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已交稅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已交稅金(Paying tax)是一個會計核算科目,記錄企業本期(月)應交而實際已交納的增值稅額;若發生多交增值稅,退回時應以紅字記入。[1]

核算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處理增值稅帳務時應在「應交稅金」科目下設置 「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多交)增值稅」和 「未交增值稅」科目。 繳納本期增值稅時,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貸:銀行存款。 如果期末有本期應交未交的增值稅額則應轉出,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如果某月繳納前期累積未交的增值稅,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貸:銀行存款。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科目從其本身定義來看就是要全面反映本期、本 年累計上繳的增值稅情況,而如今規定交納上期的增值稅要通過「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科目核算,這樣就使得「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科目不能全面反映本期、本 年累計上繳的增值稅情況。此其一。 第二、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本期應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稅額都要從「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多交)增值稅」科目轉入「應交稅金 ——未交增值稅」,這樣期末「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就沒有貸方餘額,其借方餘額反映的就是尚未抵扣完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也就是說,取得的進項稅額未抵扣完(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則不做處理;而本期應交未交完(銷項稅額大於進項稅額、已交稅額之和)的增值稅額則要轉出。 第三、增值稅核算的內容比較多,故增值稅核算的科目設計也比較細,這樣就顯得煩瑣了一些,給會計人員的實際操作和會計考試都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環節。「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的期末借方餘額既然能反映未抵扣的進項增值稅,那麼對於當期多交的增值稅反映在其期末借方也未償不可(畢竟兩者反映的經濟意義是一致的),對於當期應交未交的增值稅額反映在其期末貸方,也很容易理解。而且這樣一來,科目設置減少了,處理的環節也就相應減少了,也沒有使增值稅的會計核算的清晰性受到影響。 有人認為,應取消「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和「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多交)增值稅」科目,使「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科目能夠全面反映本期、累計上繳的增值稅情況;期末「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的借方餘額反映期末尚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或多交的增值稅額;期末「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的貸方餘額反映期末尚未交納的應交增值稅額。[2]

記賬

企業已交納的增值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多交的增值稅額用紅字登記。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