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齒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巨齒龍屬(屬名:Megalosaurus,在希臘文中意為「巨大的蜥蜴」)又名巨龍、斑龍,是種大型肉食性恐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期巴通階的歐洲(英格蘭南部、法國、葡萄牙),約1億6600萬年前。巨齒龍是最早以科學方式敘述、命名的恐龍。
發現
巨齒龍是第一種以科學方式敘述、命名的恐龍。在1676年,英國牛津市附近的Cornwell一處石灰岩採石場,發現了一個部分骨頭。這些骨頭碎片被交給牛津大學的化學教授羅伯特·波爾蒂,他同時也是阿什莫爾博物館的館長,他在1676年的《Natural History of Oxfordshire》書籍發表了對於這些骨頭的敘述。他正確地將這些骨頭描述為一隻大型動物的股骨最下端,波爾蒂認為這些骨頭過大,所以並不屬於當時任何已知物種;他認為這骨頭來自於某種巨大動物的大腿。這些骨頭之後就遺失了,但已留下詳細的敘述[1],得以確認它們屬於斑龍的股骨。
分類歷史
自從被發現、命名以來,許多科學家認為巨齒龍是種典型的大型肉食性恐龍。巨齒龍屬曾經被當作「未分類物種集中地」,曾有許多不同的大型歐洲獸腳亞目恐龍被分類到此屬。雙脊龍、美扭椎龍、以及中棘龍、多里亞獵龍(Duriavenator),都曾被分類為巨齒龍屬的種。在20世紀初期,弗雷德里克·馮·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建議巨齒龍屬應該限制於Stonesfield出土的最初化石,之後許多古生物學家接受這個建議。在最近幾年,巨齒龍屬已成為重新審視的議題之一,而且有許多種被移到到其他屬。在20世紀晚期到21世紀早期,一些科學家提出Stonesfield的斑龍化石可能來自於數種不同的獸腳類恐龍,甚至可能彼此無接近親緣關係。近年研究支持這個理論,巨齒龍、巴氏巨齒龍的有效化石僅限於模式標本,尤其是下頜化石。此外,這個下頜化石難以找到足夠鑑定特徵[2],以分辨斑龍屬、與其近親,某些科學家開始主張巨齒龍是個疑名。
在2008年,R.B.J. Benson等人的數個研究嘗試鑑定出下頜化石的數個自衍征或可鑑定特徵,以將巨齒龍屬、其他巨齒龍科區別開來。
視頻
巨齒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做恐龍難,做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恐龍更難 ,搜狐,2018-3-12
- ↑ 巨齒龍_侏羅紀_食肉恐龍,中華恐龍網, 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