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倫勃伊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原文名 DanielBarenboim
出生 (1942-11-15) 1942年11月15日(81歲)
布宜諾斯艾利斯
逝世 2018年11月3日(2018-11-03)(55歲)
國籍 阿根廷
職業 鋼琴家、指揮家、室內演奏家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DanielBarenboim ,1942年11月15日 - )出生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第三代俄裔猶太移民。21世紀最傑出的音樂家之一,一直以鋼琴家指揮家、室內演奏家令人驚嘆的「多重身份」活躍於國際樂壇。擔任指揮的巴倫博伊姆與柏林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在中國國家大劇院演出.。

巴倫博伊姆熟練掌握七門語言(希伯來、德、英、法、意、俄、西班牙),持阿根廷,以色列和西班牙護照。是阿根廷-以色列的鋼琴家、指揮家。也是中國著名青年鋼琴家郎朗的老師。

人物簡歷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1952年隨父母移居建國不久的以色列之港市特拉維夫。 7歲舉辦個人音樂會。1954年,指揮大師富特文格勒寫道:「11歲的男孩丹尼爾·巴倫博伊姆是個奇蹟!」 1967年,巴倫博伊姆首次以指揮身份與倫敦愛樂樂團合作。1975年,他接替指揮大師索爾第,成為巴黎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兼音樂總監,正式跨入了世界一流指揮家的行列。作為一名才華橫溢的指揮家,巴倫博伊姆有着天才的鋼琴演奏技藝,同時又精通作曲和室內樂演奏。 巴倫博伊姆指揮樂團時,善於抓住作品的整體結構,忠實地再現作曲家的創作意圖。灑脫大方、乾淨利落。巴倫博伊姆指揮曲目範圍廣,對於德奧作品,英國作品、法國作品和俄國作品,他的演繹都是十分富有特色。相對而言,他對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音樂作品的演繹,更為精彩和具有說服力的,例如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納布魯克納柏遼茲埃爾加柴科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都屬於他所擅長指揮的範圍之內。 個人生活 1967年,與英國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成婚。兩人曾頻繁地聯袂演出。1987年,杜普蕾辭世。 現任妻子為艾琳娜·巴什基洛娃(Elena Bashkirova)。[1]

演藝經歷

丹尼爾·巴倫鮑伊姆在年僅7歲時,就作為兒童鋼琴家舉行了貝多芬作品的鋼琴獨奏會,從而引起了聽眾和輿論界的一片譁然。

1955 年,13歲的巴倫鮑伊姆在巴黎首次作為鋼琴獨奏家而舉行了正式演出,第二年又在倫敦與著名指揮家克里普斯指揮的皇家愛樂樂團合作舉行了音樂會。

1957年,15 歲的少年鋼琴家巴倫鮑伊姆來到了美國紐約與指揮大師斯托科夫斯基合作進行了成功的演出,從此以後,鋼琴奇才巴倫鮑伊姆的名聲便在全世界叫響了。

1962 年巴倫鮑伊姆開始從事指揮活動,而到了1965年他就已經擔任了英國室內樂團的指揮了。

1968 年,丹尼爾·巴倫鮑伊姆在美國紐約臨時頂替因病不能上場的科蒂斯登台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演出,從而引起了世界音樂輿論界的轟動。從此以後,他便成為著名的青年指揮家而在指揮藝術的道路上青雲直上了。

1969 年,他作為客席指揮首次指揮了柏林愛樂樂團。

1970 年又與紐約愛樂樂團一起進行了首次成功的合作。

1975 年,著名指揮大師索爾蒂卸去巴黎管弦樂團的常任指揮以後,巴倫鮑伊姆便作為傑出的青年指揮家被聘為該團的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

20世紀90 年代以後,他又繼索爾蒂之後,成為大名鼎鼎的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新任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 指揮了2009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並指揮2014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他指揮的莫扎特、貝多芬和瓦格納等人的歌劇作品,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廣泛的好評。[2]

人物評價

2018年11月18至20日巴倫博伊姆帶領他執掌多年的柏林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登台國家大劇院,上演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同時還帶來舒伯特、貝多芬的交響曲作品。巴倫博伊姆大師通過這三場音樂會,與觀眾展開一場古典音樂超長對話。 [3] 時間來到2018年,曾經頗受爭議的阿根廷-以色列音樂家丹尼爾·巴倫博伊姆已經有76歲高齡,但他依舊以極其充沛的精力活躍於音樂廳,扮演着指揮家、獨奏鋼琴家、室內樂演奏家的三重角色。自成名以來,巴倫博伊姆就一直是古典音樂界的話題人物。受制於絕大多數音樂家「單一角色」的思維定式,人們的討論很多都聚焦於他如此全才的演繹能力是否真的名副其實:以巴倫博伊姆的肖邦夜曲或者貝多芬奏鳴曲入門音樂的人可能對他指揮的莫扎特或貝多芬交響曲指指點點,而通過瓦格納樂劇了解他的人或許對他彈奏的肖邦嗤之以鼻,因為他的手對於鋼琴家實在偏小。但當回顧巴倫博伊姆半個世紀以前的出道歷程,我們能發現其實他在鋼琴和指揮領域都有着輝煌的演繹生涯和崇高的藝術聲望。他作為鋼琴家的首次登台是在1949年的阿根廷,演奏了貝多芬的作品。名聲大噪則是在1957年的紐約演出之後。他作為指揮家的活動則是在1962年開始並於1968年同樣在紐約受到了關注,陸續掌舵過巴黎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柏林國家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等等頂級樂團和歌劇院,還與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保持着長期頻繁的合作。[4]

人物爭議

萊布雷希特專欄:巴倫博伊姆的指揮困境 幾年前,我在柏林與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個攝製組合作,錄製一檔關於巴倫博伊姆的節目。我們被帶進了他在國家歌劇院的簡樸辦公室,然後未經任何排練,我就與他分坐在一張矮桌兩邊,進行了45分鐘的訪談。時間一到,巴倫博伊姆就起身離去。我都不能確定我們有沒有握手。上個月,他的國家歌劇院樂團有七位演奏家對樂團里充滿威脅感的氣氛公開表示不滿,並指責他們的工作中存在欺凌現象。在這個經歷過MeToo運動的時代,如此指控必須被嚴肅對待。其中一人是他們的首席定音鼓,他表示情況十分惡劣,以至於他必須接受藥物治療。巴倫博伊姆對此的回擊是:「如果我這麼不公平地對待他,為什麼他還在這裡待了12年,甚至都快13年了?」他繼續指責那些試圖破壞他在柏林續簽合同的不具名的敵人:「如果有任何緊張情況存在,我都了如指掌。」巴倫博伊姆簡潔地說。官方已經下令對此進行調查。巴倫博伊姆的人格魅力像有個開關那樣可以隨時啟閉,而當他如果無法快速貫徹自己意圖的時候,他會連總開關一起關掉。當他在2013年的逍遙音樂節中指揮全套《尼伯龍根的指環》時,他對BBC的製作團隊極為粗暴,以至於一些很有經驗的工作人員都淚流滿面。當他知道自己做得過分了,或者有人提醒他後,他在最後一場演出後邀請整個團隊去吃晚飯作為補償。像很多曾經的神童那樣,他從未走出嬰兒期的壞脾氣。 這種同情可能並不足以讓巴倫博伊姆能夠在2022年成功續約,那時他已達80高齡。在此次的呼聲中,我們能夠學到的是,巴倫博伊姆可能是他那代人裡面的最後一位,這位擱淺的指揮家的節拍已經跟不上時代快速的流轉。這位我們曾見過的最精明的講政治的指揮家,沒看到臉書留言牆上的文字。[5]

視頻

柏林愛樂2018除夕音樂會(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