《登金陵鳳凰台》,總算了卻了一樁夙願: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的第一、二句就出語驚人,驚艷了整個世界。「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中,在短短十四個字里,出現了三個「鳳」字,卻一點都不顯得重複冗餘,反而是朗朗上口。相傳在南朝劉宋時期,鳳凰曾飛到金陵山中,因而築了鳳凰台並以鳳凰命名此山。

李白在此用典,不僅說明了鳳凰台的來由,而且點明鳳凰降臨本是吉兆,鳳凰離去也帶走了六朝的繁華,只有長江江水川流不息,這才是大自然的永恆。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