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彥諾日公蘇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彥諾日公蘇木地處阿左旗西北部,北鄰烏力吉蘇木、西與阿右旗甘肅省接壤,是阿拉善盟「三旗一縣」跨省交通要道的金三角地區,也是阿左旗「十五」期間確定的重點建設地區和工業專業區。。全蘇木土地總面積12215平方公里,轄10個嘎查,3005人(2017)。蘇木駐地設有中心派出所、中心衛生院、地稅所、信用社、機務連、交警隊、氣象站、養路工區等機關單位。[1]

中文名稱: 巴彥諾日公蘇木

別 名: 巴彥諾爾公蘇木

行政區類別: 蘇木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下轄地區: 10個嘎查

地理位置: 內蒙古西部

面 積: 12215平方公里

人 口: 3005人(2017)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氣候

車牌代碼: 蒙M

年均日照: 3800小時

簡介

蘇木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現有工礦企業13家,黃金、白雲岩、花崗岩、鐵、硅石、石膏、硝、水晶石、錳、鉛、鋅、等礦產儲量可觀,著名的「諾爾紅」花崗岩便產於此地,石膏和芒硝均以純度高、品質好著稱,銷往吉蘭太、烏素圖等周邊工業園區,全區規模最大的黃金企業珠拉扎嘎金礦便位於此地。巴彥諾日公蘇木沙漠覆蓋面積近四分之一,植被處於荒漠、半荒漠交界地帶,主要植物以紅砂、珍珠、綿刺、蒙古扁桃等,植被覆蓋率10%左右,土壤以鈣質灰漠地為主;地下水埋深40-80米。本地區屬中溫帶乾旱區的草原化荒漠地帶,具有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20.4毫米,主要集中在七八九月間,多年平均蒸發量為2866.9毫米,年平均溫度8.6,平均風速3.3--4.6米/秒,全年風沙日100天左右,年均日照時數3800小時,無霜期150天以上,晝夜溫差大,充足的光熱條件利於各種農作物的種植生長。

旗縣間油路的開通,為巴彥諾日公的發展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幾年來,蘇木駐地道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日漸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空前增長,工業、商貿、旅遊經濟獲得長足發展。特別是自2001年以來110KV、220KV變電站相繼建成,為蘇木工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概況

阿拉善左旗轄蘇木。位於旗境西北部,北鄰烏力吉蘇木,西與阿右旗、甘肅省接壤。面積12215平方千米,3005人(2017)。轄10個嘎查。蘇木政府駐沙日布日都,距旗政府165千米。境內沙漠覆蓋面積近四分之一,植被處於荒漠、半荒漠交界地帶。礦產有黃金、白雲岩、花崗岩、鐵、硅石、石膏等。

沿革

「巴彥諾日公」系蒙古語譯音,意為「富饒的山樑」;「豪斯布爾都」系蒙古語譯音,意為「兩個綠洲」。1958年設巴彥諾日公公社、豪斯布爾都公社,1983年改巴彥諾日公蘇木、豪斯布爾都蘇木。1996年?,巴彥諾日公蘇木面積4401平方千米,人口0.2萬人,蒙古族占36%,轄伊和布拉格、通格圖、哈爾木格台、巴彥陶來、查干敖包、都爾勒吉6個嘎查。2002?年,巴彥諾日公蘇木(代碼152921212)轄伊和布拉格、哈爾木格台、查干敖包、都爾勒吉、通格圖5個嘎查。2006年,撤銷豪斯布爾都蘇木,併入巴彥諾日公蘇木。原豪斯布爾都蘇木阿拉善左旗轄蘇木。位於旗境西北部,距旗政府115千米。

「豪斯布爾都」系蒙古語譯音,意為「兩個綠洲」。1958年設豪斯布爾都公社,1983年改蘇木。1996年?,面積7814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蒙古族占40%,轄阿日呼都格、布蘭廂、沙日布拉格、巴彥布日都、蘇海圖、陶力、浩坦淖爾、塔日阿圖8個嘎查。2002?年,豪斯布爾都蘇木(代碼152921204)轄阿日呼都格、陶力、蘇海圖、沙日布拉格、浩坦淖日5個嘎查。吉(蘭太)和(屯池)公路過境。

發展

蘇木黨委政府立足資源、地緣、交通優勢,準確定位發展方向、及時轉移工作重心,將工業做為重點,農牧業做為基礎,旅遊作為亮點,確立了發展四個基地兩個產業的奮鬥目標。在蘇木各族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巴彥諾日公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工業經濟蓬勃發展,農牧業經濟穩步提高,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發展前景十分看好。2005年全蘇木生產總值達4億元,財政收入達460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4000元。

工業經濟

近幾年來新建的項目有:投資5000萬元完成珠拉黃金公司二期技改擴建工程,達到日處理礦石2000噸以上的生產能力。新建巴彥諾日公百吉冶煉有限責任公司100立方米生鐵冶煉廠;投資1000萬元新建白雲岩開採企業6家;投資300萬元新建鐵礦開採、錳礦開採企業各1家;同時花崗岩石材、風電等一批儲備項目已經有意向性投資,工礦業呈現出勃勃地發展生機。2005年實現工業產值3.5億元,在三次產業中明顯居於首位。

面對新形勢,蘇木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整合優勢,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牢固增強「四種」意識,即:發展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爭先意識。實施了「四個工業」即:黃金加工業、多金屬冶煉業、花崗岩石材業和鹽硝化工業,抓「兩個產業」即:農牧業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四項經濟」即:工業經濟、城鎮經濟、農牧業經濟、旅遊業經濟(沿路經濟)。這是我們幾年來依據本地礦產資源情況和蘇木實際,綜合分析自身優勢,探索總結出符合地方實際的發展思路;是我們進一步挖掘和利用地方優勢農畜產品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借現代生產、經營理念,實現合理開發利用,不斷打造知名品牌的重要步驟;是我們充分發揮礦產資源、基礎設施資源以及阿旺丹德爾文化自然景觀資源和優質農牧業資源的優勢,充分聚集人流、物流、資金流,發展特色區域經濟的必然選擇。

農牧業經濟

近年來,針對農牧業生產力薄弱,農牧民增收渠道狹窄,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低,思想觀念落後的現狀,蘇木黨委政府適時提出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大力發展避災型、生態型、效益型畜牧業的發展思路。通過開展以「兩改一樹三爭創」為主題的植樹造林活動,重點推進山間河槽、沙漠淺表水地區的治理力度,使農牧民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可持續發展意識明顯提高,湧現出了巴音吉勒格、王成清、楊志達、楊蘇德勒圖、何德來等一大批生態建設能人和輪牧休牧的帶頭人。近三年來全蘇木春季累計植樹達45萬株、人工撒播草籽1萬畝,種植梭梭面積達到1萬畝,圍欄封育草場15萬畝,圍封古榆樹林、野杏樹林、梭梭等達800平方公里。30%的牧戶都實行了輪牧休牧,沒有林業的畜牧業不視為畜牧業的思想在巴彥諾日公悄然興起。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以南部古榆樹林保護區、東部沙漠淺表水地區綠化和蒙古扁桃保護區、西部梭梭林治理區為主的三大生態治理區。

視頻

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領導班子向黨的十九大送祝福

參考文獻