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左忠毅公逸事》是方苞寫的一篇文章,內容是什麼呢?來給大家介紹分享。
原文
先君子嘗言①,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②,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③,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④,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⑤。及試⑥,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廠獄⑦,史朝夕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⑧,雖家僕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⑨,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⑩,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 「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來前! 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11),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 「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12),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御(13)。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14)。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曰: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余宗老塗山(15),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
鑑賞
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遺直,明朝桐城人。萬曆進士,官御史、大理少卿、左僉都御史。因劾宦官魏忠賢,被逮東廠下獄,受酷刑至死。南明弘光帝時追諡為「忠毅」,故謂之左忠毅公。「逸事」指未經傳記的零星事跡。方苞寫作此文有為鄉里先賢立傳之意,但又不記其生平,只拾掇一二事跡加以敘述。
從題目看,本文是篇記事散文,但它是因人記事,以事寫人,故全篇敘事簡潔周密,記人栩栩如生。其特點如下。
一、力避繁冗,簡潔周密。劉知幾《史通·敘事》說: 「夫國史之美者,以敘事為工; 而敘事之工者,以簡要為主。」方苞所寫的左光斗,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記其逸事,一要真實,二要能補史書之缺,豐富人物形象。「事之載也,以蓄意為工」。這就要求作者務須對其人其事斟酌取捨,敘事不枝不蔓,簡明清晰。如是,才能使所寫之事為人物增添光彩。左光斗視學一段,不僅交代了左公視學的時間、地點、氣候特徵、視學方式,而且圍繞左光斗發現史可法這一中心事件,敘述周密而簡潔: (一) 於古寺中發現史可法,生惜才之心,表現左光斗的知人之明,遠見卓識; (二) 面試時,「瞿然注視」,愛才之意溢於形色,突出左光斗為國選才的迫切心情; (三) 召入,使拜夫人,譽才之情假諸言辭,顯露左光斗得才後之欣喜。這三件事不是發生在同一時間,它們自有起訖,但緊緊圍繞左光斗發現史可法這一過程,先後以 「及試」、「召入」連接,順序井然,一脈貫通。即以入古寺一段為例,也可見作者行文綿密,天衣無縫。左公對伏案而臥的書生,不是憑空起憐惜之意,而是 「閱畢」其文,才「解貂」、「掩戶」、「叩之寺僧」。未見其人,即愛其才,而愛才之心又是通過動作來表現的,前因後果,極其自然。「解貂覆生」、「掩戶」 照應「風雪嚴寒」,「叩之寺僧」又照應「古寺」,文理周密,無一廢言贅語,難能可貴。
二、不求形似,貴在傳神。本文寫了兩個人物,左光斗和史可法,前者是作者着力要表現的主角。統觀全文,作者沒有對他們進行精雕細刻的形象描寫,而是運用粗筆勾勒、傳神寫照的手法,做到不寫鬚眉而鬚眉畢現。其特點是:(一) 畫眼睛。例如寫左光斗,我們並不因作者沒有描繪人物的高矮、胖瘦、長相和服飾而覺得遺憾。相反,我們從作者集中筆力描寫的眼神而得到很大的滿足。左光斗的眼神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史可法面試呈卷,左光斗 「瞿然注視」,心驚喜而神情專注,形象地展示出左光斗得才之後的心理活動。第二次,左光斗被陷下獄,身受酷刑,目不可開。史可法冒險探獄,左光斗又氣又急,「以指撥眥,目光如炬」,這一傳神之筆活畫出人物的剛烈性格,表現出不計個人生死、以國事為重、愛護賢才的可貴精神。真可謂作者不加一字而精神盡傳。(二)抓細節。作者注重細節的真實和生動,寫一鱗半爪而形神畢肖。左光斗在獄中,「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這裡的細節描寫有聲有色、意態豐富。「面額焦爛、筋骨盡脫」足見其受刑之重; 「公辨其聲」說明他神智清楚,同時也可見兩人友誼之深。「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反映其激烈的感情、剛強的性格以及在又氣又急之下進發出的對於史可法的關切和愛護。「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前文交代目不可開、行動艱難,這裡用一「摸」字,照應綿密。「作投擊勢」是做了一個投擊的動作,並非真的投擊,似怒實愛。作者不加任何評論而以細節表現,神情宛然。(三) 寫語言。言者心之聲也。散文寫人物語言常用在畫龍點睛處。「務使心曲隱微,隨口唾出,說一人肖一人」。請看左光斗在獄中的一段話: 「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來前! 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雖是厲聲責斥,但有理有情,句句是呵叱,字字是關切。剛腸赤心,明如烈火。左光斗身處絕境,憂國之心不滅,愛才之情不減。一個以國事為重,不顧個人生死的崇高形象巍然卓立。
三、有主有賓,烘托輝映。這篇散文的兩個人物,左為主,史為賓。「烘賓」是為了 「托主」。寫史可法冒險探獄,烘托左光斗待之情重; 寫史可法勤於國事,輝映左光斗影響深遠。因此,從篇幅上看,雖然寫史可法的文字多於左光斗,但決沒有輕重倒置之感。這是因為作者的筆意十分明確,落筆於史可法,而歸意於左光斗。如史可法勤於國事一段: 「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曰: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這段描寫,幾乎全是寫史可法勤於國事,身先士卒、吃苦耐勞的精神,最後才以「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點睛,使史可法這些行為映照着左光斗的光輝。而當初左光斗所說的 「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的預言於此也得到證明。一個知人善任,遠見卓識; 一個不負所托,堪當重任。兩個形象交相輝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收水流花放、雲行月移的藝術效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