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工業生產指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工業生產指數是中國的一個專有文化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工業生產指數是反映工業生產發展速度指標之一。生產指數法,西方國家已普遍使用,對我國來說,是一種新的計算工業生產發展速度的方法。國家統計局決定從1997年開始試算工業生產指數,並將以生產指數法代替現行的不變價格法。

工業生產指數,是將各種產品產量的發展速度直接加權綜合為實物量的綜合發展速度。

工業生產指數的計算

計算工業生產指數的兩個關鍵要素,一個是產品產量,一個是工業增加值的權數,掌握好這兩點,就能保證生產指數的準確性。確定產品產量不可能用全部產品,只能選取代表產品。要掌握適度,選太多工作量大,選太少不足以反映產品結構。根據國家規定,年度代表產品約1000多種,月度代表產品約500多種。權數是對產品的個體指數在生產指數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進行界定的指標,在工業總體中比重大的產品或行業,權數也大,對生產指數的作用也大,權數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總指數的準確性。我國決定以工業增加值為計算權數的總量指標。

建國以來,一直採用不變價格工業總產值計算工業發展速度,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此法漸漸偏離了工業經濟發展的實際,主要是轉移價值部分增大,虛增了速度;多種經營生產模式的發展造成行業分類的誤差;統計制度執行不嚴,總產值計算不准;新國民經濟核算制度的實施,工業生產的總量指標是增加值,再以總產值計算速度已不適當,因此必須加以改革。

工業生產指數的優點

計算工業生產指數的優點,主要是有助於改善工業發展速度的數據質量;不需要再報送不變價總產值,僅要求企業報代表產品產量即可,適合大量鄉鎮企業統計工作的現狀;不受生產組織結構變動的影響,有利於反映基礎工業的發展狀況;能滿足資料提供時間的需求,由於權數和基期數據是提前計算好的,代表產品產量統計出來後,就可以計算出速度。當然也有不足之處,主要是分行業口徑不一致,速度是產品法,現行的銷售和利稅指標是工廠法;細品種得不到反映;按企業標誌分組(如經濟類型、規模)十分困難;綜合部門工作量加大等,可以在實行中加以改進和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