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布泰(清朝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布泰(清朝官員) 巴布泰即愛新覺羅·巴布泰(1592年-1655年),努爾哈赤第九子。崇德六年(1632年),授三等奉國將軍之職。順治四年(1647年),進爵位為輔國公。一生履立戰功,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將軍。 基本資料

  姓名:愛新覺羅·巴布泰

  性別:男

  出生年月:1592年

  國籍:中國 時代:清代

  籍貫:不詳

  民族:滿族

  身份:三等奉國將軍→一等奉國將軍→輔國將軍→輔國公→鎮國公

  諡號:鎮國恪僖公

生平簡介

  愛新覺羅·巴布泰(1592年-1655年),努爾哈赤第九子。巴布泰生於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初十,生母是庶妃嘉穆瑚覺羅氏。

  天命十年(1625年),偕同阿拜、塔拜討伐東海北路呼爾哈部,有軍功。天命十一年(1626年),命巴布泰處理正黃旗事務。天聰四年(1630年),巴布泰跟從阿敏駐守永平。明兵攻打灤州,巴布泰不能抵禦而獲罪罷免。天聰八年(1634年),授梅勒額真之職。跟從大軍伐明,攻克保安州。巴布泰藏匿所獲不以聞而再獲罪罷免。崇德六年(1632年),授三等奉國將軍之職。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大軍入關,追逐李自成至慶都。順治二年(1645年),進封為一等奉國將軍。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勒克德渾征戰湖廣,在安遠、南漳、西峰口、關王嶺、襄陽等地大戰,屢次破敵。順治四年(1647年),進爵位為輔國公。

  順治六年(1649年),偕同務達海討伐姜鑲,進封為鎮國公。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廿二,巴布泰逝世,朝廷賜予諡號為「恪僖」。

其父介紹

清太祖 努爾哈赤(1559-1626)姓愛新覺羅,女真人。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在祖居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國東北部,並屢次打敗明朝軍隊,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次年於寧遠城之役被明將袁崇煥炮石擊傷,憂憤而死。 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

爵位介紹

巴布泰曾任三等奉國將軍,一等奉國將軍,輔國將軍,輔國公,鎮國公。

奉國將軍

爵名。明、清時代,宗室封爵之第十一位,有一、二、三等之別。

輔國將軍

  始見於漢代末年,漢獻帝以皇后伏壽之父伏完任之。南朝宋曾改為輔師將軍,旋復舊稱。梁不用為將軍號。北魏、北齊仍置。明、清為爵名。明代用以授郡王諸孫。清代為宗室封爵第十級,在鎮國將軍下,奉國將軍上。

輔國公

  是清朝爵位,分為「入八分輔國公」(又稱「奉恩輔國公」)和「不入八分輔國公」兩種。清代的宗室男性爵位分十二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如上,奉恩輔國公,宗室封爵第六級,在奉恩鎮國公下,不入八分鎮國公上;不入八分輔國公,在不入八分鎮國公下,鎮國將軍上。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