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工農村,位於天津濱海新區古林街道,建於1956年,人口450人,土地面積2860畝。經過五十年的頑強拼搏,全村經濟總量達到6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5000元。1999年躋身於天津市寬裕型明星小康村行列,先後獲得市、區級紅旗黨支部、文明村、綜治標兵村等榮譽稱號。[1]

中文名: 工農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天津市濱海新區古林街道

面 積: 2860 畝

電話區號: 022

郵政區碼: 300270

人口數量: 450人

車牌代碼: 津

目錄

鄉村概況

工農村,隸屬天津市濱海新區古林街道·,建於1956年,人口450人,土地面積2860畝。基礎薄弱、土地貧瘠的現實並沒有阻擋工農村人前進的步伐。該村歷屆兩委班子帶領全體村民,經過五十年的頑強拼搏,在昔日的鹽鹼荒灘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全村經濟總量達到6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5000元。1999年躋身於天津市寬裕型明星小康村行列,先後獲得市、區級紅旗黨支部、文明村、綜治標兵村等榮譽稱號。

社會建設

在共同富裕的基礎上,工農村積極倡導「以和為貴、和氣生財」,以實現「村和萬事興」的更高目標。工農村的決策者們認識到,僅靠完善基礎設施還不足以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村的村民更需要精神文化的滋養。為此,村里先後籌集資金修建了文化廣場、籃球場、宣傳長廊,辦公樓內設有文體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成立了老年秧歌隊、青年籃球隊、足球隊等,舉辦健身比賽、消夏晚會、球類聯誼賽等活動。在建村50周年大型慶典活動期間,還為村民請劇團唱戲,組織村民分老人和兒童兩批外出參觀旅遊,不但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更凝聚了全體村民,形成了團結、融洽的良好氛圍。為了不斷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定期邀請一些專家和知名人士來村里進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種養殖技術培訓、法律知識、市場經濟知識、健康教育講座等等,積極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每逢年節和重大慶祝活動,村集體都為村民發放福利,購買生活用品。落戶園區內的企業老闆們也經常出資慰問村民,形成了企業與村民共榮、共富的密切關係。村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100%,使村民們解除了患病的後顧之憂。樹立良好的婚育新風尚,連年被評為市級計劃生育工作先進村,科學、文明、健康、向上之風已經吹遍村莊的每一個角落。

政治文明 管理民主

工農村始終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黨支部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加強班子自身建設,率先垂範,克己奉公,樹立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良好形象。「村看村,戶看戶,黨員看支部。」為進一步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組織開展了「一名黨員一面旗」活動,黨員統一佩帶胸卡,家門口釘有標識牌,依據村民和黨員居住分布情況,明確黨員承包責任區範圍,發揮了黨員廣泛聯繫群眾、廣泛服務群眾、廣泛影響群眾的作用,形成了「黨員一面旗,群眾來看齊」的良好風貌。同時,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全面貫徹落實,健全了黨組織領導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了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得到充分保證。

鄉村經濟

以工富民貧瘠的土地制約了工農村的發展,然而,工農村人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在正視劣勢的前提下挖掘自己的優勢。津歧公路倚村而過、周邊坐落眾多的國營大中型企業、2800多畝閒置的荒地和油氣、電力等資源成為他們的關注點,將其作為發展經濟的優勢。該村兩委班子在進行廣泛深入的市場調研後,大膽提出「依託區位優勢、能源優勢,加強服務,對外招商,引進人才,大力發展工業,實現以工興村」的經濟發展思路,科學合理地調整工業布局規劃,發揮工業聚集作用,形成園區工業化。他們規劃了占地2.3平方公里的工業園,累計投資1600多萬元,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平整場地700畝,修建主幹道路1.6公里,安裝8台總裝機容量達到3000千伏安的變壓器,達到了「六通一平」,為吸引客商、發展工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優質的服務吸引了一批客商前來投資,天津科邁化工有限公司、天津恆通公司、大港硅酸鹽廠等16家企業先後落戶園區,固定資產投入已超過2.3億元,形成了以化工生產、自行車製造、建築材料等骨幹行業為龍頭的合理工業布局。全村人人進廠當工人,家家戶戶過上了殷實富足的紅火日子。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20日工農村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視頻

電子鞭炮噪音超標 小區居民不堪其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